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普法宣傳】以法之名守護家庭安寧
來源 | 圖文來源平果司法
聲明:發布圖文,來源于網絡,為了研習法律、傳遞信息、宣傳法治,與商業利益無關。如無意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
家暴不是“家務事”,反家庭暴力是國家、社會和每個家庭的共同責任。對家暴“零容忍”,是社會共識,更是社會態度。為進一步遏制家庭暴力行為,讓廣大婦女群眾更加深入了解反家暴法知識和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特向大家科普反家暴法的知識,一起向家庭暴力堅決說“不”!
1.家庭暴力是什么?
暴力形式=身體+精神,保護群體=家庭成員+其他共同生活的人。
《反家庭暴力法》明確規定
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員之間以毆打、捆綁、殘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經常性謾罵、恐嚇等方式實施的身體、精神等侵害行為。
以后不要說
“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是禍害”,
你曾經習以為常卻給對方傷害頗深的行為,
可能是違法的!
家庭暴力并不局限在夫妻、子女等家庭成員之間,《反家庭暴力法》附則強調了家庭成員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間實施的暴力行為,也叫家庭暴力!所以同居的情侶們,不要以為沒有一紙婚約的約束,你就可以隨意打罵你的親密愛人。
2.受害人可以向哪些部門求助?
家暴只有0次和無數次
無論性別,遭遇家暴時
請立即撥打110報警
拿起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
既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單位、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婦女聯合會等單位求助,也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除此之外還要求強制報告,即學校、幼兒園、醫療機構、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救助管理機構、福利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在工作中發現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的,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未按規定向公安機關報案,造成嚴重后果的,由上級主管部門或者本單位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3.家庭暴力人身安全保護令,如何申請?
反家暴法規定,當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臨家庭暴力的現實危險,向人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依照法律,當事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因受到強制、威嚇等原因無法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的,其近親屬、公安機關、婦女聯合會、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救助管理機構可以代為申請。
4.申請時提供哪些材料可作為證據?
家暴的證據收集:包括但不限于報警、接警、出警記錄;鑒定資料、醫院病歷、傷情照片;錄音錄像等視聽資料;鄰居證人證言;施暴者保證書、短信、微信記錄;婦聯、社區、居或村委等組織、團體出具的相關材料等。

5. 違反人身安全保護令的后果?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第三十四條規定:被申請人違反人身安全保護令,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人民法院應當給予訓誡,可以根據情節輕重處以一千元以下罰款、十五日以下拘留。
中國人傳統觀念里面,家丑不可外揚。很多人都認為家庭暴力是家丑,因此往往選擇秘而不宣。但其實家庭暴力不是一種家丑,而是一種違法甚至是犯罪的行為。
面對家暴 請勇敢說“不”
逃離家庭暴力看似很難,但只要家庭暴力受害人勇于發聲,在現有的法律框架下,執法機關、司法機關、婦聯以及社會公眾相互配合、協同作戰,一定能夠有效幫助受害人從家庭暴力的“泥淖”中逃脫出來。
聲明:發布圖文,來源于網絡,為了研習法律、傳遞信息、宣傳法治,與商業利益無關。如無意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