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警惕!那些溫柔的燙傷
寒潮來襲,暖手寶、電熱毯、發熱鞋墊、保暖貼……各種取暖神器安排上!但你知道嗎?這些送溫暖的小幫手,有時也會變成“溫柔殺手”,給我們帶來一種容易被忽視的皮膚傷害——低溫燙傷。
不燙卻傷是為何?
想象一下,當你把一個暖手寶放在手臂上,溫度剛剛好,既不冷也不熱,是不是感覺特別舒服?但正是這種“剛剛好”的溫度(45℃到60℃),因為不會觸發我們的疼痛警報,反而讓皮膚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傷害。低溫燙傷,就是這么悄無聲息地發生了。
從紅斑到焦痂的“變身記”
燒燙傷一般分為三個度,I度、Ⅱ度和Ⅲ度,而低溫燙傷不僅可以導致I度、淺Ⅱ度這樣相對淺度的損傷,也有可能造成深Ⅱ度或Ⅲ度的深度燒傷,具體表現有這些:
I度燙傷皮膚發紅、輕度腫脹,出現紅斑,這是低溫燙傷最常見的表現。
II度燙傷水皰形成,根據水皰的大小、燙傷的深度還可以分為淺Ⅱ度和深Ⅱ度。
III度燙傷皮膚出現焦痂改變,這是低溫燙傷導致的深度損傷表現,屬于Ⅲ度燙傷的范疇。
取暖達人都這么做
控制熱源溫度使用電熱毯、暖手寶等設備時,不要將其直接接觸皮膚。
定時休息避免長時間接觸熱源,建議在睡覺前把電熱毯打開,等被窩暖和了就關掉電源再上床,堅決不能整晚使用電熱毯。
注意皮膚感受如果出現溫度過高或不適,應立即移開熱源,并檢查皮膚狀態。
注意!糖尿病和血液循環障礙者、皮膚熱敏感度低者,在使用時要格外小心。這些人群的神經末梢感覺遲鈍,不適合用暖貼取暖。小孩、高齡者、不能自理者應在特別看護下使用。
低溫燙傷急救小技巧
低溫燙傷雖然不會立即造成嚴重損害,但長時間的低溫熱接觸對皮膚的慢性損傷不可忽視。正確的預防措施和早期的治療可以有效避免傷情加重。
立即移開熱源一旦發現皮膚發紅或有不適感,應立即移開熱源。
降溫處理皮膚出現發紅或者紅斑,需要立即對患處進行降溫處理,用流動的冷水沖洗或凝膠性的產品冷敷降溫至少30分鐘,有助于緩解疼痛和控制損傷進展,千萬不能用冰水或者冰塊冷敷,避免凍傷。
避免擠壓水皰如果形成水皰,需要去醫院進一步處理,不要自行挑破,以免引起進一步感染。
及時就醫對于II度或以上的低溫燙傷,建議盡快前往醫院進行專業治療,醫生可提供局部消毒、換藥及必要的抗感染治療。
文/蘇星星(北京兒童醫院順義婦兒中心)
???????來源丨北京青年報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