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泡泡瑪特,海外留子的財神?
海外留子想發財,拜財神不如拜泡泡瑪特。

在泰國,泡泡瑪特已成頂流,價格比國內貴幾倍,想要買到也很困難,往返中泰之間的旅客,人人都能做代購生意。
同時,在韓國、法國、澳洲……甚至于全球各地,泡泡瑪特一樣價高量少,漂泊各地的留子們,動了國際貿易的心思。
泡泡瑪特在海外溢價,在國內一樣稀有搶手,很多黃牛長期在門店、樂園蹲守,將官方發售的產品,在二級市場高價出售。
泡泡瑪特的成功,似乎在于潮玩市場的發展、收集心理的作祟、以及長期的饑餓營銷,但在對標迪士尼的道路上,它也引起了一些用戶吐槽。
想要實現收入與口碑雙贏,泡泡瑪特這個年輕人,似乎還有很多內功要練。
在海外殺瘋了
泰國友人來中國,必帶回的特產是什么? 泡泡瑪特說第二,應該沒人敢說第一。
如今,在明星、泰國公主的帶動下,泡泡瑪特在泰國已成頂流,價格飛漲不說,還不容易買到。
比如,Labubu心動馬卡龍盲盒,國內官方售價99元,泰國售價約2000泰銖,折合人民幣420元,價格翻了四倍多。
官方售價999元的Zimomo搪膠公仔,泰國售價近1.4萬泰銖,折合人民幣3000元,價格翻了三倍。

哪里有差價,哪里就有倒爺。在泰國晉升奢侈品的泡泡瑪特,讓不少中國人開始反向代購。
比如,代購阿山告訴潘哥:“Crybaby飛天小女警盲盒,泰國有客戶要了700端,單價折合人民幣660元。”
潘哥在閑魚上發現,同款的Crybaby飛天小女警盲盒,國內一端售價約500元。
另一邊,學生阿貍去泰國留學前,在國內花費399元,買到了Labubu搪膠公仔,并將其帶了過去。
她對此表示:“Labubu在泰國很受歡迎,帶著它更容易交到朋友,很多同學都讓我幫忙代購。”

愛上泡泡瑪特的泰國人,除了讓貨漂洋過海來找人,還讓人遠渡重洋去買貨。
比如,長沙一家泡泡瑪特門店,為方便泰國友人掃貨,專門貼上了泰語說明;還有泰國客戶來北京出差,只選擇有泡泡瑪特的商場約飯,飯后乙方陪著一起掃貨。
代購也瘋狂的背景下,泰國官方正在采取措施。一些泰國網友表示:“帶著泡泡瑪特來泰國,過海關基本都會被稅,關稅要交20%。”
來自中國的泡泡瑪特,讓薩瓦迪卡們陷入瘋狂,而它在其他國家的地位,似乎同樣也很高。
常居韓國的魚翅告訴潘哥:“韓國的Crybaby搪膠公仔,比中國貴60元左右,并且一樣很難搶,要早起去排隊才能買到。”
在法國,泡泡瑪特將門店,開在了巴黎盧浮宮里,門店門口排隊的人,可能比去盧浮宮的人還多,主打一個倒反天罡。

英國留子小高表示:“官網蹲守Labubu,上午10點開售,9:55就卡得進不去了,系統崩了10分鐘,比我本科搶課還困難。”
同時,還有英國留學生表示:“去了門店兩次才排到,發售當天7:30到,10:18結賬走人。”

澳洲留學生小可,也向潘哥表示:“澳大利亞的Labubu馬卡龍,潮玩店賣60多澳元,折合人民幣300多元,同款在中國也就賣170元。”
黃牛瘋狂掃貨
海外市場的泡泡瑪特,價格昂貴的根本原因,似乎在于產品供不應求。
而在海內外代購們,中國進貨國外賣的背景下,中國市場的泡泡瑪特產品,也變得越發稀有。
比如,有消費者表示:“新品門店一人限購兩個,大爺大媽一人四個,出來就給黃牛了,門店剛補貨的新品,至少70%被黃牛買走。”
還有網友表示:“一大早到門店等Labubu二代,才發現黃牛早就進來了,四五盒、四五盒地拿,到我們這兒已經賣完了。”
普通人買不到的泡泡瑪特,到了黃牛這里卻唾手可得,是不是店員與黃牛相互勾結?
對此,前泡泡瑪特店員小魚告訴潘哥:“黃牛每天在店里的時間,基本上都會超過8小時,他們就算不在門店里,也會在商場轉來轉去。”
“我印象中曾經有個黃牛,在我們商場附近租了房子,步行距離只有5分鐘,只要群里發補貨通知,基本可以第一時間到店,還有人會下跑腿的單子來買。”
泡泡瑪特員工小張,也向潘哥表示:“因為黃牛把搖盒當上班,從開門到關門都在那兒。我們員工自己在店里,都不能在用個人會員買盲盒。”
潘哥發現,搶貨喪心病狂的黃牛們,有時候也會需要隊友,幫自己完成多線作戰。
比如,位于天津的兼職招聘中,就有泡泡瑪特門店代排隊招聘,年齡在35歲以下,工作時間早8點至晚21點,工資10元一小時。

同時,對于店員勾結黃牛的后果,小魚向潘哥表示:“店員勾結黃牛風險很大,查證后除了會被開除,大概率還要吃官司賠錢,這些入職合同上都有寫。”
為了避開黃牛掃貨,一些骨灰級消費者,去泡泡瑪特城市樂園追夢,但卻與黃牛再度重相逢。
比如,網友小羊告訴潘哥:“作為泡泡瑪特六年老粉,去了城市樂園才發現,里面很多東西都沒貨,搪膠系列的都買不到。”

另一邊,還有游客表示:“冬享卡199元,可以無限次入園。 園區十點開門,我十點一刻到的時候,大爺大媽們已經滿載而歸了,城堡商店里都是黃牛在結賬,我轉了一大圈什么都沒買上。”

當然,在泡泡瑪特城市樂園,除了專門的黃牛代購之外,好不容易進京圓夢的游客,也用兼職代購來回血。
網友小琪向潘哥表示:“可以幫忙從城市樂園帶貨,普通款每件加價10元到20元;戒指耳釘之類的小飾品,每件加價3元到5元。”
下一個迪士尼?
泡泡瑪特為何如此搶手,甚至成為了出海名片? 潘哥與用戶交流后,發現原因似乎有三:
首先,是潮玩市場的發展。
沙利文報告顯示:全球潮玩零售市場規模,在2015年為87億美元,預計2024年達到448億美元。
而中國的潮玩零售市場規模,在2015年為63億元人民幣,預計2024年為763億元,2026年達到1101億元,五年間復合增長率24%。
其次,是年輕人的收集心理。
泡泡瑪特推出的潮玩產品,擁有不同的盲盒系列,想要集齊需要不斷蹲守,這增加了消費者與品牌之間的黏性。
比如潘哥在小時候,也因為收集《水滸傳》卡片,而將干脆面當做零食,同學間的卡片互換交易,更是持續了幾個學期。
最后,是饑餓營銷的勝利。
全球范圍內的泡泡瑪特,通過“固定款+隱藏款”模式,給消費者一種限時限量的稀缺感,進而推高了產品價格;被炒高之后的價格,進一步加深了產品的稀缺,實現了品牌的良性循環。
對年輕人心理的狠狠拿捏,讓成立十余年的泡泡瑪特,似乎有了些迪士尼的影子,但距離似乎還很遠。
比如,針對泡泡瑪特城市樂園體驗,網友阿海告訴潘哥:“樂園感覺更適合小朋友,大朋友沒什么可玩的,演出時間都有點短,180元的票價,感覺也有些貴。”

網友小羊也向潘哥表示:“園區的面積非常小,一兩個小時就能遛完,并且沒有按照IP進行分區,除了和各個IP合照,感覺沒啥可玩性。”
不僅如此,從IP的傳播度、豐富性、影響力等方面來看,泡泡瑪特與迪士尼之間,似乎也仍有很大差距。
畢竟,想要讓自身基業長青,需要為IP注入文化基因;否則,單靠二級市場的溢價,雖然能撐起一時風光,但當潮水退去之后,終究會露出本來面目。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