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人類第11次成功預警小行星撞擊!進入大氣層前42分鐘觀測到!
北京時間12月4日0時15分左右,一顆明亮的火流星如期而至,來自太空的小行星2024 XA1在西伯利亞上空進入大氣層。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以下簡稱紫金山天文臺)利用多臺望遠鏡開展預警觀測,最終捕捉到撞擊前42分鐘的圖像。這是人類第11次成功預警小行星撞擊,也是2024年第4次小行星撞擊成功預警。
據了解,這顆小行星直徑介于0.75米至1米之間,最早由亞利桑那大學博克2.3米望遠鏡于2024/12/03 05:55:16 UTC(世界時)發現。
在這次事件中,我國處于監測的關鍵地理位置。星歷表顯示,我國天黑后就可以對這顆小行星進行后隨觀測。紫金山天文臺組織姚安高精度測量平臺口徑0.8米望遠鏡、冷湖MASTA口徑0.7米望遠鏡陣列及口徑2.5米墨子巡天望遠鏡開展跟蹤觀測。新疆星明天文臺也利用其口徑0.5米HMT望遠鏡和口徑0.28米GY7望遠鏡開展了觀測。
根據國際小行星中心匯集的全球觀測數據,在小行星抵近過程中,紫金山天文臺預測其進入大氣層時間2024/12/03 16:15 UTC,位置60.80°N,118.98°E,計算結果與國際小行星中心公告結果相當。

△撞擊前42分鐘的圖像
撞擊發生2小時后,國際小行星中心共計收到全球64個觀測數據,發布正式公告給這顆小行星編號為2024 XA1,并更新了小行星進入大氣層的預期位置60.5°N,119.0°E。
小行星撞擊預警的成功案例日益增加,得益于全球近地小行星監測預警能力的不斷提升。紫金山天文臺長期致力于近地小行星的監測預警方法研究和業務化運行能力提升,并積極論證下一代近地天體監測預警網建設,開展威脅預警、進入過程監測以及隕落物分析等全鏈研究,系統性提高我國近地小行星監測預警能力。
為什么要預警小行星撞擊?
我們的地球在宇宙中看似寧靜,但卻無時無刻不處于近地小行星撞擊這把“達摩克利斯劍”的威脅之下。地球歷史上共發生了22次不同程度的生物滅絕,至少11次與近地小行星撞擊相關,其中最著名的就是6500萬年前的恐龍滅絕事件。有研究稱,這次滅絕事件是由一顆直徑約10公里的小行星墜落到墨西哥灣附近引發的,給地球生態系統帶來巨大的沖擊。
此外,小行星撞擊地球可能導致大規模的破壞和災難。根據科學家的估計,如果直徑超過10公里的小行星墜落到地球上,可能會引發巨大的爆炸和火山噴發,這樣的撞擊事件將會導致大范圍的火災、氣候變化和地殼運動,對地球上的生態系統造成毀滅性的影響。同時,由于撞擊事件會擠壓地殼還可能引發海嘯和火山噴發等連鎖反應,使災難進一步擴大。
我國境內也經常發生小行星撞擊事件。比如近年來2014年內蒙古錫林郭勒盟、2017年云南香格里拉、2018年云南西雙版納、2019年吉林松原、2020年青海玉樹、2021年河南駐馬店等發生了火流星事件(指直徑在米級的小行星進入大氣層時,超高速氣動熱/力作用會使其劇烈燒蝕、爆炸解體乃至燒為灰燼,發出很強的光輻射現象)。雖然均未造成災難,但已威脅到了人們的生產、生活安全。
就全球而言,僅2021年已發生近地小行星飛掠地球事件1605次,觀測到29顆小行星進入地球大氣層發生火流星事件。
來源:綜合整理科技日報、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網絡等;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本圖文不做商用,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