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蘇藝天下·家門口看大展——江蘇省美術館典藏名家書畫巡展
翰墨歌盛世,丹青頌華章,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學習踐行文化思想,以高質量的文化供給提升群眾文化獲得感與幸福感,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創新開展“家門口看大展、賞好戲、享非遺”活動,將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江蘇省美術館策劃“蘇藝天下·家門口看大展——江蘇省美術館典藏名家書畫巡展”活動,從館藏作品中甄選出近現代大家名作60余件,將最具代表性的優秀藏品送到群眾身邊。

本次巡展由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南通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江蘇省美術館、啟東市人民政府聯合承辦,中共啟東市委宣傳部、啟東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協辦。出席本次活動的各位領導有,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楊志純;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一級巡視員朱斌;江蘇省美術館館長王法;中共南通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冬梅;南通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劉洪;中共南通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新聞出版局局長盛慧琴;南通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智;中共啟東市委副書記、市人民政府市長蔡毅;南通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馮瑩;啟東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成員姜平。出席今天活動的還有南通市美協專家、啟東市美協部分成員、藝術愛好者和媒體朋友。

“江南佳麗地,人物自風流。”江蘇自古便是風物繁茂、人文薈萃之地,從東晉顧愷之、五代巨然、徐熙、元倪瓚、黃公望,到明吳門畫派、清婁東派、虞山派、金陵八家、揚州八怪,再到近代以來徐悲鴻、劉海粟、傅抱石、林散之等美術巨匠……江蘇美術代有人出、異彩紛呈,以深厚的歷史底蘊,獨特的地域特色,多彩的藝術風格,扎實的創作實力,豐碩的理論研究和美術教育成果在中國美術發展史有著重要地位。
本次展覽精選部分近現代江蘇代表畫家館藏作品,共設三個單元,全面展現江蘇在中國畫創作、書法創作和美術教育等藝術領域所作出的卓越貢獻。

第一單元“其命維新”展示傅抱石、錢松嵒、亞明、宋文治、魏紫熙、余彤甫、丁士青、張晉、張文俊九位“新金陵畫派”代表畫家的藝術作品。他們緊跟時代要求,扎根自然與現實生活,將傳統筆墨與西方藝術技法巧妙融合,表現祖國壯麗山河、社會建設偉大成就以及百姓日常生活。作品從題材內容、構圖用筆到意境審美都與傳統中國畫拉開了明顯距離,展現出強烈的家國情懷和崇高的精神追求,深刻詮釋了“筆墨當隨時代”的藝術命題,對中國畫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第二單元“碑帖輝映”呈現20世紀70年代在南京的胡小石、林散之、蕭嫻、高二適、費新我五位書法家的書法作品。這五位大家在碑學風氣盛行的近現代書壇各展所長,或延續碑學,或打破碑學回歸帖學,或碑帖結合,或以金石風著稱,各自形成了獨特的書風面貌。他們的不同探索之道,代表了近現代書法創作的多種取法途徑;他們的藝術理念,為后世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啟示;他們的書法作品,不僅是藝術寶庫中的珍貴財富,更是中國書法史上不可磨滅的璀璨篇章。

第三單元“桃李爭妍”匯集了20世紀江蘇美術教育名師的精品力作,涵蓋了曾任教于中央大學的呂鳳子、徐悲鴻、張書旂、陳之佛、傅抱石、謝稚柳,以及曾任教于南京藝術學院的劉海粟、謝海燕、陳大羽等藝術家。這些教育巨擘在江蘇這片文化沃土上,培養出大批杰出的美術創作、理論研究和美術教育人才,為中國20世紀的美術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他們的文化思想和教育理念,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藝術家,對江蘇乃至全國的美術教育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以文化人,更能凝結心靈;以藝通心,更易溝通世界。期望在大眾貼近藝術的同時,藝術作品也能在美術館的作用下更主動、更多樣化地普惠大眾,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欣賞到精彩紛呈的“文化盛宴”,真正實現藝術源自人民、藝術為了人民、藝術屬于人民。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