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婚戀觀:青年一代所認為的自由與愛
11月22日,女性導演邵藝輝的電影作品《好東西》正式上映,首日累計票房僅5124萬元,但電影對女性題材細膩而創新的呈現使它在社交平臺上贏得良好口碑,上映次日票房破億。在《好東西》所呈現的覺醒女性的戀愛觀和生活觀下,我們不禁開始重新思考,青年一代所認為的自由與愛是什么樣的?2021年,未來編輯部·南大新傳曾做過一項對青年大學生的婚戀觀調查,今日我們以舊觀新,重推此文。

文字 | 劉昕睿 敖蔓 孫廣哲 林倩伊 王琪
采訪 | 劉昕睿 敖蔓 孫廣哲 林倩伊 王琪
責編 | 樸智英 黃璽澄
排版 | 王文珊
運營 | 羅雙怡
伴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青年一代的生活理念和方式也在發生著潛移默化的改變。在面對戀愛和結婚這兩大傳統議題時,我們的思想可能也會迸發出新的火花。
此前,南大新傳通過發放問卷的形式,針對青年一代開展了婚戀觀調查,共得到269份回復。調查對象以低年級本科生為主,其中73%的參與者為女生。此外,我們也對8位同學進行了針對婚戀觀的采訪。
我們希望以此為切口,探討青年一代對婚戀的看法。

一、現實:不同的狀態
情感狀態,是大學校園里無法回避的話題。“談過戀愛嗎?”“今天脫單了嗎?”“在一起多久了,感情還好嗎?”,我們都或多或少面對過這樣的提問。而當逃離了中學“學習為主,禁止早戀”的教條,處在大學開放包容的環境中,我們會試著做出適合自己的情感選擇,并且在不同的情感狀態下,擁有屬于自己的記憶。
談到單身多年的感受,19級工試的男生瑾瑜表示,單身可以有更多的精力與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對于戀愛,他坦言,還是會羨慕非單身的朋友,但并沒有過分焦慮,“還是看緣分吧,順其自然,來了就談,沒有就單下去,合適才是最重要的”。
同樣是“母胎單身”的19級人文女生月亮十分享受這個狀態,認為現在很舒服,沒有感情煩惱,也不會擔心花錢花時間,“至少我很自由,而且還可以快樂追星”。
相較于月亮無牽無掛的自由,單身對于剛分手不久的楊鹿來說,更多的是如釋重負。上一段戀愛使她承受了很大的精神壓力,卻無法找出讓自己信服的壓力源。她只能猜測是一些小事引發了她的排斥心理,從而讓她進入無限的倦怠期。恢復單身后,她感受到了無與倫比的輕松,只是在偶爾缺乏陪伴的時候,會不可避免地感到孤獨。
在問卷調查中,我們模擬了單身情況下不同的心理狀態供參與者選擇。從數據來看,71%的參與者表示自己習慣單身,并且無法確定自己是否會陷入愛情;而將近50%的參與者持有無所謂的態度,和月亮一樣覺得一個人更自在;也有個別表示,會擔心戀愛會對自己現有生活和近期規劃造成不可控的負面影響。

有人被動單身,戲稱自己為“單身狗”,但也有人主動單身,形容自己是“單身貴族”。通過問卷調查我們看到,64%的參與者認為單身主義者獨立且強大,他們大多對單身主義者持有正面評價。

無論是享受自由還是忍受孤獨,單身人士都在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感受著自己的生活,而情侶們也正在兩個人的相處中改變與磨合。已經戀愛了半年的19級計科男生光光表示,兩個人好好在一起的時候很幸福,吵架的時候就會很沒有安全感。“但繼續磨合,互相理解,度過感情的轉折點,就會摸索出更適合彼此的相處模式,感情會慢慢穩定下來。”

光光的戀愛紀念
說到感情穩定,戀愛長達四年的方方(男)與圓圓(女)便很有發言權。回憶起剛剛談戀愛的時候,圓圓笑稱:“感覺接觸到了自己的男神”。而四年之后,圓圓覺得,相比一開始的“淑女”,現在的自己很隨意,“有時候不化妝也可以見面。在他面前想打嗝就打嗝,最開始(談戀愛)的時候都不會。”或許這就是“老夫老妻”的相處模式。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圓圓認為:他們一起談論的未來會更加具體,也更加現實。
是戀愛還是單身,是陪伴還是獨行:每個人都正處在自己選擇的情感狀態里,經歷著,也收獲著。

二、理想:另一半的選擇
問卷數據表示,參與者更注重婚戀對象的個人素質,而對物質層面關注相對較少,其中,排名前三的分別是道德品質(綜合得分12.76分,總分100,下同)、性格(10.67分)和能力(10.21分);緊隨其后的是相貌(9.87分)、感情(9.84分)生活習慣(8.86分);排名墊底的是地域(1.85分)、住房(1.14分)和戶口(1.09分)。

談及自己的擇偶標準和對婚戀的期待時,光光提到 “長長久久的戀愛”,“可能是因為受小時候看的電視劇影響,我就向往那種一輩子長久的(婚姻)。彼此溫柔相待,又不能過分相敬如賓,關鍵是要彼此尊重,彼此珍惜。相互陪伴和依靠,遠比換來換去讓我覺得舒服。就像從前慢里的那句詩:一生只愛一個人。”
和光光一樣, 20級人文的女生王小汪同樣期待一份專一的感情。“我對婚姻最大的要求是忠誠。我理解的忠誠就是從一而終、不出軌。這個其實也限制了我,會讓我在開啟一段親密關系前多方考察,尤其是對于兩個人能否一直在一起的客觀條件(如地域、家庭等)的考察。”
除此之外,王小汪還特別看重“和諧”,“和諧是最重要的,它建立在雙方適合的基礎上,甚至可以沒有愛情、浪漫、快樂,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我希望兩個人能一直相敬如賓地走下去。一開始就明確雙方在一起的目的是為了一起生活的、一起柴米油鹽的就很好。”
而相較于穩定和和諧,瑾瑜更看重雙方的互幫互助。他希望找到一個“樂觀向上,脾氣好,勤儉節約,會關心他人”的妻子,雙方“在玩的同時能兼顧學習,在出現各種情感心理學習等問題的時候能互相幫助。能充分尊重各自的價值觀,給彼此舒適的個人空間。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朝著共同的方向努力,互相關心。”他也希望自己能夠從一段好的親密關系中“找到自信,學會如何關心他人,如何和他人相處”。
這和月亮有些相似。她坦言,“彼此包容,互相進步,價值觀相似又能理解差異,這樣的戀愛會讓人很舒服吧。”她期待雙方之間的包容和溫情,“不會因為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背棄對方,可以有善意的欺騙但是不能有惡意的說謊。給彼此一些空間,尊重對方的意愿,多考慮對方的感受,適當在一些小細節里體現愛。”
剛剛步入戀愛幾天的19級女生路小茶也認為在戀愛中 “需要保留一些恰當的個人空間”。
異地情侶中的圓圓希望在婚姻關系中仍然能保持新鮮感,“結了婚還是要有儀式感。”她并不要求另一半要有新的驚喜、新的優點,有時候改變一些缺點也是可以的。方方則希望結婚以后更顧家一些,平衡好工作與家庭。

三、未來:對待婚姻
與戀愛不同,婚姻意味著新家庭的組建,意味著契約與責任。
瑾瑜認為婚姻是戀愛更深層次的發展。在婚姻中,需要面對開銷分配、孩子撫養、老人贍養等現實問題,所以婚姻更加實際,更容易受家庭物質、傳統觀念等外在因素的影響。
說到戀愛和婚姻的區別時,楊鹿認為,戀愛的情感回饋更直接,更單純也更簡單。“但婚姻就需要更多地考慮現實。”王小汪則以法律保障形容婚姻里兩個人的關系,即以法律上的契約關系保障對方必須在你的身邊。
所以,當對待婚姻時,南大學生會更加認真和謹慎。

方方和圓圓在進入大學以后,他們一個在上海,一個在南京,今年是他們異地戀的第二年。最開始他們會在一起憧憬婚后生活;上了大學之后,他們更多地考慮現實的因素并進行規劃,比如多少歲結婚、結婚前要做的事等等。規劃可能會有改變,不過結婚這件事始終在他們的未來規劃里。
而對待婚姻,他們的看法也并不全然相同。在圓圓看來,結婚是愛的沖動帶給兩個人的美滿,是遵循情感的選擇。方方則認為,就目前的狀況來看,結婚更像是給長輩一個交代,組成家庭過穩定的生活,“如果不結婚,他們會覺得你一直在漂泊,會有遺憾。”
瑾瑜則認為婚姻是自然而又必要的事情。對人類來說,就像程序設定一樣。“我大概28(歲的時候)結婚吧。等我碩士畢業,再打拼3年穩定下來就結婚,家不能飄搖啊。”
然而,也有不少人認為婚姻并不是人生中必要的階段。楊鹿對婚姻的態度處于搖擺之中。她之前希望擁有普遍意義上的圓滿家庭,但現在的輿論傾向,加上自身的經歷,令她產生了恐婚恐育的想法。“但我隱隱覺得我還是會結婚,還是比較傳統的。”

路小茶則是一個“暫時的不婚主義者”。對于“婚姻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個部分”的說法,她認為,一個原因是害怕孤獨。婚姻有時候就像搭伙過日子,如果在外面回來之后家里只有一個人,就會想要找一個伴。還有一個原因可能是為了傳宗接代和養老,很多人覺得沒有孩子就沒有人養老,但她堅信自己的老年生活并不一定需要子女,“我不擁有婚姻,不代表我不可以擁有其他的親密關系。”
光光則認為不一定非要結婚。生活的其他方面,比如事業、友情等,都彌補情感缺失,獲得自我肯定。“現在單身男女越來越多,每個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單身與婚姻,更多是自己的選擇。”但如果要結婚的話,光光希望它是自然又舒服地發生的。兩個相愛的人到了某個階段,便可以用婚姻締結一種更深的聯系。“而不是像一個指標,必須在什么時間完成它。”
盡管戀愛和婚姻并不是親密關系的全部,但它們對每個人來說都足夠特殊。我們認真地思考并探討婚戀觀問題,因為我們在謹慎地對待感情和規劃生活。
但是,世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每個人都是存在差異的個體。無論每個人對婚戀持有怎樣的看法,做出怎樣的選擇,我們都希望大家能尊重彼此,多一份理解與寬容。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南大新傳",原標題為《調查 | 婚戀觀:青年一代所認為的自由與愛》。
本文為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WeChina 微觀中國"項目、未來編輯部一流課程的學生實踐作品。
歡迎您通過投稿、提供線索等方式,和我們一起,在宏大敘事里找到微觀中國!聯系方式:wechinatengxun@163.com。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