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上評|花錢就能成為會員,學術團體豈能自我矮化

記者只是使用了一個虛擬名字,完成300元繳費后,就成了中華口腔醫學會會員。
如今,不同類型的口腔治療機構隨處可見。其中一些掛著響亮的名頭,宣傳醫生團隊時,也是不遺余力。但是央視記者近日調查發現,有些“專業光環”不一定真實。比如,眾多口腔診所醫生履歷中經常出現的“中華口腔醫學會會員”的身份,竟然無需任何專業資質,只要繳費就可以成為會員。
一般來說,“某某學會會員”既意味著個人的專業性,也體現著行業的認可,絕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當選的。更何況,根據中華口腔醫學會的官方網站介紹,該學會是在民政部注冊的唯一國家一級全國性口腔醫學學術團體,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管,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團體會員。也就是說,這并不是一個什么山寨團體,而是頗具權威性的專業組織。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濃眉大眼”的專業學會,記者只是使用了一個虛擬名字,完成300元繳費后,就成了普通會員,隨后再次繳費300元即可升級為專科會員,均無需提供任何資質證明。換言之,無論是中華口腔醫學會的普通會員還是專業委員會會員,都與專業無關,只跟繳費有關。
相信這一事實與絕大多數人的認知相悖。誠然,學會會員不是執業資格,無需經過嚴格的考試。但既然是學術團體,就該有基本的學術門檻。假如人人都能成為會員,那么會員的意義何在?學會的專業性又體現在哪里?
其實,在該學會的章程中,也規定了申請成為會員需要一定的條件。然而不知為何,在事實上的申請過程中卻忽略了這些條件,只剩下繳費一關。
近年來,媒體曝光了許多山寨社團斂財的騙局,其中不乏打著“國”字頭的機構。人們對于這類山寨社團已經有了一定的警惕性。但是如果正規學術團體也放棄了學術性,而將會員當一門生意來做,杜撰個虛擬名字都能交錢成為會員,勢必會消解自身的專業性,進而破壞行業生態,誤導大眾。
當前,行業協會、學術團體在各領域普遍存在,雖然是自發形成的民間組織,但由于其專業屬性和公益目的,往往在行業交流與合作、專業能力認證、政策決策咨詢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以中華口腔醫學會為例,不久前,該學會發布了20項團體標準,包括“創傷性周圍性面癱外科治療專家共識”“單側唇裂診療指南”等,可見該學會非常活躍,并且在業內具有很大影響。
對于這樣的學會,人們自然期待其會員具有一定的含金量,而學會也理應有能力承擔這樣的責任。如果連正規“國”字頭學會都毫無專業門檻的話,豈不是真的要變成“出門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給的”?長此以往,恐怕會導致專業組織的信用危機。
在新聞留言區,有網友表示還有其他學會也有類似操作,交錢就能入會。看來,一些機構利用信息差做起了“生意”,將自身的專業性轉化為可以買賣的“裝飾品”,批量販賣,這無疑是一種自我矮化,甚至涉嫌違反國家相關規定。對學術團體該如何加強管理?非營利性該如何保證?是時候重新審視這些問題了。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