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脫口秀很火,但脫口秀電視劇慎拍
今年兩檔脫口秀綜藝節目歸來,熱度不低,一二線城市的線下脫口秀演出市場也相當火熱,一些場次甚至一票難求。脫口秀既然這么火,將脫口秀作為重要主題拍成劇集是否也會火爆?近期就接連有兩部脫口秀電視劇播出,分別是林一、沈月領銜主演的《失笑》,以及董潤年自編自導,李庚希、魏大勛領銜主演的《不討好的勇氣》。

《失笑》劇照
先說《失笑》,一部全劇播完、有效播放數據評級為A+的劇集,多少是有些慘淡。想當年,林一、沈月可都是從爆款小甜劇里走紅的,沈月的《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2017)和林一的《致我們暖暖的小時光》(2019)是甜寵劇的代表作。兩人多年后再合作小甜劇,效果是1+1<1。
《失笑》雖有脫口秀元素,但故事的內核是偶像劇。
顧逸(沈月 飾)是名滬漂,白天在雜志社工作,晚上去講脫口秀。某天,顧逸在表演脫口秀時,發現臺下坐著的梁代文(林一 飾)一笑不笑,激發了顧逸的挑戰精神。無論顧逸如何努力,都難以讓他展露歡顏。

顧逸(沈月 飾)
梁代文是年少成名的設計師,因童年創傷而患上“述情障礙”,無法感知和表達情緒。他嘗試各種方法讓自己學會笑,聽脫口秀表演就是一種方式。

梁代文(林一 飾)
兩人因脫口秀結緣,隨后在工作和生活中頻繁交集,并逐漸走進彼此的心。愛情之路并非一帆風順,特別是梁代文的過去如夢魘般纏繞著他,讓他難以敞開心扉。兩人共同經歷了許多誤會、挑戰和考驗,最終收獲愛情。
從“理論”上說,脫口秀在《失笑》里扮演著重要作用。對于顧逸來說,脫口秀是她的兼職工作,也是作為社畜的她表達自我、尋找認同的方式。脫口秀也是顧逸性格的側面體現——樂觀、堅韌、富有創造力。
脫口秀也成為兩人情感升溫的催化劑。在后續劇情中,他們用幽默的方式講述誤會、和解與愛意,脫口秀承載著溝通與療愈的力量。
但在實操層面,《失笑》中的脫口秀并不吸引人。
一方面,如果顧逸真的是一個脫口秀演員的話,在現實生活中,她也許很難獲得上臺表演的機會吧?暫且不論劇中的脫口秀文本沒什么好笑的,飾演顧逸的沈月確實沒有什么脫口秀的表演技巧,演員很努力,效果不松弛。

有點尬……
另一方面,《失笑》的整個劇本更多只是把脫口秀當作一個點綴,當作男女主角情感關聯的媒介,它的主體情節是幼稚的甜寵情節。
回想當年的“致我們”系列,雖然也是各種甜寵情節的堆砌,但青春校園的背景、清新的畫風、自然的演技,捕捉了青春歲月中的青澀情感與純真夢想,還是能夠讓很多觀眾沉溺其中。但《失笑》中的主人公都已經是進入社會打拼的“大人”,各種跌破智商的情感互動,實在讓人看得頻頻皺眉。

《失笑》的柔光濾鏡已經嚴重失真了,加劇了劇集的懸浮感
比如見過幾面之后,梁代文就一再告訴心理醫生,他對顧逸產生了好奇心/興趣——女孩,你引起我的注意力;他直接讓顧逸住進他家了——開啟了“同居”生活;顧逸在梁代文家全副武裝做飯,竟然起火了,梁代文剛好過來趕緊用鍋蓋蓋住了火——女主角“很笨很可愛”,男主角英雄救美,然后有了親密互動;之后,著火的戲碼又上演一次,顧逸給梁代文準備燭光晚餐,結果起火觸發了自動噴淋系統,淋成落湯雞的顧逸躲在桌底下,撐著傘的梁代文及時出現——BGM+慢鏡頭營造氛圍感、制造“名場面”……

顧逸如此沒常識嗎?另,再帥的男生“說教”(主要是一些常識)都讓人覺得不帥
這一切所謂的浪漫橋段,真的寫得太幼稚了,顧逸的各種舉動都不符合成年人的心智。比如燭光晚餐,在室內擺滿蠟燭,蠟燭把花點了,她先是試圖用嘴吹滅,然后拿著一張紙在那邊慌亂地扇?就筆者個人而言,刻薄點說,這類橋段真的激起我的“厭蠢癥”——不是鄙窮鄙弱,而是偶像劇能不能不要為了制造浪漫橋段刻意“降智”啊。

好降智的舉動

如此浪漫,你能get到嗎?
同樣是寫到職場,《不討好的勇氣》就真切得多。去年董潤年執導的《年會不能停!》是票房喜人的職場喜劇電影,最大優點是對職場生態的精準描摹與反諷。《不討好的勇氣》仍保留了一定的職場批判。

《不討好的勇氣》海報
吳秀雅(李庚希 飾)是一家大企業內宣部的普通專員,雖然工作勤奮且能力出眾,但由于討好型人格,總是被安排去做那些吃力不討好的任務。頂頭上司胡經理(劉丹 飾),表面上維護著團隊和諧,實際上更關注個人利益而非下屬的成長;辦公室里的老油條馬超(蔣易 飾),做事總推脫,搶功勞跑在最前面……這樣的職場環境,當代打工人很容易產生代入感。

吳秀雅(李庚希 飾)

吳秀雅沒能獲得升職機會,理由竟然是她太能干
脫口秀在劇中的作用,沒有淪為形式或點綴,而與吳秀雅的個人成長息息相關。
吳秀雅并非天生討好型人格。劇集回溯了吳秀雅的成長。在高中時期,轉學后的她因為“另類”成為同學們排擠的對象。在一次校園活動中,她因被同學陷害而卷入一場斗毆事件,導致班長骨折,吳秀雅被老師批評,還被父親打罵,最后她被勒令在全校面前道歉。
趁著老師離開廣播室,吳秀雅直接把門反鎖,拿著麥克風直言不諱地控訴這一切。本以為自己說出了真相,沒想到此舉卻傷害了所有人,這讓吳秀雅深感內疚,誤認為自己的真話給周圍的人帶來了傷害,從此她學會了隱忍和討好,以避免再次發生沖突。

高中時代的吳秀雅肆意了這么一回
這種性格特質一直延續到她的社會生活,讓她在職場和情感中都處于被動地位。職場上,她總是那個愿意幫助同事、承擔額外任務的好人,這并沒有為她贏得相應的尊重或認可;在感情上,男友鄭昊(王皓 飾)的大男子主義傾向讓吳秀雅感到壓抑,他總是試圖控制吳秀雅的工作與生活。

就在這時,吳秀雅意外接觸了脫口秀。在職場和情感的雙重壓力下,她內心的委屈和不滿積壓已久,脫口秀為她提供了一個釋放內心壓抑、表達真實想法的出口。在脫口秀的舞臺上,她可以毫不顧忌地吐槽那些讓她不滿的人和事,用幽默和諷刺的方式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
脫口秀讓吳秀雅獲得表達的權利,找回自我表達的能力,也讓吳秀雅找回丟失的不討好的勇氣。每次站在麥克風前,她都像是進行了一場自我探索之旅,每一次表演都是對自己過去行為模式的一次反思與超越。吳秀雅逐漸擺脫討好他人的習慣,學會了如何為自己而活。在職場上,她不再是那個任人擺布的“老好人”,敢于直接而堅定地表達看法,爭取權益;在情感上,在發現與男友溝通無效后,她主動選擇分手。
可以說,脫口秀在《不討好的勇氣》中有一種靈魂主角的作用,它代表著表達的權利與勇氣,也承載著一種“不討好”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觀。吳秀雅的成長經歷是很多女性脫口秀演員的縮影,劇集幫助觀眾理解脫口秀的“表達”對于很多女性而言意味著什么。這是《不討好的勇氣》的最大意義。

吳秀雅慢慢有了不討好的勇氣
雖然有上述優點,但《不討好的勇氣》的劇本仍有令人疑惑之處。
吳秀雅討好型人格的形成,頗為突兀。高中階段的吳秀雅,從一個有些“刺頭”、敢于反抗、在全校廣播中勇敢發聲的女孩,突然轉變為一個忍氣吞聲、極度順從和怯懦的人,缺乏足夠的心理鋪墊和現實合理性。尤其是霸凌她的同學指控吳秀雅的那段臺詞,把人給看無語了——倒打一耙還這么理直氣壯,吳秀雅怎么會發現不了女同學的邏輯漏洞并懟回去?

霸凌吳秀雅的女同學如此控訴吳秀雅,真的好離譜
吳秀雅與史野(魏大勛 飾)的感情戲堪稱雞肋。暫且不論這部劇是否有感情戲的必要,就劇中兩人的感情發展也著實無趣。史野的定位更像是脫口秀文化的介紹者和吳秀雅成長的引導者——相當于“工具人”,換個女性來承擔更好。鄭昊討厭歸討厭,至少有記憶點,史野這類面目雷同的“暖男”偶像劇里都不愿意拍了。如果說孟宴臣的魅力值100分,史野30分都不到,看來把一個角色寫“活”有多重要。

很“普”的史野
吳秀雅在說脫口秀之后,在職場上擁有不討好的勇氣,也在職場上逐漸揚眉吐氣。可以理解編劇這樣寫的意圖,但客觀地講,劇中依然沿用了董事長明察秋毫的寫法,太爽劇了。真實的職場環境中,高層管理者往往難以全面了解某個基層員工的真實情況,而劇中董事長卻總能精準洞察吳秀雅等員工的努力與困境。壞的都是中層,一把手都是好的,也反映出《不討好的勇氣》對職場機制本身的反思不夠徹底。

迄今的劇情,董事長是“好”的、是“明君”,之后暫時未知
《失笑》中的脫口秀表演很災難,《不討好的勇氣》的脫口秀文本有楊蒙恩、鳥鳥等人把關,相對過得去一些,但總的來說,真的不如去看綜藝或線下。

《不討好的勇氣》有諸多脫口秀演員助陣
除了文本要契合劇情需要,發揮空間較少以外,更主要的原因還是在脫口秀綜藝中的表演與電視劇中出現的脫口秀表演,不是一回事。脫口秀綜藝為表演者提供了一個專門展示脫口秀才華的舞臺,現場互動感極強,觀眾的沉浸感也很強;電視劇中的脫口秀表演受限于劇情和場景設置,無法營造出脫口秀綜藝那樣的表演環境和氛圍——劇中的“偽現場”感很強烈,并且劇集的重點在于劇情,劇中的脫口秀只是片段呈現,觀感上很零碎。全劇最好的脫口秀表演,我感覺還是吳秀雅高中時在廣播室里吐槽那一段。

劇集中的脫口秀表演,給人一種“偽現場”感
所以,脫口秀是很火,但如果制作方是以為脫口秀很火,那么拍脫口秀主題的電視劇也會很火,絕對是失策了。脫口秀的主流受眾,估計很難忍受電視劇中的低幼劇情,而劇集中的脫口秀表演,也完全提供不了綜藝或線下脫口秀表演帶來的體驗。
當然,隨著脫口秀行業走紅,進入脫口秀行業的人越來越多,如果有影視作品要反映他們的生活狀態,以脫口秀演員為主人公自然是可以的,《不討好的勇氣》就是不錯的思路。只是,如何將影視作品中的脫口秀表演呈現得好看,著實需要好好摸索。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