- +1
那天,媽媽晚上沒回家
家庭影像FamilyLens上周為大家介紹了費那奇動畫周作品《親愛的姑姑》,主創思瑤探究了女性在成長中家庭帶來的真實隱痛?,F在為大家介紹另外一部作品《那天,媽媽晚上沒回家》。

▲ 《那天,媽媽晚上沒回家》海報
這是一部家庭動畫恐怖片,此次擔任費那奇初審評委的顧雪導演說到,少見的動畫恐怖片,通過超現實方式塑造了一個女孩如何面對家人在生活中的不在場。動畫創作了一個驚悚不安的內心世界,喃喃自語下是一種求救和聲討。
今年 NOWNESS 天才計劃評委會特別推薦獎,《那天,媽媽晚上沒回家》導演魯一澄獲得美術指導獎。

▲ 魯一澄在NOWNESS天才計劃
采訪當日,和導演魯一澄來的還有這部電影的編劇洪俊彥,兩個人是創作上的搭檔,生活里的情侶。這是一部只有兩個人完成的獨立動畫作品,創作者在不同性別視角下,碰撞出更多表達的可能性,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部動畫短片的背后故事。

導演魯一澄是個恐怖文化的愛好者,一直想做一部恐怖題材的動畫片,創作之初他回想自己成長過程中什么事情是讓他感覺恐怖?!坝行┯洃浺呀浐苣:耍莿撟髡呋氐酵晔欠浅V庇X的一件事情。”
在深圳長大的魯一澄,爸爸經常出差,媽媽有時候也不在家,經常是晚上睡著了,突然醒來后,家里還是沒有人。

▲ 《那天,媽媽晚上沒回家》劇照
魯一澄說小時候一聽到媽媽說“我今天晚上會晚點回來”,就會感覺是一個非??植赖母杏X。每次回想起來都會添油加醋,覺得當時發生了很多事情?!艾F在想來是很詭異的事情,也許是我的臆想”。
后來魯一澄把自己的想法說給洪俊彥聽,兩個人是老鄉,對青春的記憶有很多相同之處。他希望能夠有一個編劇可以很扎實地去講述這個故事,兩個人就成為合作伙伴。

“轉換性別視角的講述會更容易。我是女性,我在寫我自己性別故事,會挖掘出不可言說的情緒和處境?!本巹『榭╅_始提議換一個視角來講故事,從導演魯一澄的男孩的故事,變成了一個女孩的故事,洪俊彥在這個故事里放入了自己對于母女主題的理解。

▲ 《那天,媽媽晚上沒回家》劇照
魯一澄分享了與洪俊彥對于媽媽這個形象的有趣“拉扯”。在魯一澄的想法中,媽媽是符號化的一種存在,應該以很模糊或是遮擋的形式出現,像短片中吃飯的那場戲媽媽沒有露出臉的狀態是他想要的一種恐怖又神秘的氛圍。
洪俊彥認為媽媽是很親密的存在,媽媽更像是一個四處可見的影子,她永遠都在那,撫養孩子,照顧家庭。如果遇到事情,永遠是背對著小女孩,獨自承擔。所以對于孩子來說,媽媽是剪影的感覺。
影片完成后,魯一澄一直很擔心媽媽會覺得為什么影片里把媽媽拍得這么嚇人,沒想到媽媽看完之后,還把鏈接發到自己的朋友圈。

▲ 魯一澄媽媽朋友圈
這個作品像是導演對家庭的一種表達,媽媽看到了,而且還反思了彼此的生活?!捌鋵嵨覀儎撟鞯某踔圆皇窃谪煿謰寢?,我們知道媽媽非常的辛苦,抗住了很多的壓力。很多事情對她來說也不公平。”洪俊彥說在創作劇本過程中,是不希望把媽媽塑造成為一個負面的形象,在這個故事里她也是受害者。

影片中的媽媽是被爸爸拋棄的,關于媽媽這個角色的人物小傳是:一個喪偶(或離異)的女人帶著孩子身處他鄉,是一個遠嫁的外來者。這對應著影片中的一個細節,女孩拿手機翻通訊錄,沒有姥姥、姥爺的聯系方式,只有奶奶、爺爺。
魯一澄想要營造出一種父親不在家庭中,但他的痕跡在,同時也影響著這對母女。最明顯的設計是一個“局里局氣”的綠色沙發,在整個家庭布置中好像有男人在家庭中存在過,但他又主動性的缺失于家庭中。

▲ 《那天,媽媽晚上沒回家》劇照
洪俊彥在逛社交平臺小組的時候發現大家對于爸爸的描述,”有時候覺得和媽媽在一起的時光特別美好,結果父親一來,家里就涌上一層陰影“。對于生活在這個年代長大的孩子,大多數父親都有一種“他來過”的感覺。
魯一澄的父親基本上經常在外面出差,尤其是初高中的時候,只有他跟媽媽在家。他在典型的男性宗族家庭,爸爸經常出差,導致自己和我媽一直跟著爸爸屁股后面跑,從深圳跑到北京、從河北到北京,再從北京到安徽…家庭隨爸爸而動,但爸爸對自己不是時常陪伴的。

▲ 《那天,媽媽晚上沒回家》劇照
影片中使用了多重隱喻和細節設計,父親出現的時候會有蟑螂出現,還有更多魚的形象,家中的鯽魚小女孩的小魚發卡、魚圖案的裙子,水族箱里的金魚營造了一種很奇幻的偽現實;房間中下雨的小雨滴設計,夢境跟現實重疊的感覺;瓢蟲在飯桌、屋里、窗外隨處可見。而隨著家庭的慢慢腐爛,奇幻浪漫的假象散去,翻肚皮的魚、潮濕的房間、求生掙扎的瓢蟲…
魯一澄談及使用瓢蟲這一動物元素,“我小時候被爸媽送到河北的寄宿學校上學,感覺自己像被家里人拋棄了一樣,于是就天天哭。在課上我坐在靠窗的位置,太陽特別大的時候,窗臺上就會有好多瓢蟲的尸體,明明課本中講七星瓢蟲很可愛,但在現實生活中看到瓢蟲死的跟僵尸一樣?!?/p>
“我很喜歡那個早期的恐怖游戲。早期的那種像PS2、 PS1時期的一些老恐怖游戲,模型很糙?!薄赌翘?,媽媽晚上沒回家》動畫效果是一種低模動畫,很像是老電視的感覺。魯一澄說他小的時候就玩寂靜嶺,這是一款上世紀的恐怖動畫游戲,特別是“死魂曲”一張貼圖就像人皮一樣貼到一個很簡陋的三維模型上面,然后去人物去表演,覺得好詭異,有那個感覺。
魯一澄最一開始看的恐怖片是比如《靈異第六感》、《孤堡驚魂》這樣的非常類型化的恐怖電影,但并不是很喜歡。高中時候看過一部叫安德烈·祖拉斯基的《著魔》給他非常深的影響,影片一大半都是一男一女在吵架,一點鬼的形象都沒有,但是到了后半段影片開始有一個隱藏的魔鬼形象出現,給人精神上的沖擊,魯一澄意識到恐怖片不一定是視覺上的沖擊,不是用大怪物嚇唬你,而是很生理上的感受,原來兩性之間的關系還可以這樣呈現。

▲ 《著魔》海報
片子里的形象塑造給了他很多參考,還有《冷血驚魂》,也給到他很多靈感。在這些影片里,恐怖片對于魯一澄來說不只是視覺上突然帶來的表層反應,反而是內容表達上的更深層的驚悚。
《那天,媽媽晚上沒回家》,魯一澄采用了低保真動畫風格,迷糊的臉和昏暗的風格,是童年里自己對父母的理解和感受。而真正帶來的驚悚的地方是女孩所依賴的家,時刻都在動蕩,內心永遠無法安寧。

▲ 《那天,媽媽晚上沒回家》劇照
導演魯一澄說自己對家缺少歸屬感的。爸爸工作繁忙,雖然在父母共同培養的長大,但每次回家時,還是會有一種做客的感覺。內心深處會認為這是住的地方,不是自己的家。安徽的宗族觀念很強烈,家長總是會督促自己與親戚處好關系,我們是一個姓氏的‘一家人’。但他覺得這是強加的概念,成長過程中不存在的情感,長大后再相處是沒有熟悉的感受的,家對自己來說是疏遠的。
編劇洪俊彥說自己的家庭不是單方面的,是回憶拼湊出來的,雖然自己家庭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和諧美滿,但長大之后自己總能在家庭回憶中發掘一些新的感情,那些可能在小時候還不理解的愛與寬容。原來是一層又一層的關系和回憶,組成了現在的自己。

▲ 《那天,媽媽晚上沒回家》劇照
當時間發酵,情感的濃度陡然走低,父母不曾察覺小孩內心情感的缺失,家不再是溫暖的港灣,而是漫長的黑夜。小孩長成堅強的大人,努力給予內心的情感需求,開始了獨自成長的旅途。
采訪 / 撰稿:郭佳欣
編輯 / 排版:ALEX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