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孩子入睡困難,都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如何應對?
在心理咨詢工作中,我經常遇到因孩子入睡困難而來求助的家長。孩子入睡困難,到底是咋回事?
01
醫學將入睡困難納入失眠的范疇。孩子失眠分為三類:行為性失眠、條件性失眠和短暫性睡眠障礙。
行為性失眠常見于5歲以下的孩子,表現為抗拒入睡、入睡后頻繁蘇醒。
大部分孩子都出現過行為性失眠。如果失眠頻繁且持續地出現,對孩子的正常生活構成干擾,就要警惕會不會發展為睡眠障礙。
條件性失眠常見于5歲以上的孩子。當孩子被環境嘈雜、家長吵架、學習壓力、被批評等因素干擾,產生焦慮和不安的情緒,會難以入睡,或無法進入深度睡眠。
短暫性睡眠障礙常見于特殊情況,比如旅行、患病、倒時差、生活中發生了意外事件等,讓孩子短期內失眠,一整晚或大半晚無法入睡。
家長們反映,孩子上幼兒園時很少出現入睡困難問題,上小學一、二年級時,晚上8點半就能睡著。從上小學三年級開始,情況越來越糟糕。上四年級時,因為作業多,晚上9點半入睡是理想狀態,五六年級要拖到晚上10點,等上了初中、高中,熬到后半夜也不意外。
最讓家長們擔憂的是,有時候,孩子入睡困難并沒有具體的原因,比如學習壓力、人際關系出現問題等,就是單純的睡不著,像得了失眠癥似的。

02
所謂物質支持,是指相對固定的就寢時間、就寢流程,以及一些睡前的溫馨安排,通常對“行為性失眠”和“條件性失眠”的孩子有明顯幫助。比如:
● 讓孩子穿好睡衣、刷牙、洗臉或洗澡;
● 睡前閱讀一本內容輕松的書,或者聊天放松心情;
● 允許睡不著的孩子抱一個毛絨玩具或者小毯子;
● 避免睡前大吃大喝,不吃含糖零食;
● 保持臥室安靜,或者播放合適的入睡音樂;
● 不要讓孩子睡前過于疲勞、情緒過于激動;
● 關閉電腦、電視屏幕,熄燈讓房間保持黑暗,或加一盞小夜燈讓孩子感覺溫馨、安全;
● 室內溫度要適宜,不過熱過冷;
● 讓孩子定期鍛煉,但別讓孩子筋疲力盡,過度疲勞往往導致入睡困難。
所謂心理支持,指的是家長用科學的方法給孩子減壓。大多數入睡困難的孩子都需要家長的心理支持。
眾所周知,有心理負擔、焦慮、不安甚至心理健康問題的孩子,更容易出現睡眠問題。但鮮為人知的是,即便沒有被診斷出心理健康問題,壓力也會對孩子的睡眠產生重大影響。如果家長沒有及時干預,孩子的睡眠問題會越來越嚴重,讓孩子飽受折磨,苦不堪言。
我女兒小棠上幼兒園時,如果因為和小朋友鬧矛盾、丟失文具、沒有得到老師的小紅花等小挫折而不開心,我就利用“情緒廢紙簍”技巧給她減壓,效果很好。
“情緒廢紙簍”是我經常使用的心理學技巧,對低齡孩子十分有效。
做法是:讓孩子把不開心的事寫在紙上,孩子如果不會寫字,可以畫出來,把紙折疊、撕碎,然后像投籃球那樣投進廢紙簍,同時大聲喊:“不開心的事,再見!”
書寫、繪畫、折疊、撕碎、投、喊,這一系列動作都是在宣泄消極情緒,對減壓有很好的效果。

03
小棠上小學四年級時出現了入睡困難,有時直到凌晨3點仍沒有睡意,白天精神恍惚,在課堂上打盹兒。
我除了給她提供物質支持以外,繼續利用“情緒廢紙簍”技巧給她減壓,只不過,幼兒園的玩法有點小兒科,我把原來的“睡前故事半小時”改成“睡前傾訴半小時”,效果不錯。
睡前傾訴半小時的規則很簡單:每晚睡前,我和小棠同枕躺下、熄燈,然后每人說一件心事,情節越詳細越好,感受越真實越好,可以哭,可以罵,可以勸,但不可以告訴別人。
小棠告訴我,班主任違反教育局的規定,偷偷搞成績排名,同學們都很氣憤,但不敢反抗;同學小惠帶媽媽的口紅去學校,被老師發現,受到了嚴厲批評,同學們都為小惠抱不平;數學老師罵一名男生“笨蛋”;語文老師讀課文時讀錯了一個字,事后不承認……原來,她的小腦袋里藏著這么多消極情緒!
我沒有刻意去開導小棠,只是認真傾聽,時不時拍拍她的后背,表示安慰。如果她問我的意見,我就站在她的立場上,與她同仇敵愾,誓死捍衛她的利益。
一段時間以后,小棠入睡不再困難,有時,睡前傾訴半小時還沒結束,她就睡著了。
作者:小單
編輯:付曉康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