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圓桌|儲能支撐新型電力系統,進入快車道前需解決哪些系統性問題?
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是中國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中國為世界氣候變化所做的貢獻。其中,儲能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關鍵支撐技術,“新能源+儲能”已成為標配。
11月5日,第七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新型儲能驅動未來能源變革”分論壇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辦。在該分論壇的圓桌討論環節,BlueFive Capital首席執行官、Investcorp Capital plc副主席、哈佛大學肯尼迪政治學院執行委員會成員夏本佳,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王紹武,陽光電源光儲副總裁史曉鋒,艾默生亞太區副總裁Brian Joe,中國科學院應用超導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儲能技術研究部主任肖立業,華北電力大學國家能源發展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王鵬圍繞儲能技術發展、能源投資與電力市場、新能源并網與能源系統安全、新型電力系統構建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自成為虹橋國際經濟論壇的媒體合作伙伴以來,澎湃新聞一直深度參與其新聞宣傳與分論壇承辦工作。10月15日,作為第七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預熱活動的重要環節之一,澎湃新聞主辦了第七屆虹橋論壇“新型儲能驅動未來能源變革”分論壇的前瞻沙龍,邀請相關機構代表、專家學者、企業代表等,共同探討中國新能源與儲能產業的國際化進程,分享成功經驗,展望未來趨勢,促進國際合作與交流。11月5日,澎湃新聞承辦“新型儲能驅動未來能源變革”分論壇,并對分論壇進行全程圖文直播,助力提升論壇的認知度和影響力,向世界傳遞“虹橋聲音”。

盡快在市場層面給予新型儲能價值定位
儲能技術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王紹武表示,儲能涉及到雙碳目標實現的重大戰略技術問題,要談新能源的大規模開發利用,就必須談儲能,這是一枚硬幣不可分割的兩面。
其談到,南方電網在儲能方面試圖兩手抓:其一是抽水電站儲能項目建設,其二則是重視非抽水蓄能的新型儲能,“沒有忘記技術發展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競爭。”
王紹武認為,從用戶角度而言,電化學儲能的發展已經是突破的前夜,進入快車道只差臨門一腳,“需要在政府支持下,盡快在市場層面給予新型儲能價值定位。”
肖立業表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中,過去以火電為基礎的能源系統要轉變為以風電光伏為主,須通過儲能技術為電力系統削峰填谷。
肖立業同時表示,其個人比較看好物理儲能。“以抽水儲能、壓縮空氣儲能為代表的物理儲能將有更好的發展前景,而且將來會占據電力儲能非常大的比例。”其進一步提到,這兩種形式的儲能,目前都已有很好的技術在應用,將來技術發展還會使得成本進一步降低。
史曉鋒表示,隨著新能源大規模高比例接入電網,儲能不僅要做好“三電融合”(電力電子、電化學、電網支撐技術深度融合)以及守住安全底線,還要承擔“構網”等新功能,以應對“源網荷儲”新型電力系統。
其介紹,陽光電源儲能技術探索始于2006年,近20年的案例經驗支撐了如國內最大的單體電站青海托格若格超1GWh共享儲能電站、中國第一個“源網荷儲”領先示范電站西藏申能中楷結則茶卡120MWh電站、全球最大的沙特7.8GWh儲能項目等。
Brian Joe則提到,客戶面臨著挑戰和困難,市場需要更安全的儲能設備,更可靠的、更低成本、更便捷的設備。艾默生提供自動化技術和軟件技術,助力市場盡可能平衡上述要求。
能源市場轉型下的能源投資
談及電力市場改革,王鵬表示,核心是要解決市場準入的問題。“現在市場準入主要的還是火電,風光資源雖然準入但卻是價格接受者,用戶也是價格接受者。”
如何讓風光資源,包括儲能以及儲能衍生出來的形態微電網、分布式虛擬電廠、增量配電網等所有要素,快速地融入市場環境?王鵬認為,“從廣義的電力市場改革而言,現在已經到了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
夏本佳表示,目前全球的可再生能源投資數額巨大。同時從去年的情況來看,利率非常高、原材料成本攀升,“是非常有挑戰的一年,但也是非常正向的信號。”夏本佳認為,這為能源市場轉型提供了強勁動力。
夏本佳同時談到,從投資角度來看,未來30年,碳的投資其實依然還會扮演比較重要的角色。“在轉型的過程中,其實對于碳市場的投資和對于可再生能源的投資會共存。”
電力系統將進入“無人區”
肖立業在現場表示,新能源大規模接入主要還將解決兩個問題。
首先是電網要有足夠的能力,目前新能源發展非常快,但電網的建設步伐還是沒有跟上新能源建設步伐。第二個是儲能,傳統的火電能夠響應電網需要、支撐電網穩定性,現在新能源通過電力電子變流器并網,源端沒有儲能支撐,“所以要解決新能源并網問題,要盡量在源側讓新能源和火電特性等效,甚至超過火電特性。”
其補充道,現在從技術上講有一些辦法來解決這些問題,經濟性也在逐漸改善,“大規模存儲不會有技術障礙,主要是要解決經濟問題。”
王紹武則表示,“當電網接入新能源的時候,會有痛苦有煩惱,但這是幸福的痛苦,幸福的煩惱。”如今風電、太陽能已超過煤電,成為南方電網轄區內南方五省的第一大電源,南方電網的新能源滲透率達到57%。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任京東在上述論壇上提到,截至今年9月底,中國新能源裝機規模已達到12.5億千瓦,提前六年完成了到2030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以上的目標。
王紹武稱,在新能源大規模接入的情況下,電網面臨困難,且困難越來越大。
首要問題是“靠天吃飯”帶來的電力電量平衡困難。王紹武以云南省舉例稱,其電源結構主要是水電結合新能源。“每天中午太陽最大的時候,即便把所有的水電都停掉,也需要棄水;晚上沒有太陽的時候,即便把所有的水電都開啟,電還是不夠。”
“這是新型電力系統所特有的問題,會在一天之內出現電量短缺和充足并存的情況。”王紹武表示,應對這一重要問題尚無其他辦法,必須要有很好的儲能系統,同時必須依靠大電網的時空互補和多能互補進行解決。
第二大困難是電網安全面對巨大壓力。王紹武提及,目前的電力系統已經由機電設備組成的傳統電力系統,轉變為由更多電力電子裝備組成的新型電力系統,這是一種本質上的變化。“我判斷系統可能會在三五年的時間內完全不適用了,我們進入了一個無人區,我們對電網穩定性的判斷能力在減弱,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王紹武在論壇現場呼吁,問題解決的途徑在于協同,“用戶、電網、發電商、儲能的供應商,我們應該共同面對這一人類的新的無人區,大家只有協同起來才有可能解決這個問題,如果各自為戰,這個問題是解決不好的。”
王紹武同時提及第三個困難,即信息系統網絡安全問題。隨著新能源以及充電樁等設備的巨量接入,電網需要面對的主體數量呈現指數級擴張,電網控制系統暴露在外部空間的體量也大幅增加,網絡安全的問題變得非常復雜、電網安全性面臨很大的風險。“我們需要有法律法規、政府的介入,同時需要加大科技創新。”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