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老齡化觀察:下一個千億級產業正在崛起?

2023年,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數約2.2億,老年撫養比為22.5%。換言之,我國每4.4名勞動年齡人口就要負擔1名老年人。
面對如此巨大的老年群體,發展“銀發經濟”成為我國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舉措。據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預測,2030年老齡產業潛力將占到GDP的五分之一,2050年將達到三分之一。
如何滿足老年人的需求,服務好老年人,不僅關乎于老年人,更關乎我們自己。

近年,隨著生育率的下降和平均壽命的延長,老齡化一詞成為媒體稿件的常客,并帶來了一系列社會、經濟和政策層面的挑戰與機遇。
那么如今,全國老齡化的程度怎樣了?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中國統計年鑒2024》顯示,去年,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數約2.2億,老年撫養比為22.5%。換言之,我國每4.4名勞動年齡人口就要負擔1名老年人。
十年前,這一數字為13.1%,相差近一倍。

根據聯合國老齡化劃分標準,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過7%,稱之為老齡化社會;超過14%,為中度老齡化;超過21%,則為重度老齡化。
按這個標準來說,全國已有19個省份步入中度老齡化,具體包括遼寧、上海、重慶、黑龍江、吉林、四川、江蘇、天津、山東、湖北、湖南、河北、安徽、北京、內蒙古、浙江、陜西、山西及河南,其中遼寧以21.1%的比例,跨進重度老齡化階段。

放大到全球視角,我國老齡化程度如何呢?
數據顯示,1970年,我國老齡化率為3.71%,全球排名103位,到2020年為12.5%,上升到57位,平均每年上升0.94位。有機構預測,到2060年,我國老齡化率全球排名或許會位列第9位。

我國老齡化程度正在加重并加速發展。

老齡化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
在2018 年,全球 65 歲及以上人口首次超過 5 歲以下兒童。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預計,2030年老年人口將達到9.94億, 2050年將達到16億,全球 65歲或以上人口將是5歲以下兒童的兩倍多;全球65歲或以上老年人的人數將與12 歲以下兒童人數幾乎相等。
到2050年,全世界每6人中就有1人年齡在65歲以上。

分地域來看,2022 年,歐洲和北美洲的老年人口比例最高,65 歲或以上的老年人口將為18.7%。其次是澳大利亞和新西蘭(16.6%)。這兩個地區都在繼續老齡化。
到 2050 年,歐洲和北美洲每四個人中就有一人可能達到或超過 65 歲。
其他地區的人口在未來幾十年也將大幅老齡化。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65 歲或以上人口的比例可能從2022年的9.1%增加到 2050 年的18.8%。同樣,東亞和東南亞 65 歲或以上人口的比例預計將翻一番,從 2022 年的12.7%增至 2050 年的35.7%。

各國的老齡化速度也不盡相同。
早在2005年,日本就已進入了重度老齡化社會,緊隨其后的是意大利和德國。但從老齡化速度看,中國、日本、韓國的老齡化速度更快,從7%到14%的老齡化程度,中日韓分別用了約21、24、18年,而西方高收入國家用了超過40年;從14%到20%的老齡化程度,中日韓分別用了11、11、7年,而西方高收入國家超20年。
老齡化程度與人口預期壽命、少子化、經濟政策等息息相關。從我國來看,我國曾實行了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且經濟社會文化高速發展,帶來了壽命增長、生育率意愿降低導致。日本、韓國過去也實施控制人口的政策,由此帶來的生育率的大幅下滑加速了人口結構轉型,使老齡化進程加快。



2024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由于這是國家出臺的首個支持銀發經濟發展的專門文件,這一年也被稱為“銀發經濟元年”。
早在2020年,就有電商平臺注意到,老年群體消費金額三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0.9%,躍升為僅次于“Z世代”的消費新勢力,潛力不容小覷。
現在正步入老年的,是教育水平較高的“60后”和“70后”,他們擁有更多的可支配資產和休閑時間,身體健康狀況相比上一代也好不少。整體而言,他們追求高質量的晚年生活,消費需求不僅包含基礎的生存,更是升級到情感和自我實現層面的滿足。
飆升的老年文娛消費熱度印證了這一點。
據AgeClub數據顯示,在中國老年群體的消費結構中,旅游休閑活動占據了主導地位,占比高達57.0%。60歲,正是“闖”的年紀。

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中國老年旅居康養發展報告》也提到,受訪老年人平均每年進行8次國內旅游、1次出境旅游。城鎮65歲以上老年游客人均每次花費1209.20元,相當于城鎮游客平均花費1626.50元的約74.3%。
不過,不同年齡段的老年群體,體力和健康狀況差別很大,消費核心訴求側重也不盡相同。如50-60歲老年人,還沒退休或剛退休,比較有活力,核心訴求在于豐富精神方面的消費。而隨著年齡的增長,當老年人年齡接近我國人均預期壽命時,會更關注生理健康層面的需求。

中消協《2022年養老消費調查項目研究報告》調查顯示,老人居家養老更關注家政餐飲等“日常所需”。家政、清潔(24.6%),餐飲、老年飯桌(23.4%),社會交往(23.4%)是居家養老更需要的服務內容,其中8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還更需要康復護理和日間照料服務。

如何讓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確實是關乎整個社會發展的大課題。
老年人群體消費需求的增長及其市場潛力的擴大,將促進老齡產業的迅猛發展。據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預測,2030年老齡產業潛力將占到GDP的五分之一,2050年將達到三分之一。
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月,我國現存銀發經濟相關企業44.68萬家。2023年,我國銀發經濟相關企業新增7.84萬家,同比增長26.56%。

緊隨其后的,是新興產業的人才培養。《2023年度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公報》顯示,截至2023年末,全國高校共開設護理學、養老服務管理等專業點770余個,并且仍在加快人才培養。
老年人的今天,正是年輕人所憧憬的明天。保障好老年人的晚年幸福,就是在為年輕人的將來打樣。
到時候,在人生的next level,愿大家都沒有經濟負擔,擺脫煩惱瑣事,輕松愉快享受每一天。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