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專生被7家企業瘋搶,好技術會比高學歷更吃香嗎?
近日,“17歲中專生被7家企業瘋搶媽媽驕傲”登上微博熱搜。就讀職業學院的鄭紅旭,憑借全國職業技能競賽河南選拔賽學生組第一、全國決賽第三的好成績,還沒畢業便收到了六七家企業給出的高薪offer。

有網友感嘆:只要肯努力,一技之長就是金飯碗;有人卻覺得,這僅僅是幸存者偏差,學歷分流還是社會的主流看法......在未來,專業技術是否比學歷更搶手?對學生來說,選擇鉆研一門手藝,是否和追求高學歷同等重要?澎湃問吧對此發布圓桌進行討論。

“學歷在貶值,技術是王道”
- 01 -
@澎湃網友qqMN7r:我覺得會,現在越卷學歷,學歷就越貶值。而且現在大學教的東西跟工作需要的存在一定偏差,學技能就顯得特別重要,不然你就沒有核心競爭力。
- 02 -
@Z-Friar:一技之長在將來才是安身立命的鐵飯碗,在學歷貶值的當下,空有文憑也難在社會立足,只有通過自己的能力創造價值才能被選擇。
同時這一消息也給很多家長和成績不理想的學生以信心,讓大家看到通過自身努力練就技能也能獲得鐵飯碗。
當然這也給職業院校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職業院校要在完成日常教學和技術訓練的基礎上,積極進行校企合作,培養技術型人才,助力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
- 03 -
@我心情無比澎湃:技術人才很搶手,管理人才隨時可以換。
- 04 -
@H蝴蝶D:穿長衫的太多了,穿短衣的明顯不夠用啦!
“少數個例,不值一提”
- 05 -
@行走的嫩牛五方:這是極少數個例,不能代表當前大環境,或者說人們內心深處根深蒂固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要想真正改變或者拓寬技能人才的出路,要從根本上改變人們對技能人才的觀念。只有技能人才無論從職業尊重,還是職業待遇上,都充分與腦力勞動者趨同,就像德國的藍領工人那樣,才能改變職業教育的現狀,否則無論如何呼吁、如何改造,都是隔靴搔癢,無關痛癢!
- 06 -
@律師會武術:跟“擺攤日賺3000”、“返鄉種地年入百萬”一樣的每日神話故事系列。擁有高水平技能的人一直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這跟學歷沒有任何聯系。
而現實中,當前的中專到底什么情況、中專生到底在走向何方,似乎也不用我多說,大家都懂的。
學歷和技能,根本就不是一個方向的東西,完全沒有合并在一起討論的必要。
- 07 -
@CA M:當今社會,很難判斷一個人是否掌握技能,起碼現在為止最明顯的一個表征就是學歷,被瘋搶的中專生畢竟只是少數,或者說只是極個別人。
- 08 -
@澎湃網友VbiAbq:我覺得個人能力永遠要比學歷更重要,但在當今社會學歷是敲門磚,沒有這個敲門磚你根本沒有體現能力的機會。就算有一技之長,也要從低端領域開始做起,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來證明自己,所以現實就是,你既需要有能力還要足夠強大的內心。
“不是二選一那么簡單”
- 09 -
@ori1:人家可能只是不擅長應試教育的考試,不代表人家沒有技術、沒有天賦、沒有努力。
- 10 -
@Revolution&:我們關注的不應當是技能會比學歷更有競爭力這個問題,應當關注為什么會產生這個問題,不應該反思一下大學的教育嗎?為什么一個大學生畢業后,理論和技能嚴重脫節?為什么大學只注重理論學習,而忽略了技能的培養?
中專技校如果只是關注技能培養而忽視理論教育,即使技能很熟練,上限也不高,因為沒有理論支撐,只能看到行業的表面,不能推動行業發展,在行業轉型過程中,你的技能再優秀但不適應當下,也很容易被淘汰。
- 11 -
@澎湃網友ZbYjyi:求知的道路永無止境,無論選擇怎樣的道路,只要不斷學習和進步,就會有不一樣的收獲。
- 12 -
@澎湃網友bqqQBz:這個主要看個人吧,有些人適合鉆研理論的東西,有些人擅長實踐實操之類的內容,順應時代趨勢和要求,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來選擇,二者并沒有高低之分。
- 13 -
@澎湃網友EVBbUb:有技術之后,也可以繼續提升學歷。有學歷的也可以學門技術。兩者并不矛盾,主要還是看人的不斷學習的能力。
如何讓職業教育更有價值?

@山間竹筍:職業教育的學生怎樣才能真正學到適用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又如何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學校、老師、學生三方都應該怎么做才能讓職校生找到自我價值?
宋鑫淼:您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且復雜的問題。我們需要不斷反思和改進。總體來說,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看待這個問題:
1. 學校方面:學校應優化課程設置,加強校企合作,提升教學設施,以確保學生能夠學習到與行業需求緊密結合的知識和技能。
2. 教師方面:教師應注重積累實踐經驗,創新教學方法,提供個性化輔導,從而提高教學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 學生方面:學生應明確學習目標,積極參與實踐,持續學習和提升自身能力,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就業市場。
通過這些綜合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職業教育的質量和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些觀點雖然在宏觀上具有普遍適用性,但在實際操作中,需要結合具體情況實事求是地加以落實。
根本的原則是讓學生保持不斷學習的好奇心,并教授他們真正能用得上的技能和人生道理。將成長和技能學習視為終身的目標,而不僅僅局限于某個階段。這不僅適用于職業教育,也適用于每個人。畢竟,當今社會、經濟和技術發展迅速,持續學習和適應變化是關鍵。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