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從共識到行動,推動全球塑料污染治理 |《中國戰塑的綠色密碼》
【中國綠發會訊】2024年11月25日,塑料污染政府間談判委員會第五次會議(INC-5)開幕,來自全球178個成員國的1400余名談判代表,以及來自政府間組織、聯合國機構、非政府組織以及媒體的2300余名代表齊聚韓國釜山,為完成一份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塑料條約”而進行磋商和談判。
面對全球塑料污染這一嚴峻挑戰,各利益攸關方能否抓住這一重要契機,突破紛爭達成一致,最終完成制定旨在終結塑料污染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文書,這將對全球塑料污染治理的路徑和走向起到非常重要的決定作用。
值此之際,由浙江科技大學、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浙江省生態環境宣傳教育中心、杭州市化工研究院等單位共同參與撰寫,并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于2024年11月正式出版的《中國戰塑的綠色密碼》一書,帶給讀者關于認識塑料知識、了解塑料問題、應對塑料污染的一系列系統思考。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研究數據表明:在全球已經產生的70億噸塑料垃圾中,只有不到10%的塑料垃圾被回收。微塑料的概念自2004年被首次后,讓人們從微觀層面認識到塑料問題的無孔不入。
面對如此嚴峻且危急的塑料污染形勢,人類應該如何彌合分歧,積極應對?
循著《中國戰塑的綠色密碼》書中的脈絡,我們可以了解塑料的前世今生,以及未來。
塑料的產生源于我們人類對美好生活的訴求,源于尋找象牙的替代品,源于科學發明。塑料這種材料有諸多優點,但有一個致命的缺點——不可降解。在這個問題沒有被解決之前,資本之手助推了“塑料熱”,于是“潘多拉魔盒”被打開了。大地、高山、海洋……都有它的身影,還有“隱形”的微塑料。生物不可避免地與它有“百般糾葛”。當然,我們也不例外。科學家發現,微塑料具有腸道毒性、肺毒性、免疫毒性、神經毒性等。
跟隨著書中的起承轉合,我們可以了解中國戰塑政策的嬗遞之路。20世紀90年代,中國就提出“白色污染”的概念,于2007年發布《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限塑令”),再到2020年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升級版“限塑令”)等,在塑料污染治理問題上一直展現出責任與擔當。但由于塑料生產量、使用量巨大,回收利用率低等問題,塑料污染仍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要突破的頑疾之一。
沿著閱讀的階梯拾階而上,可以讓您探賾科技在解決塑料污染問題中的主導作用。科學家探索用生物的、化學的、經濟社會的方法,或開發新型塑料材料,或尋求降解塑料的技術,或加強回收利用等,從而減少塑料對環境的危害。如天然纖維素、淀粉等都可能是替代塑料的材料,“吃”塑料的黃粉蟲、大阪堺菌,等等。
借著書籍的火光繼續前行,可以讓您在許多的戰塑故事的啟發和引領下打開一扇新的大門,看到另一個彼岸的五彩斑斕。比如民間組織與外賣平臺的“綠色消費權益”之爭,“人民戰塑”如何點燃星星之火,“美麗公約”關于“擦亮天路“的艱難與收獲,“藍色循環”項目將塑料垃圾變廢為寶,等等。
附購買鏈接:當當:
http://product.dangdang.com/29814329.html
值此INC-5召開之際,《中國戰塑的綠色密碼》與讀者見面,仿佛是冥冥之中的邂逅,又是應對塑料污染的中國共識與行動的有力呼應。希望這本小書能讓您對塑料及其污染與治理有更多的了解,能有所行動,從身邊小小的“減塑”“撿塑”開始。唯有解開每個人的綠色密碼,才能走出環境污染的“公地悲劇”和治理行動的“囚徒困境”,走向更加美好的綠色未來。
終結塑料污染,為美好未來而戰,你準備好了么?
整理/Cherry
審/Tammy
排版/angel
本文來自“中國綠發會”微信公眾號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