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深入城市肌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為“人民城市”寫下新注腳
11月17日,第23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落下帷幕。在過去的一個多月里,從黃浦的城市草坪,到臨港的滴水湖劇院,從新天地的石庫門街區到煥新歸來的勝利電影院,從孕育藝術夢想的菁菁校園到與大師名家同臺的藝術殿堂……藝術節將惠民的觸角伸進城市肌理,將世界的舞臺搬至市民家門口的“一公里”,將“全城參與、人人共享”的美好愿景變成金秋申城的生動圖景。
據主辦方統計,在近40天的時間里,“藝術天空”為申城觀眾送去126場高品質演藝活動,涉及25個國家及地區的68臺劇(節)目,線下參與觀眾超65萬人次,32場線上直播吸引近千萬人次觀看。“藝術教育”33項94場藝術教育活動覆蓋全市近百所高校與中小學校,惠及6萬人次。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其中23位學生通過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青少年藝術團登上國內和國際舞臺,40位舞蹈專業學生獲得與馬林斯基劇院芭蕾舞團同臺演出機會。

馮遠征走進高校
藝術大師與年輕人面對面
“遇見大師?走進經典”系列活動邀約中外藝術大師走進校園與年輕人面對面交流,深受師生歡迎。今年,在北京人藝駐演上海期間,院長馮遠征帶領人藝的主要演員走進復旦、上戲等高校開展多場藝術講座。他鼓勵復旦學生一定要去熱愛藝術,“當藝術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時,你的視野就會開闊,你看待事物的方式就會不同。”而在上海戲劇學院原定一小時的分享“拖堂”到午飯時間,學生們仍然意猶未盡不愿離去。分別時,馮遠征還不忘告誡青年演員“永遠要不斷更新自己,就像電腦重啟。”

濮存昕與孩子們交流
11月9日,在參加完北京人藝上海駐演主題研討會后,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濮存昕又馬不停蹄趕往上音歌劇院,與一群孩子們排演起《正紅旗下》的片段。一遍又一遍的走位,讓一直俯身的濮存昕累得滿頭大汗,但卻依舊笑意盈盈。面對臺下前來觀摩的上戲表演系的同學,濮存昕也不吝親授起“錦囊”,囑咐年輕演員一定要多閱讀、多觀察、多思考,“表演不是靠學,而是要靠悟,你得在舞臺上去尋找生命的狀態,這就像用鐵釬子捅爐火,火苗往上一躥,這才叫通透了!”前輩的一席話,讓上戲22級表演系本科的榮妍不住地點頭,“我想成為濮老師所說的那塊能夠完成各種表達的‘材料’,這才是一個演員應有的追求。”
走出校園,來自俄羅斯馬林斯基劇院芭蕾舞團的藝術家則把“課堂”直接搬上了舞臺。通過藝術節選送的40位有著一定芭蕾基礎的小學生,作為舞團的“臨時”群舞演員加入到了《舞姬》的表演之中,其中絕大多數的學生都是首次登上舞臺。而這份“幸運”讓帶隊老師項陽也都羨慕不已:“在我們學跳舞的年代,這樣的機會想都不敢想!”
以藝術溝通心靈、增進友誼
藝術節不僅連接著全球藝場,也為海內外青少年以藝術溝通心靈、增進友誼搭建起橋梁。今年,藝術節聯合市教委舉辦的海內外青少年優秀劇(節)目展演,吸引了全市67家學校及團體參與演出。
在虹橋藝術中心舉行的“Arts for the future”國際青少年藝術展演,則吸引了近400位來自各國青少年的參與,其中新加坡南洋女子中學還專程派出合唱團前來上海參演。
在本屆藝術節期間,新近成立的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青少年藝術團,為觀眾奉上首部原創自制的實驗兒童劇《長江二號》,吸引了全國各地青少年藝術教育機構現場取經。就在幾個月前,藝術團的23位小朋友遠赴愛丁堡國際藝術節,以“文化小使者”的身份將這部融歷史講述和考古紀實于一體的舞臺作品,帶到世界觀眾的面前。就讀于晉元高級中學附屬學校西校五年級的沈宛棠,在走下舞臺后,還決定以“長江口二號”古船的考古故事為作文題材去參加市里的寫作比賽。
友誼的花朵不只綻放在孩子們的手拉手之間,還盛開在城市和校園的草坪之上。跨越山海來相會的各國藝術家們,用美妙的旋律、歌聲和舞姿向中國觀眾傳遞情誼和祝福。

貝爾格萊德的青年學術合唱團與復旦學生交流
1980年,上海與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結為友好城市,兩地友誼源遠流長。在本屆藝術節期間,來自貝爾格萊德的青年學術合唱團三度亮相“藝術天空”的舞臺,與復旦學子和市民觀眾共敘情長。10月20日下午,剛剛步入復旦校園的合唱團成員,就感受到了撲面而來的熱情,等候多時的復旦大學學生合唱團不僅主動做起了他們的校園向導,還以歌會友,現場對起歌來。指揮德拉加娜?約萬諾維奇感慨,“上一次我們合唱團來中國還是40年前,那時我還是個學生,結識了很多中國朋友,至今也保持著聯系。我很開心的是,這一次我們的年輕人在這里也找到了新朋友,他們交換了聯系方式。我相信中塞友誼會伴隨著我們的歌聲一代一代傳下去。” 就讀于復旦大學國際關系公共事務學院的塞爾維亞的留學生菲利蒲已在復旦經度過了9年時光,“我是一名塞爾維亞人,也是一名復旦人,我希望他們也能像我一樣喜歡上海,喜歡中國。”
不斷擴展惠民場景與輻射范圍
今年“藝術天空”在“新場景”開拓、“新內容”策劃、“新體驗”提升上不斷作為,不僅推出了摩登地標、公園綠地、潮流商圈、城市水岸、美育空間五大特色單元,還不斷擴展惠民場景與輻射范圍,將23臺24場涵蓋音樂、舞蹈、戲劇等形式的國內外演藝項目配送至五個新城。
在“衡復風貌保護區”“勝利電影院”等網紅地標,中外藝術家共同制造了一個個融合裝置、視覺、數字、音樂等新潮元素的跨界現場;在文商旅深度融合背景下,“藝術天空”捕捉市民社交生活新場域,把藝術惠民的“最后一公里”延伸到新天地、今潮8弄、嘉亭薈、蘇河灣萬象天地等城市地標、熱力商圈;在臨港地區啟動藝術“微旅行”計劃,以“文化+”賦能“微度假”,吸引更多海內外游客相聚上海……
“臨港新片區滴水湖畔的四場演出,1200張公益票3小時一搶而空。”臨港管委會商業和文體旅游處四級調研員張曉燕笑言,“我們離市中心距離有點遠,但是藝術節讓我們離世界更近了。”

新天地上演沉浸式歌劇《費加羅的婚禮》
在今年新天地藝游季最初的策劃案中,瑞安新天地行政總裁張斌一眼就選中了沉浸式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在策劃之初,我們就決定把這場沉浸式歌劇搬到石庫門街區里舉辦,讓海派文化與西方歌劇在這個空間里產生碰撞,讓觀眾獲得有趣的體驗。”即便如此,當天演出現場的火爆依然超出了張斌的預想,新天地南里的石庫門街區被游客們團團包圍,而同樣“擠爆”的還有路人的朋友圈,讓現場觀眾直呼“九宮格真的不夠用”。

進博會上,法籍華人女中音歌唱家伍艾用滬語為觀眾演唱《上海謠》
“婚禮”的熱鬧還未褪去,一場關于音樂的“邂逅”又在城市的另一邊上演。今年,藝術節演出首次進駐進博會,在“藝術天空”舞臺上收獲了眾多人氣的法國史詩室內樂團和中國香港竹韻小集先后亮相進博會新聞中心。11月4日,在由法國史詩室內樂團帶來的“邂逅?印象”中法經典作品音樂會上,法籍華人女中音歌唱家伍艾用滬語為觀眾演唱《上海謠》,一曲唱罷,贏得了全場的喝彩。這讓伍艾深切感受到音樂可以連接不同文化和民族,促進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力量,“此次訪問上海,我們樂團的藝術家們都感受到了這座城市開放、包容的品格,而進博會就像是這個城市的縮影,我們在這里與世界相遇,去收獲和傳遞美好。”
“藝術天空”一系列創新之舉不僅凸顯了藝術節“聚人氣、引流量、促消費”的引擎功能,也讓藝術之美融入城市肌理,讓更多人能在城市轉角與藝術邂逅,讓“早班晚藝”成為年輕人時尚生活的新方式。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