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江蘇幾十名科級干部,因到上海招商有功得到提拔

“伴公汀”微信公眾號 圖
江蘇提出“接軌上海”已有三四十年。回顧江蘇接軌上海的過程,大概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是“肉蛋”階段,第二是招商階段,第三是經貿階段,第四則是科創階段。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江蘇主要就是肉、蛋、魚、蝦接軌上海。洪澤湖的螃蟹、青蝦等農產品銷售到上海,緊接著鹽城大豐也跟上海產生了聯結,境內307平方公里農場是上海的“飛地”,鹽城的鮮活農產品有10%都銷到上海,也是上海域外面積最大的農產品基地。其中鹽城的大米占到上海的15%,蔬菜占到20%,肉禽占到10%。在20世紀80年代到2018年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之前,江蘇接軌上海、服務上海主要是通過農產品銷售,也就是基于“肉蛋”。
之后一段時間,江蘇接軌上海表現為全民招商,即江蘇幾乎視上海為唯一目的地進行招商,其中有好處也有壞處。
曾經,上海涌現了一批星期日工程師,一到星期六晚上,上海北站、汽車站、輪船碼頭,就有一批技術人員到長三角附近縣份和蘇南地區鄉鎮企業去解決技術問題和產品開發,充分顯示了上海與江蘇之間地緣相近的優勢,也帶動了蘇南經濟的快速發展。
但在“全民招商”階段,到上海招商一度作為江蘇某些地方干部考核的政治任務、經濟出路和提拔的捷徑。比如有些地方出臺了若干優惠政策,簡單來講就是招商招到多少,便給干部多少獎勵。江蘇有幾十名科級干部,就因在上海等地招商有功,而得到提拔。然而,行政化推動的招商會帶來一個問題,那就是浪費巨大的人力、物力,有的縣每個月到上海開招商會,有的鄉鎮派干部到上海街道駐點招商,投入大,收效甚微。
當然,在全民密集型招商的階段,的確也帶回來一些項目,但運動式招商同樣帶來一些負面的東西,主要表現在投資額虛高,甚至弄虛作假,以及招商陣勢宏大,講排場,重形式輕內容。以致當時上海有的賓館,看到蘇北人財大氣粗,每個月都來,于是見到蘇北人就提價,上網的費用還要另外支付。
之后,江蘇從單一的招商擴大成經貿洽談的招商,這一階段留下了一些寶貴的經驗。近幾年一個可喜的變化是,江蘇各城市招商注重科創資源的對接、聯動與融合,由單一的工業招商開始向產學研平臺的對接孵化招商轉變,開始針對上海的“五個中心”,尤其是科創中心招商,南通是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城市。
南通只有3所本科院校,6所高職院校,沒有一所985或211,本身的科教資源比較有限。但南通通過接軌上海,解決了很多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招商引資,南通成為承接上海科創中心溢出效應的衛星城,吸引上海的科創項目就近轉化到南通,形成多個與上海科創中心聯動發展的科創小鎮、科創與產業融合基地,打破了傳統的招商模式。
南通與上海之間有6條連接通道,是上海科創中心的最佳分流地。南通方面的數據顯示,近幾年南通全市人才總量突破160萬人次,其中5年凈增高校畢業生19萬人。南通還有很多“雙創”人才,雙創團隊70%以上來自上海以及長三角其他地區,2022年海外人才有效申報數、入選數居全省第一,2022年全市招引科創項目704個,其中一半也是來自長三角地區。因此,南通在上海“五個中心”建設中尋找到自己的交會點,努力成為上海產學研某個環節的重要承載力。
與上海崇明島一江相隔的南通海門臨江小鎮,被譽為中國的“爾灣小鎮”。這里原來是個化工園區,有綿延10平方公里的灘涂,如今則已經聚集了全球200余家生物企業,擁有全球占比最大的細胞培養基地、亞洲最大的中國模式動物養殖基地、國內最大的同位素藥物生產評價實驗室等。現在小鎮內云集5000名創業人才,其中60%來自上海和蘇州,這個小鎮上的人才密度甚至超過了南通乃至上海。
隨著滬蘇通鐵路建設開通,南通海安50%的企業和上海有關系,60%的進出口商品通過上海口岸,70%以上的規上企業與上海80%的高校院所有聯系,多年前上海星期日工程師的后代,組建了創業團隊來到南通。
現在南通還有一個新的創新之舉,就是參與上海大零號灣的科創策源地建設。南通所轄的7個縣均在上海設立科創中心和基地,孵化了200余家企業。不僅是南通,江蘇很多地方都到上海建設類似的科創“飛地”。
當然,種種向好中也仍有隱憂。科創的雙向奔赴到底能不能走出去、可復制,還需要時間的檢驗。
(原標題為《江蘇幾十名科級干部,因到上海招商有功得到提拔》)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