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攝影界的安迪·沃霍爾”17幅最具代表性的影像丨杰夫·沃爾:現代生活的繪畫者
對于普通人來講,攝影究竟是什么?
攝影為時事的見證者、記憶的承載者,那些對自己的媒介及其價值懷有堅定信念的攝影師們也會對它進行塑性改造。攝影就像繪畫、素描或雕塑一樣,一直是現代藝術主要運動中的組成部分。
《杰夫·沃爾:現代生活的繪畫者》這本書選取了20世紀末21世紀初具有影響力的攝影師——杰夫·沃爾的17張代表作。
從“攝影作品中對繪畫的引用”的角度,專注分析了沃爾單個作品中與繪畫藝術的聯系,挖掘了沃爾作品的另一種深層含義。
“現代生活的繪畫者”——杰夫·沃爾
杰夫·沃爾——20世紀末21世紀初具有影響力的攝影師之一,他的照片被稱作“攝影觀念藝術”。

在攻讀博士期間,他就一直在設問:作為一個藝術家,怎樣能像戈雅和莫奈等藝術家那樣為自己所處的時代創造出具有強烈印記的藝術作品?同時他也自問,什么樣的藝術方式對當下這個時代最具代表性?

他這種不斷詰問的結果,就是用熒光燈箱呈現自己的攝影。這是當代商業社會俯拾皆是的信息傳達樣式,但在沃爾手中,它卻是一種全新的藝術方式,正如他自己所言:“它不是攝影、電影、繪畫或者宣傳,雖然它結合了所有這些東西的素質。”

《牛奶》(Milk),1984年

《模仿者》(the mocker),1982年

《女人像》(the woman)1979年
沃爾以“現代生活的繪畫者”自居,被稱為攝影界的“安迪·沃霍爾”。
作為當今藝術界炙手可熱的攝影家,杰夫·沃爾的作品主題深刻、形式多樣,構成了對攝影傳統的巨大挑戰。即便在中文世界,有關杰夫·沃爾的畫冊和著作也已經不在少數。盡管如此,攝影理論家斯特凡·格羅內爾的這本著作仍然具有獨到之處,他從形式、主題、歷史、風格等角度展開學術分析,不拘一格而又平實謹嚴,隱含了闡釋攝影作品的某種范式。
聚焦17幅經典影像,1+1>2的動態攝影展
一書兩看,既是一本攝影圖集,也是一本賞析文集。

《思考者》(The Thinker),1986年
《思考者》長239厘米、 寬216厘米, 創作于1986年。是沃爾個人作品中第一張 “怪誕式”照片。
我們先簡單分析一下這幅照片。它展示了一個以沉思姿勢坐在街道上的男人;一柄短劍刺在他的后背, 但他的表情是如此放松, 看上去一點也不像痛苦的樣子, 并且他也沒有在流血。如同沃爾的大部分早期作品 —這幅照片在他1978年至今的個人作品名錄中排列第二十一。
那么為什么乍看上去會覺得這張照片充滿著怪誕和詭異的氛圍呢?

不知道大家看這兩幅作品有沒有感覺到相似?
上面這幅就是雕塑家奧古斯特﹒羅丹早在100年前創作的作品。
但我們一眼就能發現, 沃爾的 《思考者》比羅丹的 《思想者》多了一樣東西, 即背后的短劍。
正是這把短劍, 它的出現打破了這幅夏日場景中的安寧沉思。

阿爾布雷希特﹒丟勒,《被征服的農民紀念碑》(細節部分)1525年
杰夫·沃爾自己指出,這幅作品的靈感來源于阿爾布雷希特﹒丟勒(Albrecht Dürer) 的《被征服的農民紀念碑》。
這是丟勒一本著名畫集 《測量說明》1525年中的木版畫。
丟勒的畫作為建造一座16世紀德國農民起義失敗而作的紀念碑。木版的底座和柱子上刻著動物、 工具和農業生產的象征物 —黃油罐、 牛奶壺、 豬油瓶。一個哭泣的農民, 了無希望, 沉思地坐在柱子上, 一柄利劍刺在了他的背上, 他似乎在思考背叛和農民起義的失敗。
沃爾的 《思考者》則是一個年邁的工人。他坐在一個縮小版的柱子上,在這個環境中, 自然和工業化的遺跡相互融合。他說:“這種方法類似于根據古典小說制
作電影的方法。”
以 《思考者》為例, 它展示了照片如何使用怪誕元素以達到黑色幽默的一種手段。
在書中,作者大量的引用了沃爾單個作品中與繪畫藝術的聯系,從形式、主題、歷史、風格等角度展開學術分析,挖掘了沃爾作品的另一種深層含義。

《失眠癥》(Insomnia)1994年

《雙重自拍》(Double Self Portrait)1979年

《女人和她的醫生》(A Woman and her Doctor)
1980年/1981年
非常規攝影畫冊攝影評論
編排靈活附錄豐富,輕松搭建知識網絡。內容編排如萬花筒,豐富又獨立,介紹的17幅攝影作品,既是一個整體,也可以單獨拎出來閱讀。書中還有話題訪談和參考文獻等非常實用的內容,對于想繼續深入研究某個知識點的讀者,可以繼續深入閱讀,輕松搭建起自己的知識網絡體系。
作者斯特凡·格羅內爾是德國波恩大學藝術史系教授、波恩藝術博物館策展人、知名攝影理論家,并定期講授20世紀與21世紀的攝影藝術。他的著作涉及古典藝術、現當代藝術,目前已出版《杜塞爾多夫攝影學派》(The Düsseldorf School of Photography,2022年)、《西格馬爾·波爾克》(Sigmar Polke,2019年)、《格哈特·里希特》(Gerhard Richter,2006年)等著作,均廣受好評。
“在加拿大藝術家杰夫·沃爾的照片里被呈現的廣義的西方社會生活,既是一種虛構的事實,也是一種事實的虛構。作為如愛德華·馬奈們一樣的“現代生活畫家”,沃爾以攝影精心攝“制”、再“造”當代生活,也以攝影質疑攝影本身。
還有什么比通過細細閱讀(是的,是包含了凝神觀看的閱讀)沃爾的攝影作品來反思生活、反思攝影更令人興奮的事嗎?”
——顧錚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評論家、策展人
“作為當今藝術界炙手可熱的攝影家,杰夫·沃爾的作品主題深刻、形式多樣,構成了對攝影傳統的巨大挑戰。即便在中文世界,有關杰夫·沃爾的畫冊和著作也已經不在少數。盡管如此,德國波恩大學藝術史系教授、攝影理論家斯特凡·格羅內爾的這本著作仍有其獨到之處。
他精心選取杰夫·沃爾17幅不同時期的代表性作品,從形式、主題、歷史、風格等角度對其展開學術分析。憑借深厚的藝術學功底以及對杰夫·沃爾的長期研究,格羅內爾的解讀不拘一格而又平實謹嚴,隱含了闡釋攝影作品的某種范式。”
——楊健 揚州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攝影界安迪沃霍爾!《杰夫沃爾:現代生活的繪畫者》
攝影理論家藝術史教授博物館策展人執筆,聚焦17幅經典影像,德國知名攝影出版商莫澤爾出版,1+1>2的動態攝影展,一書兩看展現觀念的藝術。

[德]斯特凡·格羅內爾(Stefan Gronert)著
王玲、楊健 譯
2023年9月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有書至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