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北極“無冰”如何驅動全球變暖?
【中國綠發會訊】南北兩極作為地球上的兩個“冰箱”,常年覆蓋著冰雪,氣溫極低。處于地球最北端的北極地區,是一個被浩瀚的冰封海洋——北冰洋包圍的廣大區域。這里氣候終年寒冷,是不折不扣的冰雪世界。
然而,嚴酷的氣候條件和自然環境,并未阻擋人類對其科考和探索的步伐。近年來,全球籠罩在氣候變暖的陰霾之下,北極地區作為全球氣候變化響應和反饋敏感的地區之一,任何一點細微的環境變化,都會對全球氣候系統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北極放大效應(Arctic amplification)恰恰對這一現象進行了最好的詮釋。“北極放大效應”指的是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北極地區的升溫速度超過全球平均水平的現象。人類活動加劇了全球變暖,導致全球平均氣溫上升。然而,格陵蘭島的變暖速度遠遠快于全球平均水平,導致其冰層迅速融化。
近日,一篇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的論文稱,北極首個無冰日,最早可能于2027年到來。科學界對北極“無冰”的定義,并非冰塊完全消失,當北極海冰覆蓋面積小于100萬平方千米,即可視為北極“無冰”。

視頻截圖 圖源:央視網
根據氣象記錄,1979年至2000年,北極夏季最小海冰范圍平均為670萬平方千米。進入21世紀以來,這一數值在2012年達到最低,只有近334萬平方千米,減少了一半左右。2024年北極海冰最小覆蓋面積為428萬平方千米,高于2012年9月的歷史最低紀錄,但仍呈現出顯著的下降趨勢。
北極“無冰”如何驅動全球變暖?
北極“無冰”,首先指向的就是全球氣候變暖問題。人類向大氣中持續排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造成全球平均氣溫的不斷升高。2021年,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1850—1900年平均值)已高出1.11℃,已不斷迫近“巴黎協定”所制定的1.5℃閾值。盡管人類采取多種行動及舉措來降碳減排,全球的氣候變化進程仍在持續發展之中。
北極“無冰”的提早到來,或會進一步加速這一趨勢的演變發展。
首先,白色的海冰可以反射更多的太陽熱量,隨著北極海冰的減少,北極陽光反射率下降,更多熱量將被海水吸收,這會加劇北極乃至全球氣溫的進一步上升。
其次,北極“無冰”,可能會從洋流和大氣循環等多個方面擾亂現有的氣候狀態,導致各種極端天氣在全球出現的頻率愈加頻繁。
最后,北極“無冰”加速全球變暖趨勢,這一趨勢的蔓延,就會作用于南極冰川之上,造成南極大陸冰川的快速融化,導致海平面大幅上升。
氣候變化,已經成為人類發展進程中必須要正視和面對的挑戰之一。很多人會發出這樣的疑問,為什么人類已經開始采取行動,亦如能源轉型、?發展低碳經濟、保護生態環境?等,全球氣候變化卻仍未得到有效遏制?事實上,當前人類的積極行動并非徒勞無功,從北極海冰最小覆蓋面積的變化系數中,我們可以看出,2024年與2012年相比,海冰覆蓋面積已有所上升。盡管離既定目標有所差距,但這一變化也讓我們看到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信念和決心。為避免突破這一警戒線,未來仍需全球視閾下的政府、工業界和社會需要做出更迅速、更宏大的改變,遏制和減緩全球氣候變化進程,這包括改變全球的能源系統、人類的生活方式,以及其他有可能扭轉這一趨勢的行動和方式,等等。
參考鏈接:
1.2027年夏季北極可能出現“無冰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
2.北極“無冰之夏”或將提前到來,這將造成哪些影響?
https://baijiahao.baidu.com/s?>
文/Cherry
審/Pierre
排版/angel
本文來自“中國綠發會”微信公眾號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