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全國都卷馬拉松,小城、小人物怎么贏
11月一開張,馬拉松在全世界幾乎在同一時間如火如荼地開展著。
這是5月上半年的馬拉松浪潮結束后,秋季開啟的又一輪熱潮。
僅11月3日當天,北京馬拉松賽、杭州馬拉松賽、鄭州馬拉松賽、宜昌馬拉松賽、西安馬拉松賽、漠河北極村馬拉松賽等紛紛在近十個城市和地區鳴槍舉辦。
這個秋天,估計又會有許多人發出春天時候的感嘆,朋友圈里一半人在上春(秋)山,一半人在馬拉松。
事實上,在今年上半年的5月,筆者所在的湖南株洲迎來了建市以來第一場馬拉松。
估計,以后這個會變成常態。
潑天的富貴終于輪到了家鄉!
在這個念頭閃過之后,則是全國馬拉松賽事卷出天際的一潑冷水。
同時,如此之卷下,小城市、小人物又如何在馬拉松里找到自己的機會呢?
這個,有招。

01 馬拉松有多卷?
中國跑馬之火起源于1981年在北京舉行的中國第一屆國際馬拉松賽,12個國家的85名運動員參加。
2010年到2014年,中國馬拉松賽事數量由13場增至53場。
而在2014年,國家體育總局取消了群眾性和商業性體育賽事的審批,馬拉松賽事開始井噴。
到2019年,全國范圍內共舉辦規模賽事1828場,比2018年的1581場增加了247場,相當于平均每天舉行五場馬拉松比賽。
多嗎?2023年更多!
中國田徑協會發布的《2023中國路跑賽事藍皮書》顯示,2023年全年共舉辦699場認證賽事,馬拉松賽事數量(包含半馬)就占了九成:其中,馬拉松賽事245場,占35.05%;半程馬拉松賽事377場,占比53.93%。

2024年一開年,馬拉松越發賽卷:4月21日,全國一天就有超過50場馬拉松賽事鳴槍開賽,被稱為繼3月24日后,又一場馬拉松春運日。
即使是到了溫度已經升高到不太適合跑馬的5月,有統計顯示:19日超20場馬拉松同一天開跑,馬拉松超級周末再現。
至于下半年,估計會刷新超過上半年的記錄。
如此密集的跑馬,真正贏得跑友以外、舉辦地城市之外關注的有多少?
或許整個上半年,唯一一次轟動的也只有北半馬賽事,還是個負面。
而下半年賽事開場,也是杭州馬拉松運動員被引導蒙了 第一名被反超錯失21萬元獎金。

02 馬拉松,賺的不止是錢!
為什么要舉辦馬拉松?
對于一個城市而言,目的很簡單:亮肌肉。
經濟學上有個“馬拉松周期”的概念,指的是“當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后,以馬拉松為代表的路跑賽事會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期”。

這是宏觀意義上的指向,對于舉辦城市而言,則又分為短期和長期效益。
短期效益很容易理解,通過跑馬拉動消費,尤其是中小城市。
2023年3月蕪湖航空馬拉松開跑,官方數據顯示,當季度服務業對GDP增長貢獻率達48.2%,同比提高4.3個百分點。
同期舉辦的無錫馬拉松,產生餐飲經濟效益6960萬元、住宿經濟效益11661萬元、交通經濟效益600萬元、旅游經濟效益209萬元、賽事展位銷售額50萬元,總計近2億元。

據市場調研機構尼爾森發布的《中國馬拉松人群與消費洞察報告》,2019年,中國平均每個跑者的相關花費高達1.1萬元,主要花在跑步裝備和賽事開銷上。
更有一些統計表明,一場馬拉松賽事,大多數跑者在餐飲、周邊游的花費約2千元。
以株洲馬拉松1.5萬名參賽者數量計,即使不算陪同而來的家屬,僅此一項,株洲就進賬3千萬元。
由是觀之,盡管舉辦一場馬拉松賽事成本高昂,但再加上政府補貼、贊助收入等途徑,賽事收入相當可觀。
長期效益則更關鍵,一般認為,馬拉松賽事對舉辦城市的旅游品牌宣傳推廣,以及城市形象和文化塑造都能夠起到很好地推動作用。
但隨著馬拉松賽事越來越密、賽事體驗越來越卷,跑友不夠了的話題也在甚囂塵上。
有數據顯示,大城市馬拉松中簽率越來越低,比如2024廈門馬拉松,近14萬人報名,僅有5%的人能夠最終參加。
而三四線城市報名人數又往往不夠,還要通過延長報名截止日和廣泛發動才能最終滿員比賽。
中小城市,如何破局馬拉松?
眾多城市給出了自己的路數,大體可分為三板斧。

03 起手式:賽道!
國際田聯路跑事務部官員肖恩·瓊斯說,要想認識一座城市,跑步是最好的方式。
馬拉松,以城市為賽道,走街串巷,是一個難得地展示城市的平臺。
一個城市辦一場馬拉松,都會選當地最具代表性的道路作為賽道,使得賽道選擇別具一格。
2023碭山梨園半程馬拉松主打生態牌,是一場特色果園賽事,為的就是在奔跑中提升“世界梨都”知名度。
類似的還有懷寧藍莓之鄉半程馬拉松,賽道周圍遍布藍莓園,也是一景。
此外2023南京溧水半程馬拉松,作為中國草莓之鄉,則準備了一萬斤草莓作為補給站特供。

還有蘇州,則以賽道串聯金雞湖、大運河等景點商圈,沿途安排昆曲、評彈表演,讓各地跑者感受姑蘇文化、細品古韻今風……
此外,由于適宜馬拉松跑者的氣溫范圍通常在5℃到15℃。因此更多賽事選擇了4月份辦賽。
但如果能錯峰,則效果更佳。
于是,貴州六盤水主打“涼都”概念的馬拉松,在7月份舉辦賽事,沒別的賽事能搶風頭。

但道路和特產總歸不易發生變化,一次兩次之后如何提升新意?
此番株洲馬拉松,賽道選擇和其他城市相似,但這個火車拉來的城市,本身是新中國第一批重點建設的八大工業城市。
因此,在當地文旅廣體局對此次馬拉松進行前期懇談時,筆者給出了一個建議:大國重器陪跑。
株洲有一句流行語:這里的土特產是大國重器。
這里擁有軌道交通裝備、中小航空發動機兩大世界級產業集群。
為何不能讓株洲造的輕型小飛機陪跑,而在路面上用軌道交通裝備如火車頭、動車組、智軌、新能源汽車分列兩旁,形成大國重器賽道。
結果,此建議被采納,也成為此次馬拉松中的一大亮點。
但這樣,依然不夠動感,怎么破?

04 進階式:跑者!
在很多城市,都在嘗試通過跑者來做賣點,但往往也就是比賽中各種百鬼夜行、Cosplay的顯眼包,讓人一笑,卻沒啥記憶。
舉辦馬拉松較為高頻的上海,就推出了女子半程馬拉松。
與之相類似的還有貴陽、無錫等地,甚至為了突出女性特征,還推出了櫻花環繞的最美賽道或爭奇斗艷的最美賽服。
至于粵港澳大灣區女子半程馬拉松,則專門做了一首《女子力》的賽事歌曲來傳唱,并增設了“閨蜜組”“情侶組”等,主打一個和最愛的人一起奔跑。

有的地方還提供帥哥陪跑,以及補給站美甲補妝服務。
但似乎都缺了一些韻味。
一直贊助馬拉松的特步則給出了又一種選擇:公益。
在此次株洲馬拉松上,來自特步的協助視障跑團分外吸睛,這些來自特跑族的跑者一路陪伴,一方面保護選手一方面提醒其他跑者避讓,甘做綠葉。

同時,筆者的另一個建議也被采納,來自官方的助推下,1.5萬名選手中,產業工人參賽人數最多,超過3000人。
這恰恰是工業城市獨特魅力所在,只是沒看到產業工人們穿工裝跑馬,少了些許顯眼包。
但至少,作為第一次舉辦,這場馬拉松也成了當地的一次工會活動,或者說是大型城市團建。

05 長效招:周邊!
體育賽事可以通過周邊衍生品盈利,這一點北京冬奧會的冰墩墩早就打了樣。
可一座城,能在短暫的賽事中搞出什么周邊,并熱銷嗎?
顯然,賽事周期決定了其難度。
但未必要特別設計,關鍵在融合城市風情上做文章,要的就是長期有售、長效吸引。
這方面,成功的案例不多,往往借賽事而熱銷的是體育用品。
特步就獲益頗多,截止2022年底,特步已助力49位中國運動員斬獲228個馬拉松冠軍。
受益馬拉松賽事,2022年特步主品牌收入達到111.28億元,同比大幅增長25.9%,其中跑鞋貢獻了主要銷量。
而對于城市而言,打法就比較單一,大體是在賽事期間“擺攤”買各種當地特產,如此次株洲馬拉松就辦了場馬博會,走的也是特產專賣路數。

能不能有更多的打法?
此處依然需要探索,但如果長期開跑,無論是城市吉祥物、地標還是當地的特色產品,均可融入其中。
如多地馬拉松就有冰箱貼、抱枕、鑰匙扣等小件,本身就是各地城市禮物文創的衍生。
而如果能和當地景區、土特產或其他做更多融合,則差異化更顯。
馬拉松也就由此可能成為當地文旅乃至城市IP定期顯露并創造更多價值的助力之一。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