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快手廢止退款不退貨服務規則
又一家電商平臺對“僅退款”條款進行了調整。快手電商發布的最新公告顯示,因業務內容調整,經平臺綜合考慮決策,快手電商現針對“退款不退貨服務”進行廢止,后續將推出更好的服務產品供大家使用。
公告稱,對于已開通“退款不退貨服務”的商家,平臺將在12月2日終止提供該服務,商家可在12月2日前主動解約,屆時到期未解約商家平臺會自動終止合約。對于存量訂單,系統仍會按原有配置內容執行。

快手電商發布關于廢止快手小店退款不退貨服務規則服務說明公告。(圖片截自快手電商)
對于這一消息,快手方面并沒有做更多回應。需要注意的是,快手所指的“退款不退貨”和公眾理解的“僅退款”(即在特定條件下,消費者無需退貨直接獲得退款)有所區別。
根據快手近日發布的說明公告,廢止的“退款不退貨服務”,是平臺于2021年11月23日首次發布的一項服務,適用于在快手小店發布的帶有“退款不退貨”服務保障的商品。商家加入該服務后,買家購買帶有“退款不退貨服務”標識的商品,符合指定條件可自簽收后7日內申請退款不退貨。
實際上,快手此次并非廢除“僅退款”,只是不再使用原有的“退款不退貨”這一概念,同時對“僅退款”的場景進行了細化。
在《快手小店售后服務管理規則》中,“僅退款”細則中規定,若用戶提交僅退款申請時商家尚未發貨,“商家應在用戶提交僅退款申請后24小時內進行處理,逾期未處理的,系統將默認商家同意該僅退款申請,并自動退款給用戶”;若商家已發貨,“商家應在用戶提交僅退款申請后36小時內進行處理,逾期未處理的,系統將默認商家同意該僅退款申請,并自動退款給用戶。”
也就是說,針對“僅退款”服務,快手并沒有采取“一刀切”直接退的處理方案,而是需要商家同意,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快手并非第一家對“僅退款”規則進行調整的電商平臺。此前,淘寶宣布優化“僅退款”功能,對優質店鋪減少或取消售后干預,給予商家更多自主處置權。阿里巴巴旗下1688也發布公告,其中涉及面向商家經營減負,調整“僅退款”規則,設置專項資金,出資補貼有高回頭率的商家,并提供綠色申訴通道。拼多多也更新了售后服務細則,加大商品質量抽檢力度,同時規范了用戶僅退款時限。
這一現象的背后,折射出的是電商行業對“僅退款”規則的全新思考,以及在商家和消費者之間尋找新平衡點的嘗試。
據悉,“僅退款”機制最早由電商平臺亞馬遜推出,本意是讓消費者享受更快捷便利的售后服務。在國內電商行業,為爭奪用戶群體,提升對消費者的服務質量,拼多多、淘寶、京東、抖音及快手都陸續推出了這一模式。
但過于便捷的“僅退款”模式,在方便消費者的同時,也引來“羊毛黨”的覬覦。近年來,不僅有消費者利用“僅退款”機制“薅羊毛”給商家造成利益損失,也有同行利用這一機制進行不正當競爭。有電商從業者認為,近年來電商平臺退貨率不斷增長,與“僅退款”機制有一定關聯。
記者注意到,在社交媒體平臺上,既有不少利用“僅退款”薅羊毛的經驗分享,也有不少因為“僅退款”被起訴的案例。有網友認為,“僅退款”是平臺規則,消費者利用規則無可厚非。也有網友認為,“僅退款”不是“零元購”,惡意利用機制獲利并不可取。
“我們并不是不允許退款,但現在‘僅退款’機制已被濫用,給商家造成很多損失。”上述電商從業者表示,售后處理應當公平公正,商家不應當逃避責任,消費者也不能濫用規則。
事實上,目前各電商平臺對“僅退款”規則的調整表明了平臺對商家權益的重視。作為消費者與商家之間的橋梁,電商平臺正在努力維護雙方的權益,找出新的平衡點。對于電商平臺而言,消費者和商家“一個都不能少”。或許,電商平臺靠“低價”和“僅退款”打拼的時代即將過去。(記者 冉隆楠)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