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券商微信群違規私發研報,業內:應全面劃定分析師執業紅線
據央廣“經濟之聲”微信公眾號1月30日消息,“知識付費”是最近相當熱門的消費新潮流,而一些嗅覺敏銳的券商賣方研究團隊似乎也嗅到了其中的“商機”。不過也有券商分析師因為私自將未經公司質量審核和合規審查的研究報告發送到未經報備的微信群,受到監管部門通報,有關責任人被嚴肅處理。一石激起千層浪,證券分析師執業行為如何加強監管?研報又該如何運作,才能合規、創收雙贏?
私發研報有失公平
如今,不少投資者喜歡拿起手機,打開某券商分析師的微信交流群或者刷刷平時關注的分析師公眾號獲取投資信息。殊不知,這里面有些研報已經違規了。
一份《機構監管情況通報》顯示,2018年8月,某券商證券分析師團隊撰寫了4篇點評文章,上傳至團隊公用的有道云賬戶。隨后,該團隊某證券分析師私自將4篇點評文章,以有道云鏈接形式發送到自己維護的多個微信群。文章內容涉及具體個股的盈利預測、估值及投資評級等。
對此,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表示,對某些客戶優先發布,會違背研究報告的公平性。規范這類行為,體現出監管層對市場公平公正原則的堅持以及對中小散戶的保護的重視。
“經過一個審核程序、統一發布,就能避免這個問題,如果沒有這個程序,就是違背了合規原則,這是不允許的。對某一些客戶優先、對某一些客戶滯后,分123等,就違背了研究報告的公平性。對這個東西進行規范,是對整個市場的三公原則的貫徹。”
有券商分析師表示,對于像訂閱號、公眾號這類互聯網傳播渠道,并非所有投資者都知曉,微信群更是如此。因此,如果分析師先于公開渠道在以上渠道發布,就可能造成一部分投資者先知曉的情況出現,這就是不公平對待投資者。
東方證券首席投資顧問阮軍表示,之前行業內的確有部分中小券商在研報流程的管理上相對寬松,部分分析師為了搶時效、獲得更多關注,依然通過組建微信群的方式,對市場熱點、突發事件以口頭點評,而非研究報告的形式表達觀點。
“原來寫完報告,可能周末要開通策略報告會,一開始也沒注意,順手就把這些報告先發在微信群或客戶端里面。如果是判斷一些行業大勢的話問題不大,但是如果涉及重點行業或者對一些公司進行研究,先知道消息的人肯定占有信息的先發優勢。”
加強研報發布監管要向移動端延伸
對于研報的監管一直在進行。記者統計發現,2018年監管層至少對4家券商分析師的違規行為下發監管通報或者行政處罰。例如,因*ST保千研報問題,北京證監局對民生證券出具警示函。警示函顯示,在*ST保千被立案調查后,民生證券發布11篇評級為強烈推薦的研報,未對立案調查情況進行風險提示,研報評級、風險提示審慎性不足。
在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看來,部分分析師基本功不扎實,報告會出現夸大其詞,缺乏常識,給予過高預測;還會出現主觀臆斷,采用未經核實的數據等。另外,當前研究報告看多不看空,研究報告對風險研究不充分,這也與國內股市缺少做空機制有關。在編寫研究報告時,分析師應樹立專業、客觀和合規的理念,遵循審慎、專業的原則。
在監管層的《通報》中提到,近年來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用面向公眾的即時通信軟件、具有內容展示或分享功能的應用軟件等互聯網工具,向客戶提供證券研究報告后續服務的做法在行業內日益普遍。因此,監管層要求依法規范使用互聯網工具等傳播媒介發布證券研究報告行為,同時,還要求券商加強對分析師的管理,建立與服務模式相匹配的內部管控機制,有效防范風險。
申萬研究所首席市場專家桂浩明認為,監管層應該從研報的時間、研報的作者等方面加強監管。
“第一,如果是對上市公司信息的點評、對它的相關數據的分析,在公司沒有正式公布報告之前,不能發布。第二,公司發布了以后,你的研報出來的時候,如果是公開發布的研報,必須在非交易時段發布。這也是為了做到公平,避免讓部分人由于事先得到研報,出現信息不對稱的現象。所以,管理層的監管主要集中在信息的來源是不是公開信息、發布的時機,還有發布研報者要有分析師的資格。”
調研紀要也不得隨意外發
不僅對研報嚴格管理,不少券商還要求研究員不得外發調研紀要。比如,上述研究員所在單位就認為,調研紀要直接涉及公司信息,可能存在內幕信息、未公開重大信息以及其他敏感信息,有些信息無法甄別是否超出公告披露的范圍。基于調研紀要信息的敏感性,所有調研紀要僅作為工作底稿保存,都不得外發。安信證券付昊認為,券商研究所應該在證券分析師執業方面增強自律管理。
“證監會做出相關規定以后,如果能夠發布出來,要么是免費的,要么就是專門對已經收費的付費群體,而且他做的這種提煉,也是在已經發布的正式研究報告通過合規審評后發布的精簡版。”
監管也在不斷加強對分析師的要求,在強化公司內部控制、提升研報質量等方面進行規范。就在去年2月份,對于即將密集公布的年報研究行為,監管層專門下發規范發布研究報告行為、全面劃定分析師執業紅線以及券商加強監管的措施。同時,監管還要求證券公司應當建立健全質量控制和合規審查機制,加強合規內控薄弱環節。
盡管研報這門生意對于券商研究所來說收入占比并不大,但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付昊預測,今年研報生意的可能競爭更激烈。
“部分券商已經開始打出了萬二的費率,以后研究所的競爭確實有可能會在研究報告的價格上有一定的變化,可能今年才會出現這種明顯的變化。”
(原題為《微信群違規私發研報,證券分析師執業行為怎么管?》)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