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論文數量世界第一卻多發表在國外,國內科技期刊差距在哪?
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今年9月發布的數據,2023年中國各學科最具影響力期刊論文數量、高水平國際期刊論文數量及被引用次數繼續保持世界第1位。論文數量多年世界領先,但絕大多數仍發表在國外期刊,中國的科技期刊發展如何與論文數量匹配呢?
11月12日,2024上海科技與期刊高質量發展大會在科學會堂正式開幕,通過多層次多類型的期刊編輯會議、活動,激勵科技期刊快速發展,為新時期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

大會現場 市科協供圖
大會發布了《上海英文科技期刊發展報告(2024)》,數據顯示,中國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學引文索引)期刊數量為514本,而美國為5923本,英國為4625本,仍存在較大差距。《報告》同時指出,從2015年至2022年,中國發表SCI論文數量全球占比不斷上升,中國大陸SCI期刊發表中國大陸SCI論文量同樣不斷上升,但中國大陸SCI期刊發表中國大陸SCI論文占比整體呈下降趨勢。
開幕式上,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出版研究院副院長楊海平分享了對于中國科技期刊發展的實踐思考。楊海平指出,中國科技期刊學科領域分布不均,新興交叉學科領域空白較多,世界一流頂級期刊缺乏。具體而言,中國仍有50個SCIE(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科學引文索引擴展版)學科領域缺失科技期刊,沒有頂尖科技期刊進行引導和支撐,學科和期刊建設缺乏動力和指引。
此外,中國科技期刊還存在數字平臺基礎建設尚不完善、產業化發展受阻且集約化水平不高、數據資產化程度低等問題。鑒于此,楊海平指出中國科技期刊研究議題需在未來轉向,研究開放科學和知識服務帶來的學術出版模式新變化;研究以科技期刊為核心的學術出版與學科建設;研究科技期刊科學數據出版服務,高效發揮數據價值;研究人工智能驅動科技期刊學術出版的智慧知識服務能力建設。
具體到上海英文科技期刊,當前發展情況如何呢?《報告》內容顯示,上海英文科技期刊共有SCI期刊33本,辦刊單位集中在中科院上海分院系統和上海高校系統,分別主辦16種和15種,此外由集群化辦刊單位進行主辦。《報告》指出,目前上海英文科技期刊有35本Q1區期刊,呈現出高質量發展態勢。《海洋工程與科學》《先進纖維材料》《電化學能源評論》等3本期刊影響因子在所在學科排名全球第一。此外,在生命科學、材料科學、光學與物理等領域形成了若干優勢學科期刊群,新興交叉和前沿學科領域也有期刊涌現。
《報告》建議,上海英文科技期刊的進一步發展,需要加強期刊人才隊伍建設,加強期刊集群化和采編發平臺建設,深化期刊國際合作出版機制,加強優勢學科和前沿交叉領域期刊創辦,創新期刊評價方式和體系,構建“學科-產業-期刊”健康發展生態。
開幕式還進行了2024π指數、激光科技前沿二十問的發布,并為2024上海“科技期刊杰出科技人物”“科技期刊優秀青年”獲得者頒獎。直至14日,大會的多場平行論壇和系列活動將繼續開展,不斷探索與夯實科技期刊在科技進步中作為基礎科學設施的作用。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