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景色不輸稻城亞丁,四川這座小城被譽為最美藏鄉田園、川西小江南

制圖@超級鄉村研究所
底圖來源/圖蟲創意
稻城亞丁,被人們稱為是地球上的最后一片凈土,雪山、冰川、森林、草甸、湖泊……屬于雪域高原最美的自然景觀幾乎都匯聚于此,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旅行勝地。
然而,與之相鄰的鄉城,雖然名氣不大,但自然風光絲毫不輸稻城亞丁,還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最美藏鄉田園”。
鄉城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南部,東臨稻城亞丁,南接云南香格里拉,被包裹在梅里雪山、亞丁神山和格聶神山之中。因地處偏僻的山區,鄉城如同一顆未被世人完全發掘的珍珠,藏在深閨鮮為人知。
從云南香格里拉德欽去稻城,或是自駕川藏線都可以經過鄉城。也許是稻城亞丁和香格里拉太過耀眼,很多人把鄉城當做旅途上匆匆的過站。但是去過的人是這么形容它的:如果說甘孜州的稻城亞丁是最后一片凈土,那鄉城就是這片土地上最唯美的縮影。

鄉城縣海拔不足3000米,美景大多分布于靠近稻城和云南的地區。巍峨的雪山,廣袤的森林,碧如絨毯的草甸,絢爛多彩的花海,明亮如鏡的湖泊,金碧輝煌的寺廟,所有川西高原的景觀都可以在鄉城的土地上找到,只有親自來才能體會到這“川西小江南”的美。


鄉城,藏語為“卡稱”,意思是“手中的佛珠”。碩曲河由北而南縱貫全境,如一根絲線把分布在沿河兩岸的白色藏房連在一起,猶如一串佛珠,縣城因此而得名。
歷史上,鄉城被西藏和麗江木府交替管轄,這里自古就是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驛站,也是多民族文化的交融之地。盛唐時流傳下來的“瘋裝”,鄉城特色民居白藏房,以及鄉城重要的宗教建筑桑披嶺寺,這三者凝聚了香巴拉文化的精華,被譽為“鄉城三絕”。

01 茶馬古道上的白珍珠——鄉城白藏房
從稻城與鄉城之間的無名山一路下至碩曲河谷,一座座白藏房坐落在滿目翠綠的田野上,遠遠望去,像一顆顆潔白的珍珠灑落人間。在藍天白云的映照下,與遠處的雪山相互輝映,如臨仙境,極具視覺震撼。

圖源/ 圖蟲創意
白藏房是一種外觀純白的藏式土坯房,是土木結合式的夯土建筑,鄉城各民族人民在長期的生活中積累了豐富的建造經驗,他們在藏式建筑的基礎上,融合了納西族、漢族等民族建筑藝術的特點,形成了這種獨特的建筑。
白藏房只存在于鄉城及周邊少數地區,是鄉城地域文化的標志性符號。

房屋整體呈梯形,外墻自上而下向內傾斜,內側垂直,在中心形成一個方形小院。房子的大小由立柱柱頭多少決定,“柱”是一種面積單位,一柱通常為6-7平方米,柱頭越多房子越大。


在藏族人心中,白色象征著平和與善事,是最吉祥、純潔的顏色,在藏區各地的建筑中白色都有一定程度的應用,但唯有鄉城的白藏房把白色用到了極致。

房屋建成后,就要給外墻刷上白漿了。鄉城人要到山里挖掘一種當地特有的“阿戈土”,加水攪和成白色土漿,灌注在茶壺內,從墻頭開始順著墻體澆筑,自上而下在墻面自然流淌,直至完全覆蓋墻面,土墻變白。這種涂料不但美觀,還有防雨、防潮的功能。

在鄉城人的心中,白藏房有著特殊的意義。為了保持墻體的潔白,每年傳召節前一個月,人們會為墻體重新“上漿”,當地稱之為“白色灌禮”,有祈求幸福吉祥的含義。據說每澆灌一次,就相當于點上一千盞酥油燈,誦一千道平安經。
對于鄉城人來說,白藏房不僅僅是一個住的地方,而是傳承延續了幾代人的精神家園,家族的財富。

02 鄉城人心中的信仰之地——桑披寺
桑披寺又名甲絨寺,俗稱桑披嶺寺,分新老兩寺。老寺位于老城區西南山麓,始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 年)。新寺建成于 2005 年,位于城西門坎山上,可俯瞰全城,高四層,占地 2000 多平方米。

圖源/ 圖蟲創意
“桑披”在藏語中意為“遂心如意、興旺發達”,桑披寺在鄉城人的心中就是一座令人“遂心如意、興旺發達的寶寺”,是他們心中的圣地。
在藏區,寺廟堪稱藏族藝術的博物館,寺內金壁輝煌的壁畫,精細艷麗的唐卡,形態各異的銅雕泥塑等,都無不讓人看了叫絕。
桑披寺是一座名副其實的藝術殿堂,令人嘆服的是,如此宏大的建筑竟沒有任何設計圖紙,全憑工匠們的經驗來修造。
桑披寺規模宏大、外觀雄偉、氣勢莊嚴,突出了佛教寺院特有的金碧輝煌與超凡脫俗之美,也展示出鄉城寺院建筑藝術最高的水平。

站在桑披寺的頂層遠眺四周,在一片祥端的佛光圣環中,遠處雪峰皚皚、林海蒼茫,近處青山翠谷環抱美麗的白色藏寨,如春的田園風光旖旎,便會讀懂鄉城這塊美麗的凈土,讀懂鄉城人的勤勞與智慧,感受得到什么是香巴拉。
03 鄉城最特別的服飾——瘋裝
除了建筑是一大特色外,鄉城另一個特色便是服飾。鄉城婦女穿的連衣裙,因多彩的服飾用料、夸張的服飾搭配、特異的穿戴方式,被其他地區的人笑稱“瘋子的裝束”。

別看它有這樣一個“不雅”的名字,它的由來歷史悠久,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最初形成于文成公主進藏時期,后面又融合了納西族婦女的納西族女裝的風格特點,演變成現今的樣子,極盡絢麗。
瘋裝用料講究,一般以氆氌為上品,其次為牛羊毛編織的毪子。特點是折疊多,內折、外折各54個,共108道折皺,需布料約7米。

左右胸襟分別鑲有紅、黃、綠、黑、金五塊三角形布料,它們分別代表福壽、土地、先知、牲畜、財富,有著把人間福氣都聚齊了的美好寓意。

瘋裝的穿法與眾不同,其他藏區一般是左襟在里,右襟在外。而鄉城瘋裝卻恰恰相反,這樣穿著上的錯位,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瘋裝。
蔚藍天空下白色的藏房、穿著靚麗瘋裝的美麗姑娘,都在裝扮著熱情的鄉城。

04 鄉城的貓,地位很高——敬貓習俗
若是你到鄉城人家里做客,大家圍坐在火塘邊吃飯聊天時,你會看到火塘旁邊的灶爐壁龕兩側有一對浮雕的貓,十分惹眼。把貓當做灶神供奉的行為較為罕見,但鄉城的家家戶戶都會這么做,這是鄉城特有的敬貓習俗。

相傳,鄉城曾受鼠害侵擾,老鼠肆虐,不只是偷盜糧食,還啃壞經書,民眾不堪其擾。由于百姓信奉佛教不愿殺生,人們便引貓來滅鼠,最終消除了鼠害,還給藏民安寧。
此后,人們把貓奉為高僧大德的轉世化身,加以保護,嚴禁傷害。若有人殺了貓,就以殺害出家僧尼的罪責加以論處。
為了感激貓的貢獻,人們把貓的圖像供奉在爐灶邊的墻壁上。除此之外,在其他地方的陳設和裝飾中,也常看到貓的雕刻、圖畫等裝飾,這種敬貓習俗已經成為鄉城特有的一種民俗文化。

鄉城人還相信貓能聚財,要是有鄰居的貓到自家來覓食,就會拿出食物盛情款待,希望能給自己帶來財運。
貓在鄉城雖說不是家家都有的寵物,卻也算是家畜中的“貴族”。得益于鄉城人的敬貓習俗,鄉城貓的日子過得真可謂是有滋有味。

圖源/ 圖蟲創意
夾在稻城亞丁和云南香格里拉兩個人間天堂中的鄉城,美如仙境,卻又低調到塵埃。她有著遠離城市的質樸,有著迷人的田野風光。

如果說川西有最后的人間秘境,那一定是鄉城,因為它像一片還未被世人過度發現的凈土,保持著純粹的鄉情。
能被鄉城美景吸引而來的人絕不會是匆匆過客,而是那些真正懂得欣賞生活之美、追求心靈歸宿的人。


*部分素材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處理。
參考資料:
[1]《尋訪鄉城白藏房》
[2]《鄉城白蔵房的建筑裝飾藝術解析》
[3]《鄉城恰熱“瘋裝”鍋莊服飾口述史研究》
[4]《天下四川 香格里拉之美 絕色甘孜(十一) 鄉城》
[5]《與稻城亞丁相鄰,這座被忽略的小城,美得原汁原味!》
以上圖片除標注來源于圖蟲創意,其余均來自鄉城縣融媒體中心
特別鳴謝:鄉城縣融媒體中心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