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女子乏力、皮膚黃染確診肝功能衰竭,接受人工肝治療后康復
什么是人工肝?人工肝對于肝臟疾病有何作用?
11月4日,澎湃新聞記者從海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獲悉,江西的堯女士2個月前出現乏力、食欲差,全身皮膚黃染,在當地醫院治療一個多月后,膽紅素不降反升,狀況越來越差。堯女士在外地讀大學的兒子將其帶至上海治療。

來自江西的堯女士因肝功能衰竭,在海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治療。 本文圖片均為院方供圖
9月5日,59歲的堯女士在家人的攙扶下,來到海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就診,該院肝膽內科副教授鄒珊珊詳細詢問了堯女士病史,對其細致查體,發現她的總膽紅素在兩周內升高了一倍,從226umol/L升至了453.2umol/L,伴有凝血功能的下降,提示肝功能迅速惡化,病情十分兇險、預后很差。根據治療團隊診斷,堯女士為“肝功能衰竭”,堯女士立即被收治住院治療。
在治療過程中,治療團隊考慮利用人工肝治療。鄒珊珊表示,在肝衰竭的早、中期給予人工肝支持治療,對于阻斷疾病進展,促進肝功能恢復,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治療團隊考慮為堯女士進行雙重血漿分子吸附(DPMAS)治療。
臨床上經常使用的人工肝模式有血液/血漿灌流、血液濾過、血液透析、血漿置換、連續性血液凈化技術和分子吸附再循環系統等,不同的患者可通過不同的組合達到治療的目的。DPMAS是將血液引出體外經過一個血漿分離器,分離出來的血漿依次經過陰離子樹脂血漿膽紅素吸附柱和中性大孔樹脂吸附柱,血漿中的膽紅素等毒素被吸附一部分后,與血細胞等有形成分匯合回到人體。血漿經過兩個吸附柱的聯合吸附,能增加對炎性介質、膽紅素等毒素的清除能力。
堯女士和家屬對人工肝治療不了解,有些畏懼和犯難,該院肝膽內科主任胡和平和鄒珊珊為他們詳細講解后,患者和家屬同意接受人工肝治療。9月經過3次DPMAS治療,堯女士的肝功能得到明顯改善,總膽紅素穩定下降到了117umol/L,凝血功能恢復到了正常水平。堯女士說,隨著治療起效,她的胃口很好,精神也好了。9月底堯女士順利出院,截至目前,復查一切良好。

雙重血漿分子吸附(DPMAS)治療圖示。
鄒珊珊解釋,人工肝支持系統,簡稱人工肝,是肝功能衰竭、高膽紅素血癥等嚴重肝病的重要治療手段之一。它通過體外的支持裝置暫時替代部分肝臟的功能,在清除血液中循環有害物質的同時補充蛋白質和凝血因子等必需成分,短時間內穩定機體內環境,為肝細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復創造條件,也可以為等待肝移植爭取時間。
人工肝血液凈化系統治療指南(2023年版)顯示,根據組成成分的不同,人工肝分為非生物型人工肝、生物型人工肝和混合型人工肝。其中,非生物型人工肝已成為臨床上廣泛應用的有效治療手段,并具有集合成、解毒及代謝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特點。
上述指南顯示,人工肝治療適用于各類存在致病物質或代謝障礙導致中間產物堆積的患者,如各種病因引起的肝衰竭前、早及中期患者,化學物、毒物引起的急性中毒患者等。但人工肝治療也存在相對禁忌證,如嚴重活動性出血或彌漫性血管內凝血者、心腦血管意外所致梗死非穩定者等。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