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今夜無人入睡,這一晚被普契尼“硬控”
【上海文藝評論專項基金特約刊登】
一百年前的11月,普契尼在布魯塞爾帶著未完成《圖蘭朵》的遺憾離開了人世。一百年后,11月15日,指揮家李心草帶領上海交響樂團,牽手女高音歌唱家黃英、男高音歌唱家石倚潔,以一場歌劇選段及器樂精粹組合的音樂會,展現了普契尼全面的藝術風貌。這也是今年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參演項目。

普契尼的歌劇以對女性角色的塑造而著稱,他筆下的“大女主”數不勝數,如托斯卡、瑪農、巧巧桑、圖蘭朵。
黃英早年以演繹《蝴蝶夫人》中的巧巧桑而聲名大噪,時過境遷,她依然保持著純凈音色與細膩的演技。在入場曲“漫步街頭”,她展現了一個優雅中帶了些許俏皮的穆塞塔。而在富有感情挑戰性的“掛滿了柔軟的幕帳”中,她一改開場時的優雅,以強烈的表演風格將角色的內心世界展現得淋漓盡致,讓觀眾身臨其境地體會瑪農的痛苦與悔恨。

以美聲三杰——羅西尼、貝利尼、多尼采蒂的詮釋而著稱的石倚潔,風格上與傳統意義上的普契尼男高音不大一樣,但不妨礙他用明亮而富有感染力的嗓音,帶來令人印象深刻的演出。
在《蝴蝶夫人》中的“永別了,愛戀的家”,他以聚焦而堅實的嗓音,栩栩如生地展現男主角的追悔莫及。上半場收尾的名曲“今夜無人入睡”,對他來說也是駕輕就熟,輕輕松松地攀登高音的巔峰,贏得了現場觀眾經久不息的掌聲。
如果說上半場只是如開胃小菜般片段性體現普契尼的藝術風貌,下半場可謂重頭戲連連——罕有演出記錄的管弦樂《交響隨想曲》,以及歌劇《藝術家的生涯》(又名《波希米亞人》)最著名的第一幕閣樓場景,分別從器樂和聲樂上代表了作曲家早期風格的最高成就。

《交響隨想曲》是普契尼于1883年為米蘭音樂學院寫的畢業作。這部長達15分鐘左右的作品,集中展現了作曲家后續歌劇作品的各種風格——抒情的低音組弦樂齊奏、朝氣蓬勃的中段、銅管齊鳴的戲劇高潮。李心草帶領上海交響樂團漸入佳境,采用較為克制的速度,并強調突出各種聲部的層次,如萬花筒般展現了各種精彩管弦樂配器的巧思,令人目不暇接。
音樂會以《藝術家的生涯》第一幕結尾魯道夫和咪咪在閣樓相識的場景作為終曲。這個長達20分鐘的場景,一直是真實主義歌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瞬間。石倚潔與黃英塑造的男女主角,都帶著天真無邪與理想主義的純真,非常貼合原作底層藝術家的人物設定。

這一段感情的推進,也十分考驗歌唱家的技巧與情感表達,以及樂隊的配合。魯道夫的詠嘆調“冰涼的小手”的高音頗具難度,石倚潔清亮的音色和堅實的高音,展現的是對生活對愛情的直抒胸臆,如暗夜中的一道光芒照亮昏暗的閣樓。接下來的“人們叫我咪咪”,黃英表現得小心翼翼與楚楚可憐,我見猶憐。最后,二人以充滿愛意的二重唱“哦,溫柔的女孩”,為演出畫上句號。在現場的帶動下,觀眾仿佛身在19世紀巴黎底層藝術家的生活中,一起體會小人物的喜悲。
這場音樂會是對普契尼藝術風格的一次全面展示。李心草指揮上海交響樂團精湛演奏,黃英和石倚潔動情演唱,共同構成了一場令人難以忘懷的音樂盛宴,也是對這位偉大作曲家逝世百年的最好致敬。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