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如何破解精神內耗?
什么是精神內耗?
它是指一個人在自我控制過程中所消耗的心理資源,當這些資源不足時,該個體會處于一種內耗之狀態,這種狀態會導致精神疲憊,它是一種心理上的主觀感受,而非身體勞累所致。

精神內耗不是心理疾病,它是將生活、工作、學習中的壓力和心理中的沖突長期積壓于內心深處因自我控制而不能宣泄的一種負面情緒,若這種負面情緒長期積壓會使人精神崩潰,不能有效地轉移注意力,導致整個人煩躁、易怒、敏感、多疑、焦慮、抑郁,甚至在嚴重時可能會出現妄想、幻聽,恍惚等引起精神分裂的一系列“癥狀”。
回到我們現實生活當中,若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諸多“潛藏”的精神內耗現象。
你在朋友圈分享了一大堆去外地旅游的圖片,許久沒有人點贊和回復,這時內心就不斷地翻騰:張三是最應該給我點贊的呀,因為他是我最鐵的哥們?李四上次我還給他代買過物品呢,也應該給我美言幾句?于是乎一整天都在這種“期待”中度過;早晨起床不小心把一顆紐扣錯位了,回家后才發現,心中就開始惴惴不安:一早上在辦公室是不是被大家都看見了?人家會不會在背地里暗暗譏笑我?對了,晨會發言時我把一句話講錯了,領導和同事是不是對我的印象大打折扣呢?

以上“窘狀”也許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會呈現,然而,我們往往高估了他人對自己的關注度,反而把自己的行為表現的過度放大,這就會給我們帶來精神內耗。針對日常這種小內耗,最簡單的處理方法就是: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不要去在意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允許自己有足夠的不完美;對一些尷尬之事不要去反復咀嚼,反復思考,反復把自己的糗事講給他人聽,因為這等于在自己和他人心中反復強化這件事。
曾國藩曾說:“吾一日必三省吾身”,人家那才叫自知!自信!自覺!自?。∈且环N真正對內在精神世界的反省和覺知。
當然,精神內耗的表現形式還有多種多樣,如:連續幾個小時一直刷小視頻,在無味的娛樂中得到了短暫“愉悅”,甚至放下手機后仍滿腦興奮,久不能眠;對某人、某事整日“魂牽夢繞”,割舍不下,過分操心,使那人、那事分分秒秒皆在心頭縈繞,揮之不去;各種經濟壓力、財務壓力、外在壓力、矛盾壓力等等,導致對其他事物熟視無睹,頗受煎熬,內心陰霾滿布沒有一絲燦爛陽光……
那么,該如何來治愈精神內耗呢?
常言道:弓弦繃得越緊則易斷。那么,我們思想這根弦如果整日繃得太緊也會導致心情焦慮,患得患失,思緒紛飛。所以,解除精神內耗的首要“良藥”即放松,讓身與心完全放松,可以使身體平躺或靜坐下來,播放一段優美悅耳的輕音樂,松馳身心,靜心冥想,保持思緒平靜如湖。

其實,我們的大腦僅僅是人體的一個器官而已,平常不使用時就把這個“思維倉庫”的大門牢牢鎖住,把里面所有雜質清盡一空,閑來無事時就不要打開這座這令人思緒紛飛的“倉庫”,最好是即用即開,閑時關閉。事實上,那些真正會合理運用大腦的牛人、大佬們都懂得放松、放下、放棄、關閉的除耗之道,活得輕松瀟灑。
同時,把我們所有的精力、思諸統統拉回來安放于當下的一點一滴當中,如靜靜品嘗飯菜的美味;仔細傾聽他人的講語;認真書寫一段優美的文字;聚精會神于手中的雕刻刀……總之一個“靜”字即可讓浮躁不安、焦慮不寧的心境得到專注與休憩,這是化解精神內耗的第一步。

走進戶外,吸納天地能量,轉移不悅心情,讓身心完全置于蒼穹之下,四野之中,河柳之畔;觀綿延起伏之巍峨群山,看藍天白云下那行北雁南飛,仰望蒼穹,望出一種好心境,一種精神享受。投身大自然,投身自我的另一方天空,不妨為釋壓除耗的一劑良藥。
我們一定要清楚,塵世間所有的“相”,皆是我們每個人內在投影源在外在世界中的投影之相,如果整天一味地在這些“相”上亂抓亂想,試圖改變,那只會適得其反,南轅北轍。因為那個投影源永遠存在于我們每個人的內心之中,正如手電筒在墻上晃來晃去的影子,你是永遠抓不住的,唯一方法就是控制住手電筒。所以,內在精神世界才是我們痛苦、焦慮、憂傷、悲痛等內耗之根源。
相由心生,境隨心轉。心才是滋生外界一切影相的源頭,培植一顆靜心、善心、愛心、慈悲心剛尤為重要,因為,一切唯心造。

我們先從一個個小小的念頭抓起,人在一天當中會滋生出8000多個念頭,有好有壞,所以把握住當下每一個念頭,讓正念充斥全身,這是養心之根。正念吃飯,正念駕車,正念工作,正念休息……在這些正向念力之下,我們的心是光明的,寧靜的,智慧也會在正能正念的支撐下日益銳增,智慧人生才是光明、暢通、無礙的人生,活得明白通透,覺醒覺知,凡事一目了然,一笑而過,哪里還會滋生出那么多精神內耗呢?
心靜了,心順了,心純粹了,就會感召來幸福,美滿,吉祥和福報,當然也包括財富。我們每個人天生俱來的財庫是本自具足的,本身就是一座大金庫,唯有心清靜了,清澈了,清明了,清純了,才會有高深通達的智慧把財庫之門徐徐打開。故一定要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四好”會讓我們一切內耗不攻自破,蕩然無存。

冬日暖陽熱烘烘地鋪灑在寧靜的小院里,一叢叢黃菊花爭香斗艷,一杯茗茶,一炷香煙,一案經典,一紙文字,獨受“孤獨”之美。佇立院中,仰望蒼穹,在平淡的日子里細品陽光的味道,獨享一段美麗時光,摒棄內耗,照見智慧。(愚敏)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