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啥?蛋撻是修女們發明的?
原創 樊北溟 吃貨研究所
在歐洲旅行時,修道院總以其安靜祥和的氣質吸引著人們。然而,在這些古老建筑背后,還有一個鮮為人知卻同樣迷人的世界——修道院美食。從馥郁醇厚的啤酒到濃香四溢的奶酪,從酥脆的甜點到手工制作的果醬,這些源于修道院的食物充滿了故事與歷史,凝聚了百年匠心,記錄了歷史的沉淀與傳承。那么何不跟隨舌尖的腳步,開啟一場跨越時空的美食之旅?

拍攝丨呲呲
01
濃香的藝術
/ 奶酪的百年匠心 /
修道院奶酪是歐洲奶酪文化中的瑰寶。奶酪不僅在日常生活中提供營養,還因其長時間保存的特性,成為應對齋戒期肉類禁忌的重要替代品。
法國阿爾薩斯地區的芒斯特奶酪(Munster)因其濃郁的辛香氣味而聞名。橙黃色的外皮散發著草本的香氣,而內部柔軟細膩,帶著奶香與微妙的辛辣味,切開后,柔軟的內里散發出草本與濕潤泥土的氣息,濃烈的香味瞬間喚醒味蕾,搭配烤蔬菜或新鮮面包時,其風味更加鮮明。然而,這種辛香的味道初嘗時可能讓人覺得有些“沖”,甚至帶有一絲發酵過度的氣息,但幾口之后,它柔滑的質感和微妙的回甘卻能讓人一試成癮。

芒斯特奶酪丨wikipedia / Abrahami
意式羊奶酪(Pecorino)則以綿羊奶為原料,質地堅硬,味道濃厚。搭配蜂蜜或橄欖油時,它的香氣會被進一步放大,令人驚艷。然而單獨食用時,那種略帶咸澀的口感可能讓不習慣重口味的人感到“挑釁”。

意式羊奶酪丨wikipedia / Peachyeung316
至于西班牙的曼徹格奶酪(Manchego)則更顯柔和,其切面光滑如同黃昏的陽光,咸香的綿羊奶香氣伴著隱約的橄欖與堅果氣息,入口時醇厚而不失柔滑,咸香微酸的風味與綿羊奶的柔潤感交織,使它成為了一款為分享而生的奶酪,也是搭配紅酒的經典選擇。

曼徹格奶酪丨wikipedia / Peachyeung316
02
甜蜜的時光
/ 甜點的迷人魅力 /
修道院甜點是甜蜜與匠心的結合,許多經典甜點的配方至今仍被珍藏。葡萄牙蛋撻(Pastéis de Nata)是其中的代表。這種甜點最早由里斯本Jerónimos修道院的修女發明,外殼酥脆,內餡滑嫩,帶著奶香與淡淡的焦糖香氣。

蛋撻丨wikipedia / tak.wing
更神奇的是,最傳統的蛋撻吃法竟然是搭配肉桂粉吃的。這里必須要提一嘴,吃慣了香港塔皮蛋撻和開封菜的酥皮蛋撻的我,在品嘗完“武林正宗”后不禁由衷感慨——emmm,還是改良版的好吃……

蛋撻與肉桂丨圖蟲創意
其實蛋撻的誕生,也離不開修道院生活的實際需求。在許多修道院,蛋清被用來熨燙祭袍,使其潔白挺括,剩下的蛋黃則被充分利用,成為蛋撻和其他甜點的主要原料。這種變廢為寶的智慧,也讓修道院甜點成為飲食史上的一大亮點。
而德國的姜餅,則讓人想到冬日里的節慶氛圍。它的表面有細膩的糖霜點綴,咬下去蜂蜜的甜潤首先浮現,接著是肉桂和丁香的微辣穿透味蕾,那感覺就像圣誕夜的鐘聲,在溫暖與激情間蕩漾,但也有些初嘗者覺得它的“辣甜結合”顯得略微奇特。

德國姜餅丨flickr / charley1965
西班牙的托雷哈斯(Torrijas),用浸泡過蜂蜜和香料的剩余面包制成,既是節儉的表現,也是甜蜜生活的象征。這些甜點的背后,無不體現了修道院對自然饋贈的感恩與創造力。

托雷哈斯丨wikipedia
03
手工的淳樸
/ 面包預糕點 /
修道院的面包和糕點帶著一種質樸的美好。比利時酸面包以天然酵母發酵而成,微酸的口感和扎實的質地使它成為早餐桌上的經典。然而,初嘗者可能會發現它的酸味過于強烈,但與果醬搭配后,那種平衡的酸甜令人愉悅,瞬間感受到食物的純粹與用心。

酸面包丨wikipedia
法國修道院的黃油餅干(Sablé)則是另一種經典。這些餅干以優質黃油和小麥粉制成,酥脆香濃,入口即化。搭配一杯咖啡或紅茶,它們能為任何一個下午增添一份精致的儀式感。

黃油餅干丨wikipedia
04
自然的饋贈
/ 果醬與香草酒 /
在許多修道院,大片果園和香草園不僅是自給自足的來源,還成為修道士們通過出售果醬和酒品支持修道院運營的重要經濟方式。
草莓、無花果或橄欖經過手工熬煮,保留了水果的天然香氣與鮮美口感。抹在熱騰騰的面包上,酸甜的滋味滲入每一個面包孔隙,像是為清晨帶來了一絲自然的愉悅。

果醬丨圖蟲創意
相比之下,修道院的查特酒(Chartreuse)則顯得有些“挑戰性”,甚至往往成為一種“分水嶺”式的存在。這款由130多種草藥釀成的酒,其翠綠色調總讓人聯想到森林深處的湖泊。入口時草本的香氣則如同一場置身迷霧中的冒險。酒液在舌尖蔓延,辛辣與甘甜交織,如同穿過草藥園時微風夾帶的百味混雜,復雜的味道初嘗時甚至有些“令人生畏”,但細細品味之后,那回甘的甜潤和微微的辛辣竟然令人上癮。當然這種獨特的風味,注定不是每個人都能愛上,但卻足夠讓人銘記。

一瓶查特酒丨wikipedia / Ralf Roletschek
在中世紀,糖是一種昂貴的奢侈品,僅能由修道院和貴族穩定獲取。甜點和果醬能在修道院美食中占據重要位置,其背后隱藏著關于權力和資源的故事。甜點的沿襲與演變,不僅體現了修道院的創意,還折射出社會等級變遷的文化痕跡。
05
修道院紅酒
/ 從圣餐酒到文化象征 /
與甜點的精致不同,修道院紅酒展現了一種粗獷的優雅。修道院紅酒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紀,當時的修道士在葡萄種植和釀酒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最初,紅酒主要用于宗教儀式,作為圣餐酒的一部分,用來象征基督的鮮血。然而,隨著修道院經濟的發展,紅酒的生產規模逐漸擴大,不再局限于宗教用途,而是開始在修道院的日常生活中占據一席之地,甚至成為修道院對外交流和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

紅酒丨圖蟲創意
與商業化酒莊不同,修道院紅酒往往保留了傳統的釀造方式,展現出土地本身的特性。每一瓶紅酒都帶著微妙的風味差異,這種“粗獷的優雅”讓它別具一格。
06
一口啤酒
/ 千年故事 /
修道院通常擁有大片土地,種植麥芽和草本植物,這為釀酒提供了穩定的原料來源。而啤酒本身也常被用作修道士日常生活中的飲品,甚至在某些宗教節日中被視為慶祝和感恩的象征。
比利時的修士用簡單的水、麥芽和酵母創造了讓世界驚嘆的啤酒,之后其他修道院也開始釀造啤酒。1999年,比利時啤酒公會建立了自己的修道院啤酒認證體系,承認公會成員生產的啤酒是修道院啤酒。如今,修道院啤酒已成為歐洲飲食文化的重要符號,但其風味仍然保留著那份古老的純粹。

修道院啤酒丨flickr / Georgio
在這些跨越時空的味覺旅程中,修道院美食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通向歷史與文化的窗,這些美味不僅是獨特的歷史遺產,更展現了人與自然的深刻連接。下一次旅行,不妨走進一座修道院,用味蕾去探索這些百年的味覺傳承,感受修道院美食帶來的獨特魅力。

他們每天研究一些吃吃喝喝也挺好的
作 者 名 片

原標題:《啥?蛋撻是修女們發明的?!》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