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今年最新的一種面試,讓秋招大學生更難了嗎|有數
隨著科技的發展,AI 已經深入生活的各個領域。今年秋招,不少求職者發現自己竟然要和 AI 面試官“斗智斗勇”。
大四畢業生陳川收到了三次 AI 面試邀請,盡管面試的企業都不錯,但她還是全部拒絕了:“我在網上了解到的 AI 面試基本形式就是對著一個機器自說自話,沒有任何效率,也不能體現任何水平,完全就是折磨人的一個套路而已。我覺得它對我來說浪費時間,甚至有點屈辱。”
根據牛客出品的《AI面試實踐手冊》,1246 名求職者中,74.2% 的人收到過 AI 面試邀請,AI 在招聘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
收到新奇的 AI 面試邀請后,許多求職者也加入了吐槽行列:題目缺乏針對性、系統頻繁卡頓、重復提問、邏輯混亂、反應遲緩……一系列不靠譜操作消耗著求職者的耐心,陳川甚至明確表示“只要是 AI 面試我就不會參加”。

既然 AI 面試官這么不靠譜,為何還有不少企業選擇在面試中運用 AI?求職者又該如何應對?
靈活高效的AI,卻難讀懂你的心?
盡管槽點頗多,AI 面試卻為求職者提供了靈活選擇面試時間與場景的機會。
在 AI 的設定下,求職者可以在自己最舒適的時間和環境中自由錄制、多次回答,無需擔心面試官的情感波動或態度偏向。正在秋招的子衍便覺得 AI 面試的壓力更小,“因為你知道對面不是真人,你是面對機器在說話,所以說話的流暢度和思維都會更活躍一些?!?/p>
然而,這種靈活也有隱性代價,一定程度上讓面試中的交流與反饋更加稀缺。陳川表示,相較于傳統面試,AI 并不能在面試過程中就暗示面試的結果,或者體現用人方面的偏好,整體缺乏反饋?!癆I 面試沒有給人溝通的感覺,更多像是自己一個人根據提示詞進行表演?!?/p>
傳統面試強調求職者在特定情境中的即時反應與真實表現,面試官通過觀察和提問評估求職者與崗位的契合度。而在 AI 面試中,考察的重點則轉變為求職者在算法面前如何自我呈現。
在求職者一方,AI 的評分偏好是未知的。評估標準的不透明和面試反饋的缺失,讓求職者苦惱“不知道因何被掛”。
對此,我們調研了七個 AI 面試平臺,嘗試揭開算法黑箱的一角。結果顯示,盡管各平臺在評分模型上略有差異,但邏輯能力和溝通能力始終是 AI 評分體系中的核心維度。此外,抗壓能力和學習能力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重視。

通過語音、圖像和文字分析來計算分數,這種以數據為核心的評價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傳統面試存在的評判偏見。但問題在于:AI 真能理解人的復雜性嗎?
據另一位求職者張彤分享,她在完成某家電企業的 AI 面試后,收到了一份反饋報告,但“每個方面它說的話都比較委婉,更像是場面話,不會說你特別差,也不會說你特別好”。
邏輯能力的評分或許可以通過語言條理性和思路清晰度來衡量,但溝通能力和抗壓能力卻很難通過單向的視頻來全面展現。畢竟,個性、思維敏捷度、甚至是面對危機時的沉穩與勇氣,常常無法通過量化的評分機制捕捉到。
那么,一個追求標準化的系統,是否會因此錯過“不可標準化”的人?
AI面試為何成為企業“得力助手”?
事實上,標準化的招聘流程對企業來說意味著效率與成本的優化。
以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江蘇有限公司為例,原本需要 10 位真人面試官花費 5 天時間才能完成的校園招聘,通過 AI 面試僅需不到 2 天就能完成。按照每天可面試人數測算,AI 面試的效率為真人面試效率的 2000 倍。
不僅如此,AI 面試在成本方面也有著顯著優勢,相較于真人面試,可節省超 7 成成本。在傳統真人面試中,企業需要承擔長期的人力成本、溝通協調成本、差旅補貼、培訓費用等。而 AI 面試系統雖然初期的技術投入較高,卻是“一錘子買賣”,幾乎不再需要后續投入。

因此,在追求“性價比”的時代,AI 面試得到越來越多企業的青睞。根據獵聘《AI面試應用現狀與趨勢分析報告》,近一年企業在獵聘·Doris 上創建 AI 面試的次數同比增長達 448.2%,正在逐步實現從邊緣到主流的飛躍。
當然,企業是否選擇使用 AI 面試,有自己的考量。報告顯示,AI 面試在行業中的滲透率呈現較為明顯的差異。技術驅動下,人才競爭激烈的IT/互聯網/游戲行業以 21.7% 的 AI 面試使用率一騎絕塵。從職能角度看,因工作標準化程度高、面試工作量大,人力資源/行政/財務/法務職能的 AI 面試使用率最高,占比達 12.9%。

放眼整個招聘流程,從簡歷篩選到測評筆試,再到最終的錄用決策,AI 都可以參與其中。作為企業落實“降本增效”的典范,AI 加持下的智能招聘正展現出蓬勃的發展前景。

用AI打敗AI,能行嗎?
與企業相似,求職者也在用 AI 武裝自己,優化簡歷、模擬面試,甚至嘗試在面試中“用 AI 打敗 AI”。
部分求職者采用分屏、多個設備等方式實時求助其它 AI 工具,輔助完成 AI 面試。例如,在 AI 面試官讀題時,求職者可以使用 AI 輔助工具的實時轉錄功能,將 AI 面試官的聲音直接轉化為文字方便理解。但如果遇到 AI 面試官發音有問題,AI 輔助工具的“魔法”則可能失靈。而為了等待 AI 輸出答案,求職者還會用“這是個很好的問題”、“畢竟某某技能在工作中十分重要”這樣的套話來拖延時間。

“用 AI 打敗 AI”打開了求職者的新思路,但 AI 面試官是否更喜歡 AI 的回答也是個值得研究的問題。我們為此進行了一場簡單的實驗——使用中國人民大學智慧職業發展中心平臺的AI面試模擬功能,針對相同的問題分別給出 AI 和真人的答案,兩次回答由同一人完成,音量、音調、情緒等盡可能保持一致。
在六次實驗中,我們發現,AI 的回答更具有格式化特征,基本上會先強調自己是應屆生或預設自己是職員,然后分點分類作答、突出答案的關鍵詞,最后用一段文字總結上文。這樣的套路也得到了 AI 面試官的青睞,有5次得分均高于真人,尤其是在職場素養上表現出較大的優勢。

對于 AI 面試官的出現,有贊揚也有質疑,但隨著 AI 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與 AI 的距離只會越來越近。就像求職者毛毛在接受采訪時說的:“我覺得它是一個趨勢,無論在生活的任何方面,大家都要學會去擁抱這樣一個趨勢?!?/p>
你怎樣看待 AI 面試官?真人和 AI 在面試中進行 PK,你覺得誰會贏?文末,我們設置了一個真人 VS AI 的小投票,在不給出答題者身份的情況下,一起來猜猜誰的回答更受 AI 面試官青睞吧!

(文中受訪者均為化名)
統籌 | 陳雨若 邱童
數據收集與分析 | 任盈瑩 歐陽遠 陳雨若 羅國梅 楊婧文 王睿歆 邱童
可視化 | 邱童 楊婧文 歐陽遠 任盈瑩 江雪
采訪 | 江雪 邱童
文案 | 羅國梅 陳雨若 王睿歆
編輯 | 張鈴媛
參考資料
[1]牛客科技. 2024. AI面試實踐手冊.
[2]新華網. 2024. 新華視點·AI走進生活丨AI面試來了!求職者如何應對?https://www.news.cn/tech/20241030/e665f15e17f74216a1043f652f74664c/c.html
[3]南京廣電. 2024. “AI面試”再增益,提升效率“真用力”. https://m2.nbs.cn/article/869097.html
[4]界面新聞. 2024. 獵聘發布AI面試應用現狀及趨勢報告:互聯網、金融、機械制造行業使用最廣泛.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11809658.html
[5]同[4].
[6]首席人物觀. 2024. 許多企業將 AI 面試用于初篩,越來越多求職者遭遇 AI 面試官,如何看待這一現象?會成為大勢所趨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49440119/answer/36897246403?utm_campaign=shareopn&utm_medium=social&utm_psn=1844137829023768576&utm_source=wechat_session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