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交大小鹿死傷因何所致?學者分析:貉攻擊的可能性較低
近日,上海交大生態林3只“頂流”小鹿疑似遭動物攻擊致一死一傷的事件引起關注。

12月7日,有網友在社交平臺發帖稱上海交大生態林的小鹿有死傷情況。圖片來源 小紅書
12月7日,有上海交大學生告訴記者,校內論壇的話題帖中,有名為“后勤保障中心”的賬號回復稱原因為“小鹿疑似遭受野生動物貉攻擊”。
攻擊小鹿的“兇手”到底是誰?也引起了多位學者的關注探討。
12月8日,連續多年在上海開展“貉口普查”的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王放發布微博分析了可能性,他認為,貉咬合能力弱、攻擊性低,一大缺點是缺乏集體捕獵的策略,體重也只有3-5公斤,還幾乎不能跳躍,在正常情況下不太可能攻擊健康的成年或亞成體鹿;如果是動物襲擊,那么最大的嫌疑是流浪狗,也有可能是疾病等健康問題;貉如果出現在現場,按照推論可能性比較大的情況是小鹿死亡之后食腐。“如果有監控或者照片應及時公布。”王放在微博中如此說道。
記者查詢發現,貉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就在今年8月,上海林業部門介紹,隨著城市生態環境不斷向好,野生貉已經在上海超過300個居民社區及城市綠地中被發現。作為本土野生動物,貉生性膽小,不會主動傷害人類,但它的分布區域與人居環境重合度較高,確會增加與市民“相遇”的概率。
此前,上海自然博物館自然史研究中心副研究員何鑫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也認為貉直接咬死鹿的可能性比較低。
他告訴記者,不排除小鹿是被狗之類的其他動物咬死或突發疾病死亡、再被貉分食的可能性。多年前,在上海,被狗咬死再被貉吃的死亡方式在鹿科動物獐身上有過先例。“貉是小型犬科動物,咬合力沒那么強,真的要把鹿咬死還是有些困難。不過鹿死后,看到有肉,貉還是會來吃的,它是雜食動物,有肉吃肉,沒肉也能吃果子之類的。”何鑫提到,冬天降溫,小鹿也可能患急性肺炎死亡,不過這需要對尸體解剖后進行病理分析才能最終確認。

10月30日,上海交大“官宣”迎來“新朋友”——3只小鹿。圖片來源:上海交大
澎湃新聞記者梳理發現,小鹿“入駐”上海交大一月有余,從最初備受期待和喜愛成為頂流,到被數百人圍觀布設圍欄,再到如今一死一傷,持續受到社會關注。
10月31日,上海交通大學官宣稱,3只憨態可掬的小鹿現身上海交大,分別是一公二母,目前半歲。對于在校園東區生態林中養鹿,校方介紹,依托農學院的學科優勢,希望營造生態林的生態多樣性,提升校園景觀的生態功能和育人價值,讓小鹿伴學子一路成長。
11月4日,這幾只小鹿所居住的校園東區生態林迎來正式揭幕,小鹿在其中有自己的住所。其后,小鹿一度成為上海交大“新頂流”,鹿苑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周末的人流量大時能到七八百人。隨著小鹿熱度的增加,學校也面臨了管理難題。
11月13日下午,澎湃新聞記者實地走訪發現,3只小鹿生活的鹿苑已于11月11日臨時關閉,當日到達的游客只能在圍欄外觀望。
12月7日中午,有網友發文稱“一只小鹿”死亡,再次引發網友討論。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