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福島核污水第10輪排海結束:全球海洋生態面臨長期威脅
【中國綠發會訊】11月5日消息,據東京電力公司發布的最新通告,福島第一核電站第10輪核污染水排海活動已于當地時間11月4日結束。本輪排海自10月17日啟動,共計排放了約7800噸核污染水。
盡管東京電力公司宣稱將對排海相關設備進行全面檢查,并計劃在明年2月左右啟動下一輪排放,但分析人士指出,福島核污染水的排放過程將持續30年之久。這一長期計劃無疑是對全球海洋環境的巨大挑戰和威脅。

(圖源:pixabay)
據分析人士指出,福島核污染水一旦長期排放入海,北太平洋將成為主要受災區。更令人擔憂的是,大洋環流將攜帶這些放射性核元素傳播至全球所有大洋,形成廣泛的污染鏈。根據模型推算,放射性物質大約只需1年就能到達我國東海,而57天內即可污染大半個太平洋。
除此之外,核污染水排放影響的不僅是海洋表面,還會深入海洋的各個層面,形成“三維立體”的污染態勢。這種全面性的污染將對全球海洋生態系統造成難以估量的破壞和危害。
漁業及其下游產業首當其沖。為確保產品原料的穩定供應,一些日本料理店鋪已經開始積極尋求替代方案,包括引入來自新西蘭、加拿大、法國等國家和地區的海鮮產品等。然而,這種替代方案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福島核污染水長期排海,全球海洋環境都會受到污染,影響的將是到整個海洋漁業產業鏈。
福島核污染水排海的長期性和廣泛性使得其危害難以預測和控制。這一行為不僅是對日本本國海洋環境的破壞,更是對全球海洋生態和人類健康的嚴重威脅。盡管日方提供了所謂“科學證據”,但人們的疑慮仍然難以消除。日本水產品、農產品等被貼上了核污染的標簽,也將成為永久的陰霾,嚴重影響日本經濟。
今年9月20日,中日雙方就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問題達成共識;其中提到,中方敦促日方全面配合建立利益攸關國實質參與、獨立、有效的長期國際監測安排,并同意中方獨立取樣監測,以及逐步取消對日水產品限制等議題。對日本進行獨立嚴格的海水以及水產品放射性含量檢測和監測是必要的,因為這關乎我國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更關乎世界各國人民的環境權益。
綜上所述,日本十輪核污水排海的背后,既沒有取得周邊國家信任,更沒有說服自家民眾。未來,日本需要采取更加謹慎和負責任的態度,以應對國內外的質疑和擔憂。更應該本著對海洋生態負責的態度,合規合理地處理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問題。
文章/Pierre
審核/Cherry
排版/angel
參考鏈接:
1.日本第十輪核污染水排海結束 下輪預計明年2月左右啟動
https://news.haiwainet.cn/n/2024/1105/c3541083-32808640.html
本文來自“中國綠發會”微信公眾號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