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濕疹或與空氣污染有關?空氣污染成全球早逝第二大風險因素
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近日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雜志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表明,生活在空氣污染較嚴重地區的人患濕疹的可能性更大。
隨著工業化進程的推進,濕疹的全球發病率不斷上升,這表明環境因素可能是導致濕疹發病率上升的原因之一。
這項新研究納入了286862名參與者,有12695名參與者(4.4%)被診斷出患有濕疹。排除吸煙因素,研究人員發現,濕疹患者更可能居住在空氣中細顆粒物(PM2.5)濃度較高的區域。在他們居住的區域內,空氣PM2.5平均濃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人們患濕疹的可能性就會翻倍,甚至更高。
研究人員得出結論,以PM2.5衡量的空氣污染加劇,可能會影響濕疹的發病風險,這很可能是通過影響免疫系統進而導致的。
此前,亦有團隊研究了空氣污染與人類健康之間的關系。
今年6月,美國健康效應研究所(Health Effects Institute, HEI)發布了《全球空氣狀況》SoGA 2024第五版報告,揭示空氣污染已躍居全球第二大健康殺手,尤其對5歲以下兒童構成嚴峻威脅。
報告顯示,2021年,暴露在空氣污染中導致810萬人死亡——約占所有死亡人數的12%。其中,有70多萬5歲以下兒童因空氣污染死亡。
報告發現,世界上幾乎每個人每天都呼吸著不健康的受污染空氣。超過90%的死亡病例與被稱為PM2.5的空氣污染物顆粒有關。
健康效應研究所全球衛生負責人帕拉薇·潘特說,盡管數據“相當嚴峻”,但該報告仍可能低估空氣污染的影響。她解釋說,報告沒有考慮到空氣污染如何影響大腦健康、神經退行性疾病,也沒有考慮到使用固體燃料取暖可能產生的影響。
據悉,吸入PM2.5會增加患肺癌、心臟病、中風、糖尿病和其他一系列健康問題的風險。
另有研究顯示,空氣污染可能導致以下多種疾病:
引發呼吸系統疾病。大氣中有許多顆粒污染物,容易引起支氣管炎、肺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等疾病,甚至會導致肺癌;容易刺激鼻腔,而誘發過敏性鼻炎,引起鼻子發癢、鼻塞、流清鼻涕、打噴嚏等癥狀;還會刺激咽喉的黏膜,容易引起咽喉發癢、發干、咽喉疼痛而引發咽喉炎。
引發心腦血管系統疾病。污染天氣時空氣含氧量較低,使患者出現缺氧、呼吸困難或者是心臟難受等不適癥狀,嚴重時甚至可誘發或加重心腦血管疾病。
阻礙人體正常的血液循環,對血管內皮形成巨大損傷,進而誘發高血壓、冠心病或者是腦梗塞等心腦血管疾病。
引發各種細菌性疾病。污染天氣太陽無法到達地面或者太陽很弱,這可能會使地面上的細菌、病毒和微生物迅速繁殖,并導致各種細菌性疾病。
此外,今年2月,世界衛生組織(WHO)下設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預測稱,到2050年全球將有約3500萬癌癥病例,比2022年增加77%。報告稱,空氣污染成為癌癥預期發病率上升的因素之一。法國癌癥專家里卡德表示,汽車尾氣導致細顆粒物污染增加,這些顆粒物進入人體肺部后會破壞細胞,導致其發生癌變。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姬蒂·范德海登在一份聲明中說:“每天有近2000名5歲以下兒童死于空氣污染有關的健康影響。“
“我們的不作為正在對下一代產生深遠影響。”
來源:生態中國網綜合整理科技日報、中國國際電視臺、參考消息等,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本圖文不做商用,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