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誰是年輕人事業成功的新勝地?
原創 華高萊斯 丈量城市

目 錄
1. 「世界義烏」的地理密碼
2. 「雞毛換糖」的人才基因
3. 「對我幫助很大」的新時代探索
4. 金華婺城,青年務成
作者 | 魯世超
「搞對象不如搞錢」——當代年輕人的新風潮。沒有什么能夠阻擋,年輕人對事業成功的向往。
為了獲得事業成功,有的人一頭扎進了寺廟,「在上班和上進之間,選擇了上香;在求人和求己之間,選擇了求佛」。他們「在雍和宮長跪不起,紅螺寺理都不理」。靈隱寺一票難求,臥佛寺成為求offer圣地……
▼
為事業虔誠祈福的年輕人群

有的人則是流連于彩票站——《2022年體彩客戶研究報告》顯示,Z世代(18-27歲)購彩人群已經占到體彩購彩者群體比例的38.1%。
還有的行動派年輕人身體力行,朝著一個共同的地方扎堆奔赴。要問這個最吸引渴望成功的年輕人的地方是哪?答案非義烏莫屬。
▼
義烏俯瞰
(來源:圖蟲創意)

義烏,被年輕人稱為「野生商學院」,曾經從事各行各業的年輕人現在紛紛來到義烏創業淘金。根據新聞報道,義烏創業的人群以90后、00后為主,年齡大多在35歲以下。
他們身上也自帶各類標簽:留學生回國勇闖義烏學習電商創業、多年銀行人裸辭后買賣服帽鞋襪、大廠女孩轉行做非洲外貿、醫務人員轉行養殖爬寵……「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的義烏傳說還在持續。
▼
義烏國際商貿城
(來源:圖蟲創意)

義烏實打實的成功,是與雞湯文學截然不同的「實踐成功學」,其成功來源于「雞毛換糖」的義烏人。在明清時期,義烏地區就有「雞毛換糖」的習俗——貨郎以紅糖、草紙等低廉物品,換取居民家中的雞毛等廢品以獲取微利。
自20世紀70年代中期,吃苦耐勞、敢闖敢干的義烏人沖破「投機倒把」等思想枷鎖,重新走街串巷,讓「雞毛換糖的撥浪鼓又響了」。義烏人冒著風險開創了小商品交易的篇章,也為義烏后來成為世界小商品市場打下基礎。
更重要的是,義烏的成功不獨屬于義烏本地人,外地人來到義烏,也在耳濡目染地「學著成功」。是什么成就了義烏這片成功人士的培育場?
▼
義烏「雞毛換糖」地標
(來源:圖蟲創意)

01
「世界義烏」的地理密碼
MEASURE THE WORLD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義烏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千百年來本地自然與人文環境的浸染熏陶。
1. 樞紐——破譯「世界義烏」的地理密碼
義烏地處金衢盆地東端,整個盆地大體呈東北-西南走向「嵌入」浙中腹地,綿延200余公里,四周則被浙閩丘陵和東江南丘陵所環繞,僅以山間狹長的河谷向東連通浙東最為富饒的寧紹-杭嘉湖平原,向西對接江西廣闊的鄱陽湖平原。
▼
義烏地貌
(來源:圖蟲創意)

作為浙江省內面積最大的盆地,金衢盆地自古便是百姓勞動生產的聚居地,也是商貿往來的重要通道。《讀史方輿紀要》中記載:「府控臨安之腰膂,當臺、紹之上游,西臂信安,南肘括郡,所謂腹心之地也。」

在古代,內河航運是中國內陸城市發展的重要支撐,糧食、建材、煤炭等大宗貨物往往需經內河運輸,京杭大運河正是由此而來。而在金衢盆地內,由金華江、蘭江,再到下游的富春江、錢塘江,曾被稱為「黃金水道」,義烏所在的金華市(古稱「婺州」)的航運在宋代就已經相當發達。

沿婺江北去,經蘭江、逆衢江而上,可抵龍游、衢州、常山、開化;順蘭溪而下,抵嚴州、過桐廬、出富陽、直達錢塘。李清照寓居金華期間曾作《題八詠樓》一詩,其中寫道「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足可見金華地理區位之重要。

在近代,浙贛鐵路的開通,使金華成為其中的重要節點;在金千、金溫鐵路建成后,金華形成十字相交的鐵路樞紐,承擔了金溫臺麗22個縣的中轉換乘任務,在省內地位僅次于杭州。
那時,溫州、臺州、麗水等地的人們走向全國、世界都要到金華換乘火車,其間還要停留一兩天。金華酥餅、火腿等特產也因樞紐的地位而遠銷海外。并且,金華還是浙江省出口供港活豬、肉制品較多的地區之一,當時也是通過鐵路運往香港。

通過人盡皆知的義烏,我們得以解開其所在的金衢盆地的地理密碼——「樞紐」是整個金衢盆地的突出特點,這正是「世界義烏」商貿發達的秘密所在。
2. 組團——將「世界義烏」的成功不斷復制
金衢盆地這種「通道型」地形所形成的另一大特征就是塊狀經濟。我們還以義烏所在的金華市為例:山水相隔的地形因素天然創造出金華三片九江的自然格局,使得主城區與各縣市被山河分割形成組團狀的格局。
2002年12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首次到金華調研時就前瞻性指出,「金華的中心城市形態是組團式城市群的形態」。
▼
金華中心城區鳥瞰

正因為各個功能組團相對獨立地發展,但又共同接納著金衢盆地這方土地上物產、水利、商貿之便的滋養,無論主城區還是各縣市,都能夠各美其美,發展出具有自己鮮明特點的塊狀經濟。
例如義烏發展出的小商品貿易、東陽發展出的木雕產業、浦江發展出的水晶產業、永康發展出的小五金產業、磐安發展出的中草藥產業等等。
所以,義烏的成功,并非命運眷顧下的偶然,它只是所在的金衢地區中最知名的代表,其實成功的密碼早已在整個金衢盆地中的各個組團復制并加以本地化轉譯。
▼
磐安縣萬畝貝母田
(來源:圖蟲創意)

02
「雞毛換糖」的人才基因
MEASURE THE WORLD
「通道型」的自然地理條件不僅造就了金華「浙中之心」得天獨厚的樞紐地位,從更長的歷史脈絡來看,更孕育了金衢盆地中的人民極為特殊的人文品格。也只有這樣的山水之間孕育出來的人,才能從「雞毛換糖」中闖出一番事業。
那么,金衢地區人民有著怎樣的人文品格,又是怎么與眾不同的?
1. 邊際文化下的開放包容
這里雖有山,但不至于太過險峻;這里雖有田,但也不足以坐享其成。
所以,生活在金衢盆地里的人始終保持著「剛剛好」的生活狀態,既不需要太用力地謀生,也不至過于安逸。而且,由于物產豐富、商貿往來,這里有「浙江聚寶盆」之稱,雖居群山之中,眼界和思想卻并不閉塞。
故而生活在金衢盆地的人民既有山里人的剛毅堅強,又有江南水鄉的書卷優雅,享有這一處耕讀傳家的世外桃源。
▼
婺城區長山鄉「望山隱廬」

生活的從容感,奠定了金衢人基因的底色,在此之上更重要的是地處邊際文化地區的長期浸染。
要知道像金衢盆地這樣樞紐價值高的地方,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金衢盆地向東,是古時越國勢力的中心區域;向西到江西大部,則是楚國的勢力范圍。
《史記》記載,在越國興盛時,「永、郴、衡、潭、岳、鄂、江、洪、饒并是東南境,屬楚也。袁、吉、虔、撫、歙、宣并越西境,屬越也」,也就是說這一地區當時屬于越國比較靠西的地區。
然而此后「楚威王興兵而伐之,大敗越,殺王無彊,盡取故吳地至浙江」,意思是說后來楚國擊敗越國,這一地區被楚國所占領,把越國擠壓到沿海平原地帶。

這種政權的更迭,背后其實是楚、越兩個不同文化圈的更迭。文化的更迭往往是以后來者居上,對原生文化斬草除根、推倒重來的方式實現,諸如徐州這樣一馬平川的平原要地便飽受其苦。
然而金衢盆地山環水繞的半封閉格局最大限度避免了外來文化涌入時對原有文化的猛烈沖擊。山的阻隔與水的流通,正如太極中的陰陽,共同平衡著這一地區與外界之間「有限度地開放」。
作為不同文化圈邊緣的交匯地帶,邊際文化在漫長的歷史跨度下實現了緩慢融合,這也在潛移默化中培育了本地人開放包容、不偏不倚的思維方式和處世哲學。
▼
義烏市佛堂古鎮

于是,金衢盆地既從東邊繼承了越人剽悍勇敢、開拓進取的精神,將其寫入了基因,這便有了兩千多年后戚繼光在義烏征兵,以義烏兵為主體組建「戚家軍」,從此扭轉東南沿海抗倭的敗局;
又從西邊繼承了中原文明的禮樂教化,使書院文化在本地蔚然成風,將崇文重教的傳統發揚光大,成為科學與文藝界名家輩出的地方。
2. 既「風骨」又「風雅」的人才基因
自然地理格局與邊際文化的影響,塑造了金衢地區人的性格,如果用一句話來精準概括,那就是——既風骨,又風雅。所謂「風骨」,指的是剛強不屈、堅忍不拔的品行;所謂「風雅」,指的是崇尚文化、熱愛生活的精神追求。
「雞毛換糖」的義烏人就是如此,既有沖破思想枷鎖干事創業的勇氣和行動,又有走向世界、笑迎八方的智慧和包容,同時也重視享受生活,把城市面貌打理得清新靚麗、將公共服務暖入人心。
這種既風骨又風雅的人文傳統,與當下年輕人「要奮斗,但不要艱苦奮斗」的訴求天生吻合,這也正是義烏能大量吸引年輕人前來創業的原因。
▼
義烏高品質城市風貌
(來源:圖蟲創意)

在金衢盆地內,從來不缺乏這樣既風骨又風雅的人,他們既有家國大義的擔當,也是熱愛生活的樂觀主義者。
例如宋代金華籍的抗金名將宗澤,他有著多重的「身份標簽」——在軍事上是慧眼識才的「岳飛貴人」,是金國人忌憚的「宗爺爺」。
在文學上是禪學造詣頗深的軍旅詩人,現存寫景詩10首、佛禪詩7首,其《早發》一詩廣為流傳:「傘幄垂垂馬踏沙,水長山遠路多花。眼中形勢胸中策,緩步徐行靜不嘩。」
此外,他還是「金華火腿的祖師爺」,他常將家鄉特產腌腿帶回朝廷和前線,在一次獻給宋高宗時被皇帝賜名「火腿」,從此讓「金華火腿」聲名遠播。
▼
金華市金字火腿-世界火腿博覽館

再如中國新聞理論的開山鼻祖,傳播馬列主義、介紹俄國十月革命的先驅者,金華籍革命烈士邵飄萍,他既是專業水平絕頂,有「鐵肩辣手」之榮譽的新聞全才,又是勇敢揭露「二十一條」「巴黎和會」真相,深入參與推動五四運動,推介馬列主義的革命志士。
▼
由邵飄萍創辦的《京報》社

他由羅章龍、李大釗介紹,于1925年春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直至被奉系軍閥逮捕犧牲,始終是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他曾說:「報館可封,記者之筆不可封也。主筆可殺,輿論之力不可殺!」
毛澤東在北京大學圖書館工作期間,曾參與邵飄萍的「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除了聽課,還經常去邵飄萍的家里討教。在毛澤東返回湖南時,邵飄萍資助了100塊大洋,當時毛澤東在北大圖書館的月薪只有8塊大洋。后來,毛澤東用這筆錢創辦了《湘江評論》和《新湖南》周刊。
毛澤東曾在與埃德加·斯諾談話時說道:「特別是邵飄萍,對我幫助很大。他是新聞學會的講師,是一個自由主義者,一個具有熱烈理想和優良品質的人。」
▼
邵飄萍像

在革命意志堅定、專業水平卓絕的同時,他也是一個追求生活時尚的新聞人,行事做派開風氣之先。
由于見識廣博,邵飄萍的行事非常新潮,穿著西裝革履,出入開福特洋車,家中客廳陳設豪華,連所吸香煙都是選用美洲上等煙葉精制、印有「邵振青制」字樣的特制雪茄。
正如鄧小平同志在上世紀80年代時所說,「貧窮不是社會主義」,革命者也有熱愛生活的權利,并因此更愿意帶領人民一同過上好日子。
既風骨又風雅的金華人,在當時是時代風潮的引領者,在當今也與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高度共振!
▼
由邵飄萍故鄉磐安縣遷至金華城區的邵氏特祠

3. 開山鼻祖層出不窮的「金華人才現象」
既風骨又風雅的人才基因,孕育了眾多領域的「開山鼻祖」式的人物。尤其在地處金衢盆地中心的金華,其從古至今涌現出的人才之多、影響之大,可稱得上是一種現象級的存在——「金華人才現象」。在中國極難再找出一個城市能像金華這樣「星光熠熠」。
這里有追求真理的思想者,如開創了南宋理學重要分支——「婺學」的大儒呂祖謙,如中國共產黨的早期創始人之一、《共產黨宣言》的第一個中文全譯本翻譯者陳望道等;這里有知行合一的實踐者,如明代大儒宋濂,如近現代的施復亮與施光南父子等;
有勇于創新的探索者,如著名詩人艾青、著名科學家嚴濟慈等;有傳播美好的生活者,如唐代的張志和、清代的李漁,如近代與齊白石并稱「南黃北齊」的畫家黃賓虹、中國新聞史上的第一位攝影記者郎靜山等。
于是乎,金華便成為了「儒學中興的策源地」「覺醒年代的起源地」「中國物理的思源地」。
▼
位于金東區的艾青故里

▼
位于蘭溪市的郎靜山紀念館

金華能教你怎么平衡事業與生活,而被金華吸引來的外鄉人也在潛移默化之中受感染,「如入芝蘭之室」。
例如李清照,曾在杭州柳浪聞鶯居住了二十三年,在清波門外的西湖邊留下了一串又一串腳印,卻未能給杭州留下一句詩詞。而在金華避亂的短短三年,卻有感于這里的山川人文,留下了「一詩一詞一文一賦一圖經」。
金華治愈了中老年時期的李清照孤苦憤懣的心情,激發了她從「小我」走向「大我」,文風為之一振。「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后人愁。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
如果對這首詩不熟悉,很難想象如此豪邁的詩句是婉約派代表人物李清照所作,而這確是她寓居金華登上八詠樓所作,詩的名字就叫《題八詠樓》。
▼
金華古子城內的八詠樓

03
「對我幫助很大」的新時代探索
MEASURE THE WORLD
年輕的人才不斷在金華涌現,但金華從來不是藏有私心、羈絆年輕人前途的地方。相反,還會甘于為他們做平臺、當跳板,助力他們走向更大的舞臺。
知君志不小,一舉凌鴻鵠。邵飄萍、陳望道、嚴濟慈、艾青等等數不清的名人從金華打下最初的堅實基礎,而后在祖國的廣袤大地上發光發熱。
如今的金華,正沿著前輩們走過的路砥礪前行,將毛主席所說「對我幫助很大」的精神持續發揚,為更多的年輕人實現夢想給予幫助、提供發揮的舞臺。
當前,全市緊扣「青年優先發展」理念,以「青年匯聚、青年有為、青年樂居」為目標,全域推進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
1. Hubcity:從建設物流樞紐到構建人才樞紐,讓「地理密碼」疊加「人才基因」
「樞紐」是金衢盆地自古以來的地理密碼,在不同的發展時代下,金華對于這個密碼有著不同的「轉譯」:
改革開放以來,不沿邊、不靠海,發展外貿先天條件并不優越的金華,突破傳統內陸城市的思維束縛,走出了一條從內陸腹地到開放前沿的新路子,逐步形成了「市場+物流+平臺」的綜合優勢,與國內320個大中城市通達貨運專線,與全球2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貿易關系,物流網絡覆蓋全球。
截至2022年,全市實現進出口總額逼近7000億元,出口規模位居全國第7,快遞業務量累計超118億件,位居全國首位!
▼
義烏城市CBD

然而,新經濟時代,城市的發展不只滿足于成為物流交通的樞紐。
美國經濟地理學家喬爾·科特金在其著作《新地理-數字經濟如何重塑美國地貌》中提到,「今天,重要的資產是獲得高技能勞動力——尤其是科學家、工程師及其他主導新經濟的專業人士——的能力。」
當前的城市競爭,得人才者得天下。人才樞紐,已成為城市發展的「下一站」。構建人才樞紐,金華已搶先謀篇布局。如今,全市已擁有4個年客流百萬以上車站,總計達到1886萬,單義烏站年客流量就在950萬以上,最有敏感度的風投已經「扎堆」涌進了義烏。
交通條件進一步改善了,人能更容易地到來了,那么應該如何做好留人、育人的騰飛平臺呢?
▍興學重教,打造人才教育樞紐
金華素來有崇文重教的傳統,從麗澤書院到金華中學,無數當時的年輕人從金華成長為國家棟梁之材。時至今日,金華更是浙江省教師人才、工程師人才孵化成長的中心,浙江師范大學、金華職業技術大學等10所高校坐落于此。
▼
浙江師范大學

浙江師范大學,排名全國師范高校第10位,浙江省內排名第三,是浙江全省近一半在職特級教師和高中特色示范校校長的母校,是中國與非洲教育合作的重要樞紐,是中國吸收非洲留學生、進修生數量最多的高校之一。
金華職業技術大學,位列全國職校第一名,緊密對接浙江的八大萬億產業和金華的五大千億產業,形成有效對接信息網絡經濟、先進裝備制造、健康生物醫藥以及現代農業、文教衛生等10大專業群;
與今飛集團等眾多行業優勢企業及世界500強企業合作建設智能化精密制造產教園,開發新技術課程及教材。
▼
浙師大網絡經濟創業園

在此基礎上,金華深度融入G60科創走廊,高效整合串聯創新資源,自義烏到蘭溪,布局光電創新城、金華科技城、師大創新城、中央創新城、金蘭創新城「一廊六城」創新載體,營造更富吸引力、競爭力的開放型創新創業生態,正在實現從「產貿」向「科產貿」轉型發展。
▼
金華科技城-浙大網新科技產業孵化園

市政府與浙師大共建光電子研究院,建設「金華光源」,合作引進合肥光源專業人才,正建立起一支高水平的研發和運維專業團隊。
▼
浙江光電子研究院

▍產業賦能,打造區域產業服務樞紐
浙江的塊狀特色產業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八八戰略」中所指出的八個方面的優勢之一,而浙江塊狀經濟發達的重要支撐就是大量的中小企業。面對新形勢下市場對工藝標準要求的提高、人力素質及成本的挑戰等,一些中小企業在發展中遇到困難。
金華率先以龍頭企業數字化轉型,賦能中小企業。在金華經開區,先后培育4家省級「機器換人」工程服務公司,10家市級「機器換人」工程服務公司,2家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工業互聯網專業服務商。
本地龍頭企業今飛集團在訪談中表示:「目前在裝備板塊,已經服務周邊中小型企業,對他們進行數字化賦能。」
同時,引入具有共性技術的生產性服務企業,如浙江正向增材,其提供一站式3D打印服務方案,可廣泛輻射下游應用制造,覆蓋醫療器械、五金工具、消費品、建筑材料、清潔能源、文創展示等眾多領域。
▼
浙江正向增材·數字化增材生態園區

2. BrainPort:營造風雅生活,引領新質生產力的模式變革
在發揮自身交通、產業優勢,升級「樞紐」職能的同時,金華已經瞄準新經濟時代下知識創新的新規律,正在推動一場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模式變革。為何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要有創新的模式?
新質生產力,以新技術深化應用為驅動,以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快速涌現為重要特征,其得以實現的動力鏈條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人才成為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第一要素。因為有了人才的聚集,才能帶動知識的研發,進而推動產業的升維。
從近兩年的新聞報道中我們不難發現,當前城市的競爭日益激烈,城市拼文旅、招商反內卷的消息層出不窮,城市都在沒完沒了、花樣百出地「忙」,其背后的動機還是在于人才的爭奪,要千方百計地讓年輕人看到自己。
▼
金華經開區世茂商圈

如何才能讓年輕人看到,對城市心生向往?一流城市做品牌,二流城市忙推銷。比起賣力推銷優質項目、優惠政策,城市自身獨有的氣質對于人才更具打動力。
正如人有「人設」,城市也有自己的品牌、氣質、性格,即「城設」。一個城市是個什么樣的城市,就能吸引到什么樣的人。換句話說,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就應當去那樣的城市生活。
這對于金華來說,是吸引人才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時代機遇!因為,金華的「城設」早就牢牢立住了——既「風骨」又「風雅」的城市氣質,是金華所獨有,更與時代共振。
當前人才對于城市的選擇邏輯不是到有工作的地方討生活,而是去有生活的地方找工作。金華懂生活也熱愛生活,既有英雄氣也有文人氣,正是當前年輕人所渴望的詩意生活之地!
▼
蘭溪市游埠古鎮

金華對于時代機遇的高度敏感性,使其在一眾城市的競爭中先行一步。2022年,市委八屆三次全會作出「打造國際樞紐城、奮進現代都市區」的部署。
將「樞紐城」與「都市區」并舉,表明了金華通過營造都市詩意生活引人聚產的思路升維和行動決心,這對于金華兌現地理密碼、傳承人才基因,培育新時代的「金華人才現象」至關重要。
作為金華的主城區和城市原點,婺城區是金華營造詩意生活的主陣地。婺城區是古時金華府(婺州城)的府城所在地,也是現在金華市的行政、商貿、文教體衛的中心。
延續了金華上千年歷史的老城古子城如今就在婺城;1933年開通的浙贛鐵路金華站也設在婺城;曾經作為衢州、麗水等浙江中西部城市居民「購物天堂」的西市街商圈還是在婺城。
▼
金華火車站博物館

金華市國土空間規劃提出「一軸聚合 兩帶聯動 組團崛起 全域和美」的總體格局,主城區與義烏雙城聯動,支撐起金華「浙江第四極」的地位。繼義烏之后,又一幅事業成功的寶地畫卷,正在婺城區徐徐展開。
▼
婺城區西市街商圈鳥瞰

2022年,婺城區委八屆二次全會提出「高質量打造‘一帶七心’,爭當高水平建設內陸開放樞紐中心城市中堅力量」。全區通過深入摸排,優選最具文化、產業基礎和發展潛力的「一帶七心」共8個片區,作為新發展模式下的創新實踐區。
「一帶七心」*包含了婺城區最具文化底蘊的古子城、最具科創精神的浙師大、最有宜居屬性的長湖灣片區、最有產業基礎的婺開區等等,正成為婺城助力金華全市做強都市區能級、擔起新經濟時代樞紐城使命的重要平臺。
*一帶七心:打造生態共富產業帶,帶動共同富裕大躍升;打造未來智造中心,帶動智造硬實力大躍升;打造未來產業中心,帶動生命健康產業大躍升;打造未來物流中心,帶動內陸開放大躍升;打造未來科創中心,帶動創新動能大躍升;打造未來活力中心,帶動城市能級大躍升;打造未來宜居中心,帶動民生福祉大躍升;打造未來時尚中心,帶動商貿消費大躍升。
▼
「一帶七心」八大平臺區位示意

圍繞吸引、留下、培育青年人才,「一帶七心」這8個片區并不是單打獨斗、各自發力,而是綜合根據各自特點、基礎和土地成熟度,各司其職、先后有序,打出一套「組合牌」。真正實現了在有好生活的地方也有好工作,在有好工作的地方更好享受生活。
▼
婺城區燕尾洲公園
在有好工作的地方享受好生活

▍講好金華故事,構建愿景牽引力
習近平總書記任浙江省委書記時指出,「要緊緊抓住金華籍人才較多的優勢,加快發展步伐」。正因「金華人才現象」的出現,這里是一個適合「追星」的地方,那些大師離你的生活并不遠,他們走過的道路就是對年輕人最好的夢想指引。
金華東陽人潘建偉院士曾講過,他就讀東陽中學期間,有一次當時已經86歲高齡的嚴濟慈回到母校,接見了他們幾名物理學科的尖子生。正因受到嚴老科技報國事跡的感召,潘建偉明確了自己對物理學的興趣和科技報國的志向。
未來時尚中心,就是金華對年輕人實現愿景牽引的不二之選。這里有金華歷史上的州府所在地——古子城,曾是金華歷代的政治、文化、軍事中心,更是一系列歷史事件和文化故事的發生地,是金華人講好金華故事的首推地。
▼
未來時尚中心-古子城片區鳥瞰

沈約開五言律詩之始、李清照飲酒作詩、朱元璋視察進軍路線、周總理宣傳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諸多的歷史故事都發生在古子城內的八詠樓上。
古城內不僅有八詠樓、太平天國侍王府等國家和省級文保單位5處,還有永康考寓等市級文保單位6處,文保點和歷史建筑43處,邵飄萍、胡步蟾、黃賓虹等名人故居密集分布于古城街巷之中。
▼
古子城保寧門夜景

自2019年以來,金華市及婺城區兩級政府推動城內酒坊巷等重點歷史街巷更新,引入時尚消費業態,讓古子城「一方夜市,匯聚半城煙火」;將頗具本地特色的「考寓」歷史建筑植入文化功能,打造了清照文化書吧等精專微的文化場所。
未來還將以片區內最具代表性的紅色文化、趕考文化、詩酒文化和商貿文化為主題,以文化線路的理念整合資源、植入新興生活業態,打造「真理之路」「趕考之路」「詩酒之路」「浙江潮」街,將未來時尚中心打造成為金華故事的匯集地,激發金華英才的夢想感召力,讓想成為棟梁之材的年輕人在這里找到人生的方向。
▼
古子城內的新生活業態

▍營造詩意棲居,構建鄉愁感召力
金華籍人才不僅數量多,而且對家鄉有著深厚的感情,愿為家鄉做貢獻。
例如材料科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潘復生,為重慶大學與家鄉蘭溪市的合作親力親為,將重慶大學長三角(蘭溪)鎂材料研究院落戶蘭溪,并親自領銜研發團隊。
再如風景園林學界領軍人物俞孔堅教授,為助力家鄉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他帶著理念和資源,在婺城區的長山鄉烏石屏村建設「望山隱廬」。他說,雖然不是最早,但要成為全國最好的樣本。
▼
婺城區長山鄉「望山隱廬」

生態共富產業帶,就是這些在外的金華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地方。
2023年,這里曾因「8888元一晚的豬景房」在全國爆火。新聞的發生地——熊貓豬豬兩頭烏國際牧場,正是位于婺城區的生態共富產業帶之中。
這里以中國四大名豬之首的「金華兩頭烏」為載體,打造集智慧養殖、科普教育、親子游樂、美食體驗于一體的國際化牧場,讓游客近距離感受金華兩頭烏豬的傳奇故事與現代化養殖魅力,享受親子互動與網紅打卡的樂趣。
該項目已成為國家4A級景區,深受游客喜愛。
▼
熊貓豬豬兩頭烏國際牧場

鄉村振興「爆款」的成功,背后仍然是本地鄉賢的努力。「熊貓豬豬」的老板沈建軍早年從獸醫做起,賣飼料、賣獸藥,賺得第一桶金。
在二產取得成功后,便開始向一產養殖業延展,開設了「美保龍」牧場,開展金華兩頭烏的養殖和育種。此后,他繼續延展兩頭烏IP,向三產延伸。在2021年,由沈建軍操刀的「熊貓豬豬」牧場正式開業,吸引了大量的親子家庭旅游。
▼
8888元一晚的「豬景房」

▼
深受親子客群喜愛的研學活動

美保龍公司依托「熊貓豬豬」牧場,與白龍橋鎮、瑯琊鎮、長山鄉等三鎮九村,立足本地特色產業和資源稟賦展開了全方位、多層次、深領域合作,已實現土地流轉1000余畝,帶動周邊的白龍橋鎮新昌橋村等多個村集體年收入看漲,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增收。
近年來,在鄉愁感召力的驅使下,本地鄉賢積極回鄉創業,依托「好山出好水」的優勢資源,形成了「好水育好人」的農文旅融合的新型鄉村振興模式。
婺城擁有4億立方米好水,是金華百萬市民的「大水缸」,Ⅲ類以上地表優質水達98.4%,是省級生態文明示范區。2024年,婺城區被授予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優秀縣(市、區)「大禹鼎」銀鼎,這是婺城區第6次獲得全省「五水共治」最高獎「大禹鼎」。
▼
位于婺城區的金蘭水庫
(來源:圖蟲創意)

好水吃出健康來
在金蘭水庫旁的山后金村,利用庫區冷水優勢,積極發展茭白、蓮藕等水生蔬菜。現有冷水茭白種植面積700多畝,是金華重要特色水生蔬菜基地和放心菜基地。「山后金」牌冷水茭白通過了綠色食品認證,是金華郵政「萬斤農產品進城」首個推廣的農產品。
好水玩出健康來
位于生態共富帶中的瑯琊鎮利用優良的山水自然優勢,舉辦了中國皮劃艇巡回賽、「健康中國健康瑯琊」毅行健步走和中國·金華「山水四項」公開賽、「婺城圖強·奔跑瑯琊」等諸多體育賽事,大力推進文體旅融合發展。
▼
瑯琊鎮白沙溪
(來源:圖蟲創意)

好水養出健康來
「孟子曰:吾善養吾浩然之氣。」正如前文所講,山清水秀的環境養成了既風骨又風雅的金華人。回到鄉村,更能找回精神的健康。傳統的歷史、技藝、農業文化,都是鄉愁感召金華人回家的要素。
例如生態共富帶內的雅畈鎮,擁有2200多年燒制婺州窯的歷史。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婺州窯傳承人陳新華先生的帶領下,中國·婺州窯博物館于2017年在漢灶村正式開館;漢灶村也于2021年入選金華市區首批非遺旅游精品示范村試點。
婺州窯窯火不熄,傳遞著家鄉的鄉愁不曾斷絕的聲音。
▼
雅畈鎮中國婺州窯博物館

再如安地鎮,它是中國的「苗木之鄉」,花卉苗木種植產業極其發達,各家各戶從事其中。尤其是桂花的種植,擁有上百個品種,占世界已知桂花品種的80%以上。
安地鎮綿延15公里的桂花長廊獲評「浙江最美賞花勝地」。隨著園林造景需求的減弱和居民家庭盆景園藝需求的提高,安地鎮積極轉換發展思路,把金華所擁有的這份「風雅」之情也送到了全國各地千家萬戶,用花卉講出了李漁的生活美學。
▍創新系統服務,構建產業爆發力
招商招企的本質是招人,能讓招來的企業扎根,遠比不停地招商更有意義。婺城在打造Hubcity的基礎上,更加重視以人為本,全過程地服務企業發展,讓人才能留得下、過得好。
▼
西市街商圈內的直播創業園服務本地企業帶貨

生產性服務:以4大片區提供創新的全流程服務,讓這里的產業「接得上」
在研發環節:未來科創中心,這里不僅是人才教育的高地,擁有浙江師范大學、浙江光電子研究院、浙江工商大學金華食品產業化研究院、浙江科貿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所,并沿G60科創走廊布局建設師大創新城,更在于整個片區以城市氛圍激發創新,讓城市成為創新的激發場和應用田。
片區內原有的老制造企業廠區在更新后成為文化、文體創意園,引入了運動、咖啡等年輕人喜愛的消費業態,并成功吸引文化創意企業的入駐。
在浙師大東側一路之隔的勤儉大草坪,原本是勤儉村更新后的待建用地,在開辟為大草坪后已經成為金華人氣最旺的聚集地。離開教室、圖書館、實驗室,踏上大草坪、面向尖峰山,搞一場非正式的頭腦風暴,靈感就迸發于松弛的氛圍。
▼
「浙」里的阿勒泰——勤儉大草坪

在制造環節:未來智造中心,是婺城最早的制造業片區,早年間由周邊的蘭溪、武義、永康等地遷來,以金屬制品加工門類的企業為主。區內分布著幾百家企業,以小微企業占絕大多數,這正是金華全市制造業的縮影。
由于無龍頭、不集聚、無品牌,小企業的發展在智能制造時代面臨技術、質量、成本等一系列的挑戰。未來智造中心沒有盲目選擇清退、轉型,而是幫助小企業進行細分賽道選擇和技術升級。
通過搭建產業交流平臺、協助對接高校研發技術,讓企業發現其產業基礎和技術優勢可以應用的新產品市場。目前已有企業從傳統的家用小五金制造,向新能源電池材料、康復訓練器材制造等高值產品拓展,在智能制造時代將塊狀經濟的優勢繼續發揚。
▼
未來智造中心內培育的上市企業-開創電氣

未來產業中心,以生命健康為引領,打造生命健康城,培育金華的產業新增長點。
在尚有較多開發空間的情況下,先以重磅項目落地——浙江師范大學數理醫學院,是區政府與浙師大開展校地戰略合作成立的國內首家以「數理醫學」命名,融合數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人工智能、數據科學、信息學與醫學等多學科交叉的新型醫學院。
▼
正在建設中的未來產業中心

在服務環節:未來物流中心,擁有公鐵水聯運的樞紐優勢。
其中竹馬館貨運站,是金華鐵路兩大貨場之一,承擔了鋼材、煤、水泥、糧食等大宗散貨運輸的職能;婺城區乾西作業區港口與緊鄰的蘭溪港鐵公水多式聯運樞紐一起,組成了金華規模最大、能級最高的公鐵水聯運樞紐組團。
未來物流中心為周邊大量的制造業集群拓展綠色物流,以及周邊大量鄉村發展綠色食品創造了根本性的支撐。
▼
正在建設中的普洛斯物流園

生活性服務:以2大片區提供人才的全周期服務,讓這里的生活「托得住」
根據《2018全球科學家「理想之城」調查報告》,高端創新人才需要能激發創新的事業氛圍,同時也希望生活無后顧之憂。
27歲就擔任博導的散裂中子源領域知名科學家張書彥在2016年回國創立東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她曾在多個場合呼吁解決高層次人才的子女上學、家屬就業、公共服務配套設施等實際問題。
在未來活力片區(長湖灣片區),包含了金華獨特的城市歷史記憶和工業文化傳承。這一片區通過城市更新,打通沿婺江的景觀視野并著手建設中央綠軸,規劃建設總部經濟、運動中心及高品質居住社區,描繪了金華美好生活的未來圖景。
通過先期已舉辦的多次國際設計競賽和已竣工交付的居住小區,讓市民親身感受到這一片對于婺城區乃至金華市的希望田野就在眼前。
▼
與未來活力片區一路之隔的市民熱門休閑打卡地
金華鐵路文化公園

▼
未來將在此建成中央大綠軸

在未來宜居中心,公服配套已經基本完備,其緊鄰未來產業中心和未來智造中心的區位,為區域實現職住平衡。年輕人在工作之余,有更多的時間休息和享受生活。同時,片區中流過的白沙溪水系自古以來便滋養著沿線萬頃良田。
如今經過水利風景區的建設改造,已經形成了「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的環境。
▼
充滿生活氣息的未來宜居中心

04
金華婺城,青年務成
MEASURE THE WORLD
一個人的努力是加法,一座城的努力是乘法。「一帶七心」這8個片區既是婺城區助力年輕人實現成功的決心與行動的體現,更是整個金華市賡續奮進的縮影。
「金義雙核」為金華這座凝聚歷史又富于朝氣活力的城市加上了騰飛的引擎,正迎接著五湖四海的年輕人的到來!

(來源:圖蟲創意)
如果再有人問,哪里是年輕人事業成功的勝地?——這就是:金華!
本文由華高萊斯團隊創作
總策劃:李忠
撰文:魯世超
原標題:《誰是年輕人事業成功的新勝地?》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