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破千萬,電池回收也需加速跟進
【中國綠發會訊】根據央視總臺14日消息,記者從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獲悉,我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量成功跨越1000萬輛大關,成為全球首個實現這一里程碑的國家。這一成就不僅彰顯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迅猛勢頭,也標志著我國在推動綠色出行、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
回顧過去,自2013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正式納入統計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飛躍式發展。當年,新能源汽車產量僅為1.8萬輛,而到了2018年,這一數字已躍升至百萬量級。僅僅四年后,2022年的年產量便超過了五百萬輛。如今,在距離2024年底還有一個半月之際,新能源汽車產量已突破千萬輛,比去年全年958.7萬輛的產量增長了4.3%。專家預測,到年底,這一數字有望進一步攀升至1200萬輛以上。

(圖源:綠會融媒)
十年來,在國家戰略的引領下,一系列鼓勵政策的出臺為新能源汽車產業注入了強勁動力。與此同時,產品技術的不斷創新和基礎設施的日益完善,共同推動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跨越式發展。從市場化、產業化到規模化、全球化,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不斷邁上新的臺階,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力量。
然而,在新能源汽車產業蓬勃發展的同時,我們也應看到新能源電池回收領域面臨的挑戰。隨著新能源汽車產量的快速增長,廢舊電池的回收和處理問題日益凸顯。如何確保廢舊電池得到安全、高效的回收和處理,減少環境污染,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目前,我國對退役電池進行再利用的方式有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兩大類。全國有190余家汽車生產、動力電池綜合利用等企業在全國326個地市級行政區設立了一萬多個回收服務網點。工信部已公布符合《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的白名單企業有156家,而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4年,動力電池回收企業總數有約12萬家,電池回收主體可謂“魚龍混雜”。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年底,有超過75%的退役電池,被沒有回收資質的小作坊消化,這就意味著,規范化的回收率,還不到25%。基于此,我國動力電池回收“小、散、亂”的局面亟需改變。
眾所周知,動力電池中含有多種重金屬,處理好了,這將是一座無形的“寶藏”,處理不好,同樣也是一座“活火山”。應該提高動力電池回收市場準入門檻低,對回收流向模糊等問題加以規范;應該制定動力電池回收評級標準,明確梯次利用的具體利用場景及參數;同時,也應該對報廢處理進行明確規范。
當然,國家也注意到了相關問題。2019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就出臺了新版《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等管理要求。今年,國務院也印發了《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要求實施回收循環利用行動,加快動力電池等產品設備殘余壽命評估技術研發。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有更多利好政策出臺,也會吸引越來越多資本進入動力電池回收行業,不斷推動動力電池回收行業向好發展,為新能源汽車的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當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成果豐碩,動力電池回收行業也會迎頭趕上,請相信,未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一定會更好。
參考鏈接:
1、全球第一!我國新能源汽車年度產量首次突破1000萬輛
https://news.sina.com.cn/c/2024-11-14/doc-incvyuyr0590115.shtml
文章/Pierre
審/Cherry
排版/angel
本文來自“中國綠發會”微信公眾號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