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1919年的2月:五四民族覺醒的前奏

2019-02-01 14: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作者:劉岳,中共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副巡視員

▍巴黎和會上的丑劇

風塵仆仆、滿心歡喜趕到巴黎凡爾賽參加和會的中國代表,迎頭被澆了一盆冷水。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之一的中國,和會上卻只有區區兩個代表席位。想當初協約國為了拉中國參戰,答應在戰后和會上,以“大國”地位相待。但眼前尷尬的是,協約國五大國每國5個席位,戰爭中提供過有效援助的國家每國3個席位,協約國陣營的其他國家每國兩個席位。答應給中國的“大國”地位,就這樣不見了蹤影。

問題來了,中國來了陸征祥、王正廷、施肇基、顧維鈞、魏宸組5位代表,誰代表中國參會呢?還好,他們鉆了和會規則的一個空子。雖然中國只有兩個席位,但和會沒有規定每次會議不能換人。于是,5名代表輪流參會,人人有份。

27個國家代表參加的巴黎和會,最有權勢的是“十人會”。英國首相勞合·喬治、意大利總理奧蘭多、法國總理克里蒙梭和美國總統威爾遜,又是“十人會”中的四巨頭,大事小情他們說了算。當中國代表在“十人會”上提出取消西方列強在華特權、廢除“二十一條”賣國條約、歸還德國在山東的權益等正當要求時,這些巨頭就摘下了偽善的面孔,不僅拒絕了中國的正當要求,還準備把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給日本。

一戰結束后的1919年,勝利的協約國集團召開巴黎和會,由美、英、法三國主導。圖為巴黎和會“四巨頭”——英國首相勞合·喬治、意大利首相奧蘭多、法國總理克里蒙梭、美國總統威爾遜

中國代表顧維鈞的發言汪洋恣肆,令人贊嘆不已。但弱國無外交。當國人歡呼“公理戰勝強權”的時候,凡爾賽上演的卻是 “強權即真理”的丑劇。

李大釗密切注視著巴黎和會,他與大多數國人盲目沉溺于“勝利喜悅”不同,一眼洞穿了帝國主義尤其是日本的侵華野心。1919年2月1日,他在《國民》雜志發表《大亞細亞主義與新亞細亞主義》一文,明確指出,日本的“大亞細亞主義”“不是平和主義,是侵略的主義;不是民族自決的主義,是吞并弱小民族的帝國主義;不是亞細亞的民生主義,是日本的軍國主義”。

1916年10月李大釗(前中坐者)與憲法公言社同人合影

帝國主義的強權、日本的侵華野心、中國政府的軟弱無能,在巴黎和會交織上演。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這預示著中國人民將出現一次偉大的民族覺醒,中華大地將迎來一場嶄新的偉大革命。

▍《荊生》與三個書生

林紓(1852-1924),福建閩侯人。圖為1922年的林紓,時年71歲

林紓這個人很怪。他自幼嗜書如命,而立之年從窮秀才一躍成為江南名舉人。但此后,他放棄仕途,專注文學創作。不惑之年,母亡妻故。幾位好友為幫林紓走出消沉困境,邀他一同譯書。一句外文不懂的林紓,意譯的法國小仲馬《巴黎茶花女遺事》, 竟致“一時洛陽紙貴”。從此,他的文學翻譯一發不可收拾,前后與人合作翻譯了180多部西洋小說,被公認為中國近代翻譯界的泰斗,留下了“譯才并世數嚴林”的佳話。

林紓譯《巴黎茶花女遺事》

戊戌變法前,林紓主張維新變法,但后來思想轉向保守,甚至反對新文學運動。1919年2月17日,他在《新申報》上發表了一篇古文小說,名曰《荊生》,攻擊新文化及新派人物。

《荊生》寫了這樣一個故事。京師陶然亭的西廂,住著位叫荊生的人,“須眉偉然,知為健男子也”。這天,陶然亭來了三個書生:皖人田其美(影射陳獨秀)、浙人金心異(影射錢玄同)、從美洲新歸、能哲學的狄莫(隱指胡適)。這三人飲酒歌呼、放言高論,抨擊孔孟、詆毀倫常、攻擊古文。就在這時,“偉丈夫”荊生出現。他狠揍了田生、狄生,并痛罵他們:“爾之發狂似李贄,直人間之怪物。今日吾當以香水沐吾手足,不應觸爾背天反常禽獸之軀干。” 故事的結局是,“三人相顧而言,斂具下山,回顧危闌之上,丈夫尚撫簡而俯視作獰笑也”。這完全是赤裸裸的咒罵。林紓并沒有提出一點正當的理由來反對文學革命,只是把新派人物指為蠻夷禽獸,幻想把他們痛打一頓以泄憤。

真應了林紓的話,就在這個月的18日,“新歸自美洲,能哲學”的胡適,在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了他的《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卷)。這是第一部系統應用資產階級觀點和方法寫成的中國古代哲學史,基本擺脫了中國傳統的經學形式,具有反封建的進步意義。 

1919年2岳18日,蔣方震(前排左二)以陸軍中將、軍事專家身份隨梁啟超(前排左三)赴法國巴黎,參加和談會時與顧維鈞(前排左四)、劉文島(后排右二)等合影

雖然林紓的《荊生》與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僅僅是一部小說、一本哲學著作,但折射出五四偉大民族覺醒來臨之前,中國新舊文化之間的碰撞、博弈與斗爭。

▍拉開馬克思主義傳播的序幕

中文報刊上最早出現馬克思的名字,是在1899年2月。上海廣學會主辦的《萬國公報》發表了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大同學》一文,其中介紹,“其以百工領袖著名者,英人馬克思是也”。

20年后的同一個月,京都帝國大學教授、日本馬克思主義研究先驅河上肇先生,在其創辦的雜志《社會問題研究》上,刊發了自己寫的《馬克思的社會主義的理論體系》一文。

也是在這個月的7日,位于北京宣武門外大街、日發行量8000份以上的北京《晨報》,重新改編了文化版的副刊,增添了“自由論壇”和“譯叢”兩個欄目,開始宣傳“東西學者名人之新著”,也就是國外的新思潮。改版后,《晨報》副刊由傳播舊文化的陣地,變為傳播新文化的陣地,進而成為思想文化領域的“公共空間”,拉開了五四時期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序幕。

李大釗的早稻田大學學友——陳溥賢在《晨報》推出一批介紹日本社會主義思潮和馬克思主義的文章。比如他翻譯的河上肇《馬克思的唯物史觀》一文,開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在中國傳播的先河,文中援引的《共產黨宣言》結束語,在同時期諸多版本翻譯中較為辛辣:“勞動者所喪失的東西,是一條鐵鏈。勞動者所得的東西,是全世界。愿我萬國勞動者,團結毋懈!”

作為中國系統傳播馬克思主義第一人,李大釗先后在《晨報》副刊以“專號”“專欄”等形式,出版“勞動節紀念專號”“馬克思研究專欄”“俄國革命紀念專號”,此乃中國報刊史上的首創,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作出了巨大貢獻。

1919年10月,李大釗在《新青年》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

但是,李大釗和陳溥賢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態度是有本質區別的。李大釗是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者,最后為信仰慷慨赴難;陳溥賢只是馬克思主義的介紹者,最后終老臺灣。

本文首發于《前線》雜志2019年第2期,轉載請注明微信公眾號:前線理論圈(ID:qianxiantheory)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骅市| 龙井市| 行唐县| 宿松县| 茂名市| 奉化市| 光泽县| 法库县| 宝坻区| 金阳县| 双江| 双桥区| 晴隆县| 南溪县| 洪泽县| 五原县| 凤庆县| 浦东新区| 汪清县| 湘阴县| 锡林浩特市| 彝良县| 乳山市| 旬阳县| 北宁市| 玉环县| 万宁市| 康乐县| 正蓝旗| 山丹县| 伊春市| 建始县| 眉山市| 亚东县| 山东| 延寿县| 海伦市| 来凤县| 崇仁县| 阳春市| 福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