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用音樂治療耳鳴
【編者按】在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資助(項目編號:22DZ2304300)下,澎湃新聞聯合《世界科學》對獲得國家及上海市科技獎勵的成果進行科普化報道。
本文圍繞2019年上海市技術發明獎一等獎項目“數字化耳鳴診療裝備的研發及推廣”展開,報道了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李華偉教授團隊自主研發的治療耳鳴的復旦方案。
“絕望是什么?絕望是永無止境的耳鳴,找不到醫治的辦法。”
上述文字是耳鳴患者的自述,可見耳鳴患者的痛苦和耳鳴帶來的巨大殺傷力。在我們身邊,不少人都被耳鳴干擾,工作、學習和生活等都因此受到影響。持續的耳鳴往往讓人難以承受。遺憾的是,目前尚無有效的藥物治療耳鳴,因此耳鳴患者的痛苦是持久的,有些人甚至有輕生的念頭。
那么,面對耳鳴是不是只能繳械投降,毫無辦法呢?當然不是。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李華偉教授領銜的團隊經過10余年的探索和臨床實踐,摸索出了一套診療耳鳴的復旦方案:這項發明創造的核心在于將原有的、枯燥難聽的耳鳴治療聲通過復雜的計算機數碼編程融入音樂,同時保持音樂旋律的優美和完整。
研究階段團隊對2萬余例耳鳴患者進行詳細的耳鳴檢測并利用特制耳鳴舒緩聲進行治療,耳鳴總緩解率達80%以上。悅耳的治療聲讓耳鳴患者更容易堅持長時間地治療,達到更好的療效。應用程序(App)上線后在患者中建立起良好的口碑,迄今用戶超過16萬人,下載量居同類軟件之首。

李華偉教授團隊
當然,我們也需要充分認識到消除耳鳴目前仍然是世界級難題。耳鳴的治療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只有深刻認識它、接納它、管好它,才有可能戰勝它,遠離它。
什么是耳鳴?
耳鳴就是耳朵里有聲音嗎?不一定!有聲音不一定就能診斷為耳鳴。
耳鳴定義為在沒有相應的外界聲源時人耳主觀感受到的聲音。例如,很多患者描述耳朵里有諸如嗡嗡聲、蟬鳴聲、唧唧聲、鈴聲、流水聲、打鼓聲等,而外界并沒有相應聲源,就可以診斷為耳鳴。這些聲音如果出現的部位在腦袋里,稱為腦鳴。
準確地說,耳鳴本身并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些疾病的癥狀。聽力下降的患者常伴發耳鳴,耳鳴往往是聽力系統出現障礙或者紊亂的一種癥狀表現。據統計,全世界大約有10%~25%的成人患有耳鳴,兒童和青少年也會受耳鳴困擾,且患病率隨著年齡增長而提高。也就是說,有超過10億人正在同你一起經歷耳鳴!
有多種原因可以引起耳鳴:耳鳴可繼發于耳朵本身病變(如中耳炎等炎癥、聽神經瘤、感音神經性聾等)、外傷、心血管、風濕、內分泌、免疫相關疾病等;一些藥物(如一些抗生素、抗炎藥、免疫抑制劑等)也可能造成耳毒性引發耳鳴;值得注意的是,焦慮、抑郁等心理障礙也能導致耳鳴。原發性耳鳴往往伴隨不同程度的聽力損失,也有可能找不到任何導致耳鳴的原因。現代神經影像學的發展有助于人們了解耳鳴產生的中樞機制。
正常人耳能夠聽到聲音,需要外界有聲源或自體聲,通過外耳集聲,中耳傳聲、放大,內耳毛細胞實現聲電換能,產生的神經沖動傳至各級聽覺中樞,經過復雜的信息處理,最后在大腦皮層產生聽覺。
毛細胞損傷致聽覺中樞信號剝奪,聽覺損失后聽覺神經系統產生重塑,聽力損失頻率相鄰神經元極度活躍或爆發性同步放電。同時,額葉及丘腦水平旁邊緣系統發出的反饋環路信號受抑制而產生耳鳴。
因此,絕大多數耳鳴的產生的原因和聽力下降密切相關,耳鳴的生成位于聽覺中樞,耳鳴頻率往往與聽力損失區域相符。這也是耳鳴和耳聾關系密切的原因。然而耳鳴和耳聾并不是簡單的因果關系,“久鳴必聾”的說法不科學,很多患者因此更加緊張焦慮反而會加重耳鳴。
耳鳴的分類和診斷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病因,很多患者會過分執著于耳鳴的確切病因,這也大可不必,因為只有少部分耳鳴患者可以找到明確的病因,這對于治療有指導意義。然而耳鳴的發生、發展涉及復雜的中樞機制,有些病因根治后耳鳴持續存在的比例仍然很高,這些都存在一定的個體差異。
在臨床上,耳鳴一般可分成兩大類:繼發性耳鳴指由某種明確的原因或疾病(感音神經性聾除外)引起的耳鳴,針對原發病治療后耳鳴大多可以緩解。對于病因明確的繼發性耳鳴,一般以針對病因的治療為主,比如:外耳道耵聹栓塞(“耳屎”堵住了)導致的嗡嗡耳鳴聲可以通過清除耵聹來消除;外耳道異物引起的耳鳴可以通過異物取出來解決;高血壓的患者需要控制血壓;使用了某些具有耳毒性藥物的患者需要立即停用藥物;原發性耳鳴是指找不到明確病因的耳鳴(可能與感音神經性聾相關或不相關),90%左右的耳鳴患者都是這種類型。對于原發性持續存在的耳鳴,或經過病因根治后仍然頑固存在的繼發性耳鳴,美國耳鼻喉頭頸外科協會最新的耳鳴指南推薦心理咨詢和聲音治療,包括白噪音、自然聲以及能帶來情緒舒緩作用的音樂等多種形式。去醫院就診時,醫生會根據每位患者的不同情況進行針對性處理,通過查體、聽力學檢測、CT和MRI等影像學手段在內的檢查方法,以求查明病因,指導治療。查體可以檢查耳部及全身的情況,是否有外耳道異物、中耳疾病、高血壓等,尤其頭頸部聽診可以聽到某些由于血管異常或顱內壓力改變引起的耳鳴。進行聽力學測試可以了解聽覺系統的狀況,協助判斷病因。如果發現了可能的問題,必要時需借助CT和MRI等影像學方法給內部結構“照相”,最終確定診斷。
耳鳴的治療
首先要回答的問題是:“我的耳鳴需要治療嗎?”很多成年人幾乎都有一過性耳鳴的經歷,但是并不會對自己的生活造成任何影響。較長時間持續的耳鳴,對患者影響程度也不同。所以,盡管耳鳴在全世界人群中有很高的發病率,真正就診的患者只占其中部分比例,重度耳鳴患者約占耳鳴總人群的20%,因此絕大多數耳鳴對患者生活、工作影響不大,需要做的就是盡可能放松,注意力從耳鳴上轉移,并且主動及時地規避有可能造成聽力損害的環境或行為。不過,目前治療耳鳴仍是世界性的難題,其病因復雜、發病機制未明,一直缺乏標準化的耳鳴治療手段。耳鳴的治療手段主要有藥物對癥治療、物理治療、外科治療、心理治療、聲音刺激等。
雖然有多種藥物被報道用作治療耳鳴,但尚無一種藥物可以達到長期治療耳鳴的效果,也還沒有一種藥物被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認可用于耳鳴治療。因此藥物只是作為輔助。比如適當用安眠藥物輔助睡眠,再如擴張微循環及神經營養藥物等。從聽力保護角度出發,一般使用超過3個月沒有明顯效果不建議繼續服用。
腦刺激、激光治療等物理手段因作用時間短、個體差異大等多數被認為效果不明顯。
外科手術治療僅適用于一些器質性病變所致的繼發性耳鳴。
心理咨詢和教育是耳鳴治療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對原發性耳鳴而言,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心理治療,簡單地說,就是學會分散注意力、改變自身對耳鳴的心理反應。在此基礎上發展而成的耳鳴認知行為學治療是目前唯一的經大宗隨機臨床對照試驗證實對耳鳴有緩解效果的方法,然而其耗時費力,不適合在我國耳鳴門診體量大、專業醫技人員不足的情況下應用和推廣。另外,尚沒有證據顯示其可以有效減輕耳鳴響度。
多數耳鳴是大腦對聽覺系統損傷的過度代償反應。打個比方,我們的大腦感知到向它報告的聽覺信號減少了,為了保證聽覺信號的順利傳輸,大腦就會提高自己的敏感性,也就產生了過度的反應。聲治療就是根據這樣的原理,從糾正病理性神經元的同步活動著手,消除或減弱大腦對耳鳴的感知。聲治療主要通過兩個方面來改善患者的耳鳴狀況:1)糾正引起耳鳴的病理性神經元同步活動,從根源上消除或減弱對耳鳴的感知;2)通過讓患者正確認識耳鳴、分散注意力、促進對耳鳴的習慣化、降低對耳鳴的喚醒來減少耳鳴對日常生活的影響。臨床上常將心理治療與聲治療結合應用,雙管齊下。聲治療的“聲”大有講究,可不是平時多戴耳機聽聽音樂這么簡單的事。“聲”有多種形式,包括傳統的白噪聲、自然聲、環境聲、舒緩音樂等,以及根據個人耳鳴情況定制的聲音。聲治療的刺激方式也較為多樣,主要包括掩蔽(用高于耳鳴頻率的掩蔽聲來完全或部分掩蔽耳鳴)、習服(用聲音幫助形成對耳鳴的長期適應),將治療聲能量集中于耳鳴頻率或是其周邊頻率(海德堡神經音樂療法)以及截除耳鳴頻率的聲能,保留其他頻率等。
個性化聲刺激的治療理念是根據耳鳴患者的頻率和響度進行調制,從而達到減弱耳鳴的目的。
目前國內外用得比較多的主要有切跡濾波療法以及海德堡音樂療法,其中前一種聲治療需要周期長,至少6個月的時間,而后者盡管通過短期的強化訓練可以達到一定的治療效果,但需要專業的心理醫師團隊的加入,因此難以推廣實施。
復旦聲治療方案
復旦耳鳴康復系統(RS)個性化定制治療是在耳鳴頻率兩側的調制頻段范圍內對音樂文件進行聯合增強調制,增強調制后的音樂能夠對所述耳鳴區域內神經元的相鄰神經元產生刺激,從而抑制所述耳鳴區域內神經元的興奮程度,以使所述耳鳴區域內神經元脫離極度活躍或爆發性同步放電狀態,達到減輕甚至消除耳鳴的目的。復旦耳鳴RS個性化定制治療是結合了聲音治療和音樂治療以及行為認知治療的綜合療法。
2022年9月1日,復旦大學李華偉教授團隊在《互聯網干預》(InternetInterventions)雜志發表了題為“復旦耳鳴緩解系統(FTRS):一款用于耳鳴管理和治療的智能手機應用程序的初步成果”(The Fudan Tinnitus Relieving System(FTRS):The initial results of a smart phone application for tinnitus management and treatment)的文章,研究發現使用復旦耳鳴RS手機App進行耳鳴聲治療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的耳鳴嚴重程度,并顯著改善其生活質量,對嚴重耳鳴患者也有明顯療效。基于復旦耳鳴RS的數據顯示,在堅持使用RS提供的音樂治療兩個月以后,耳鳴致殘量表、醫院焦慮抑郁量表以及阿森斯失眠量表的分值均顯著下降,表明聲治療對耳鳴的有效性。

聲治療隨訪及療效觀察
聲治療的“左膀右臂”:科普認知+良好習慣
想要打敗敵人首先要了解他,所謂知己知彼,在治療前好好地了解耳鳴是必要的。患者可在復旦耳鳴RS上了解專業的耳鳴知識,從而正確認識耳鳴,減輕耳鳴帶來的煩惱。當然,除了正確的治療方法外,耳鳴治療也是個“內調外養”的過程。許多年輕人熬夜到凌晨最后發出感嘆“漫漫長夜唯有耳鳴與我相伴”。注意了!疲勞、壓力大、長期暴露于噪聲環境均是耳鳴的誘因,保持良好作息,避免不良習慣才能讓耳鳴治療事半功倍。不吃藥,不打針,通過耳鳴RS進行音樂治療的流程分三步。
首先確定耳鳴位置,其次進行快速或精細化的耳鳴頻率匹配。每個人的耳鳴聲千差萬別,最大的特征就是頻率,確定耳鳴頻率才能“千人千方,精準治療”。第三步是聆聽定制化音樂。根據每個患者的特定耳鳴頻率,復旦耳鳴RS會定制生成一系列音樂,在每個耳鳴患者的個性化定制方案中,患者可以聆聽專屬于自己的定制音樂,經過一段時間的聲治療就可以緩解痛苦。在聲治療過程中部分患者耳鳴頻率會發生改變,這種情況下需要重新進行耳鳴匹配并制定新的聲治療方案。
(本文作者唐冬梅是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復旦耳鳴RS App的主要開發者,上海市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第二完成人;孫珊是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科創中心主任,耳鼻喉科研究院副院長,耳鳴專病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李華偉是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教授,耳鼻喉科研究院院長兼耳鼻喉科主任。)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