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早C晚A,這屆年輕人開啟City Drink|湃客Talk
當你還在研究Citywalk到底city不city,最潮的年輕人已經舉著酒杯Citydrink了。
在各大社交平臺上,流傳著各種版本的Citydrink地圖,許多愛“喝一杯”的年輕人到達旅行地后,會沿著城市的熱門酒館打卡。剛剛過去的國慶長假,Citydrink無疑又火了一把,就連電話亭都“兼職”開起快閃酒吧,延續著城市夜晚的浪漫。
與假期告別,打工人重新找回“早C晚A”的儀式感,下班后和朋友喝個小酒成為他們放松自己的生活方式。
這屆年輕人是怎么找“酒搭子”的,他們對于“大圓桌”式的聚會飲酒持什么態度,喝酒時i人會變成e人嗎?本期《湃客Talk》邀請了兩位嘉賓,聊聊早C晚A的年輕人。
↓點擊下方音頻條,收聽本期節目
10月9日,2024“全國理性飲酒宣傳周”啟動,今年是宣傳周的第10年。為了進一步防止酒后駕車行為,帝亞吉歐聯合澎湃新聞發起安全駕駛測試,通過真實的故事幫助您了解酒后駕車的危害,深入分析酒后駕車屢禁不止的各種原因,共同探討有效防治酒后駕車行為發生的長效措施。
歡迎大家填寫安全駕駛測試,將有機會獲得帝亞吉歐精心準備的周邊禮物哦!
【本期嘉賓】
唐健盛 上海市消費者權益基金會理事長、澎湃新聞新消費·新產業研究院研究員
Linda Zhang 帝亞吉歐中國社會發展事務經理

【內容節選】
*以下內容為基于節目錄音的口述稿,僅對語法與用詞稍作修改

早C晚A,今天你喝了嗎?
早C晚A是一種儀式感,給生活帶來確定性的安排。——唐健盛
上海的打工人有一個習慣,就是上班前或者上班時要喝一杯咖啡。經常可以看見很多打工人下了地鐵后,都會到咖啡館買一杯咖啡,隨后手捧咖啡去開始一天的工作。
無論是咖啡還是酒,它們都有一種獨特的風味和感覺,都能夠給人帶來一些儀式感,讓人從一個充滿松弛感的生活狀態,立馬進入一個帶有緊張感的打工狀態。
現在年輕人其實是蠻不容易的,從小學到大學,他們一路走來就是跟人“卷”,進入工作后再繼續“卷”。
很多人都會跟我說:現在的年輕人是不是都“躺平”了,都很佛系?我說外表是“躺平”的,但按照我的觀察,他們其實是蠻焦慮的,他們面臨的不確定性可能比前一代人要多得多。實際上他們是非常努力的,比前一代人更努力。
人是一種平衡的動物,每個人都需要去調整好自己。所以,對于現在的年輕人來說,很重要的是用什么方式去對沖不確定性、讓自己的生活更加有意義、讓自己有更多信心迎接明天的挑戰。這個時候,就會出現一種很重要的消費形式,叫做“儀式感”。儀式感不是隨便杜撰出來的,它一定是觸達內心的。
所以,年輕人下班后跟朋友小酌一下,或者自己在家小酌一下,這其實也是一種儀式感,它給生活的不確定性帶來了一種確定性的安排。即便我上班碰到再多的不順利,即便今天上班被老板罵了,我也不用太在意,因為我知道自己能夠在某個時候再次找回自我。
便利店調酒,給年輕消費者提供了創造的機會。——Linda Zhang
早C晚A,是現在年輕人的一種生活方式。晚上下班以后,很多同事、朋友之間希望能夠有一個場所,可以盡情地交流。
我們公司有一句slogan,叫做“celebrate life every day everywhere”,表現出我們希望生活中有歡慶場景,除了工作還有很多開心的事。我們可能會和朋友小酌一杯,在此場景之下,也會適當選擇一些酒精飲料,分享彼此的喜悅,這其實是一個場景化的產品。
現在的年輕人自主意識非常強,他們對事物都有自己的一套評判標準。上班的時候已經把時間和精力全都放在工作上了,那下班后更多的是——我的生活我做主。可能正因為如此,大家可能會對酒精有一定的偏好。
年輕人還比較有創意和想法,他們會去便利店調酒。你可以在便利店買到很多帶氣或不帶氣的飲品,搭配上一些水果,這就變成了一個很有想法和創作性的活動。不是簡簡單單喝了一杯酒,而是一個DIY的過程。
但也要注意,雞尾酒的口味比較接近飲料,口感很好,可能因此就喝多了、喝快了。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3版)》建議,成年人每天飲用的酒精量不超過15克,經換算基本上喝一杯就夠了。每一個人的體質不一樣,喝酒可以作為生活中的儀式感,或者生活中一個有意思的DIY活動,但飲酒一定要適度,喝了酒后一定不能開車。
我們作為一家酒企,能夠理解現在年輕人或者打工人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挑戰,在精神上有一些釋放的訴求,但很多年輕人可能并不知道如何正確飲酒。所以我們希望向大家傳遞喝好酒、適度喝酒的理念。
首先,我們不建議混飲;其次,不建議大家空腹喝酒;還有,建議大家在喝酒的過程中攝入一定的水,給了身體休整的時間和機會;最后,還是要強調:拒絕酒后駕車,不要存在任何僥幸心理。


這屆年輕人不喜歡“大圓桌”?
方桌為年輕人提供了敞開心扉的社交場合。——唐健盛
前兩天,有一個做餐飲的朋友跟我在聊。我說,“你店里都是像我這樣的中老年朋友。”按照我的觀察,年輕人不喜歡在圓桌吃飯,他們更喜歡方桌。
年輕人一路走來都在“卷”,他們的自我保護感是比較強的,因為一直處在競爭的環境中,所以需要一個跟別人敞開心扉的社交場合,方桌可能就為他們提供了這樣一種功能。
很多年輕人會把生活和工作區分得非常開,這是我們這樣年紀偏大的人要跟年輕人去學的,把工作和生活分開確實是比較好的事。
人應該有一個在工作中的我,和一個在生活中的我。00后這些年輕人能夠做好工作中的自己,也能夠尋找到生活中不一樣的自己。
新興人類的一個很重要的能力,就是say no。——Linda Zhang
不能說我們現在的年輕人都是i人,但他們可能不太會去強迫自己做一些社交,尤其是在下班后的時間。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圓桌好像給大家提供了一種社交的場景,你有一些話要不要講、要不要說,有些想法要不要分享,大家反而可能增加一些這樣的顧慮。
同時,雖然大家是圍繞著一個圓心在坐,但你跟對面的人又離得很遠,又沒有那種能夠比較隨意聊天的場景設置。至于方桌,其實你跟周圍的幾個人都是比較熟悉的,下班后可以聊一些相對輕松的話題,大家也不需要說話說得很大聲。
我們公司是做洋酒的,很多同事都是95后甚至00后。有些同事會在應聘的時候問一個問題:是不是要很能喝才能進來?但其實完全沒有,我們公司有很多年輕同事其實是不喝酒的。他們有時候開玩笑說,我們公司的飲料太少了,可以增加幾個品類。
我們公司還有一個酒吧區域,大家下班后,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在那里喝酒。但想不到的是,那里其實并沒有什么人。我們每周五有Happy Hour(歡樂時光)的活動,在那個時間會有專業的調酒師過來給大家調酒,但真正留在那喝酒的人也很少。
年輕的同事們非常知道什么時候該“say no”,這一點可能是新興人類超越前一代人的一個很重要的能力。


可以沒有對象,但不能沒有“酒搭子”?
“酒搭子”,不會是一直不停地去勸你酒的人。——Linda Zhang
從概念上來講,我更愿意把酒搭子理解為你平時聊得來的朋友。你們可能既是酒搭子,也是飯搭子,你們可能有共同喜歡的東西,因此你們希望去體驗這一類型的產品。
就酒搭子而言,飲酒對他們而言一定是有吸引力的,在這個愛好之下又可以一起聊聊天放松一下。當然,選擇酒搭子也要慎重,能夠跟你在一起做酒搭子的人,從某種意義上是關心你的,也不會是一直不停地去勸你酒的人。喝酒是在一個開心的場合里喝,但如果喝過量了,發生一些不好的事情,那就違背了這件事的初衷,不值得。
我們不鼓勵一個人喝悶酒,而且如果是在心情不愉悅的情況下,也不建議出去喝酒,這時做出的判斷可能是不理性的。
很多00后就喜歡坐在戶外或者馬路牙子上喝酒。——唐健盛
很多年輕人非常喜歡喝酒的感覺,也非常希望能夠在喝酒的時候找到一起聊的人。而且,很多00后可能連店里的位子都不坐,有空調也不坐,就喜歡坐在門外或者馬路牙子上喝酒。
從Citywalk到City drink,我更傾向于Citydrink。作為消費圈的人,我樂見于我們現在的消費越來越好,馬路旁邊的店有更多的煙火氣。我們白天有生意,晚上的酒吧、咖啡館等也都人丁興旺,這是一種非常好的城市生活的場景和狀態。
至于說,喝點酒會不會讓不太善于社交的人變得善于社交,我并沒有觀察到這樣的現象。我覺得,倒不是喝了酒讓i人變成e人,而是通過這種小酌的場景可以讓人更放松。
當然,喝酒的適量是非常重要的。我看到過三種喝醉的人的不同表現:一種是喝多了后原地躺倒;第二種是不停地吐;第三種是喝大了后異常興奮,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其實這三種,都沒有好處。適度的飲酒真的非常重要,不管喝什么酒,不管喝多少酒,一定不能開車。
*
和酒搭子一起小酌,也要記得駕車不是兒戲,酒后別當司機。為了進一步防止酒后駕車行為,帝亞吉歐聯合澎湃新聞發起安全駕駛測試,通過真實的故事幫助您了解酒后駕車的危害,深入分析酒后駕車屢禁不止的各種原因,共同探討有效防治酒后駕車行為發生的長效措施。
歡迎大家填寫安全駕駛測試,將有機會獲得帝亞吉歐精心準備的周邊禮物哦!
【時間軸】
01:37 從Citywalk到Citydrink,感受城市煙火氣
05:03 打工人,為什么需要“儀式感”?
10:23 晚A的創意:便利店調酒
12:30 成年人一天能喝多少?比你想象的少
18:21 喝酒真能讓i人變e人?
20:39 方桌和圓桌,聚會喝酒怎么選?
25:00 年輕人喜歡怎樣的酒搭子?
29:54 馬路牙子上喝酒,是種怎樣的體驗?
34:35 進酒企工作,必須要會喝酒嗎?
37:19 喝多了后的三種表現,哪種都不好
策劃、主播 / 陳玉坤
監制 / 徐婉
實習生 / 朱羽葭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