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每況愈下的北京現代,再獲股東增資80億元
在中國市場過得每況愈下的北京現代,日前再獲股東雙方的“輸血”救援。
2024年12月11日,北京汽車發布公告稱,于2024年12月11日,北汽投與現代汽車訂立協議,雙方同意根據各自于北京現代注冊資本的權益比例共同向北京現代注資10.95億美元(約合80億元人民幣),雙方分別注資約5.48億美元。
據悉,注資完成后,北京現代的注冊資本將增至40.74億美元,北京現代仍將由北汽投及現代汽車分別擁有50%,并將繼續作為本公司合營企業入賬。

對此,北京現代方面表示,北汽投與現代汽車計劃聯合向北京現代增資金額達80億元人民幣。此次增資計劃體現了各方對于中國市場長期向好的堅定信心,股東雙方加大對北京現代的資源投入,也將有力推動北京現代落實“在中國,為全球”戰略,加速轉型。
北京現代上一次獲得增資是2022年3月,當時,北汽與現代達成協議,共同向北京現代增資約9.42億美元。
兩年時間股東雙方兩次增資的背后,是2016年達到年銷量116萬輛的巔峰后,北京現代在最近8年里銷量直線下滑,帶來的巨額虧損。
近3年里,北京現代2021年銷量為38萬輛,2022年為27萬輛,2023年為25萬輛,今年前10個月,銷量為13.4萬輛。不出意外,今年其銷量規模將跌穿20萬輛,進入“10萬輛時代”。
伴隨著銷量下滑的,是其過剩產能的處置。北京現代北京第一工廠2019年停產,于2021年出售給了理想汽車;2022年重慶工廠關閉,于2024年年初,以近乎兩折的價格賤賣給了重慶兩江新區建設投資有限公司;?2023年滄州工廠宣布關閉。
根據韓國現代汽車集團CEO張在勛今年6月在投資者活動上透露的信息,北京現代滄州工廠和北京第二工廠也將面臨關閉和被出售的結局。
原本在華擁有5家工廠的北京現代,目前僅剩下北京第三工廠保持生產狀態。該工廠規劃產能45萬輛/年,簡單換算,今年的產能利用率應該不足4成。
頹勢顯而易見,股東雙方依然不離不棄,表明“各方長期向好的堅定信心”。
得到80億元的增資后,北京現代方面透露,按照“在中國,為全球”戰略,股東雙方將持續加大對北京現代品牌、技術、產品、人才、資金等方面的投入,改變當前合資企業簡單引進國際市場成熟產品的模式,通過加大投入和開放產品、技術平臺,幫助北京現代開發更符合中國市場的產品。
根據規劃,從2025年開始,北京現代將依托與北汽合作開發的平臺,推出首款純電車型,加強電動化、智能化和前瞻技術的研發力量。2026年開始,將陸續開發出5款新車型,涵蓋純電和增程等動力形式。
從“拿來主義”到“自主研發,反哺全球”的戰略方向沒毛病,但執行起來很佛系。不僅北京現代如此,現代汽車高端子品牌捷尼賽思同樣如此,這家在華一年賣不上四位數的品牌,幾乎不設定銷量KPI,卻常年占據著上?;春V新?、靜安寺等白金地段的物業,用一種“我存在”的姿態,彰顯著自己格調。
這家中韓合資企業看上去似乎跳脫于中國市場的卷斗語境,執著在自己的節拍上翩翩起舞。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