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鐵丁:“農業產業文旅”是“文旅產業”和“農業生產”融合可持續發展的最佳路徑
關于旅游,先給大家分享兩組數據:
9月4日,世界旅行與旅游理事會(WTTC)發布《2024年旅行與旅游經濟影響:全球趨勢》報告。報告指出,中國已迅速躍升為全球第二大旅游市場,其強勁復蘇的速度之快,舉世矚目。
9月24日,文化和旅游部在第三季度發布會上宣布,我國國家5A級旅游景區數量已達到339家,國家級旅游度假區85家,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1399個,重點鎮198個,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300處。今年前三季度,國內出游人次42.37億,同比增長15.3%。
這些數據的公布,標志著我國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和旅游產品體系的日益完善。
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旺盛的客流帶來的是什么?轉變為強有力的現金流了嗎?
再來看下面這個表格的統計數據:
一些上市景區公司的半年財報顯示,如九華旅游,凈利潤達1.1億元,夜游非遺展演、百場黃梅唱響百家景區、國風花朝節等多樣的活動豐富了九華山旅游業態;擁有大唐芙蓉園景區、大唐不夜城、西安城墻等一批網紅打卡景區優質資源的曲江文旅,虧損高達1.87億元,凈利潤由盈轉虧;張家界2024年上半年凈利潤-6116.3萬元,同比減少49.13%。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虧損的背后,是景區同質化、服務跟不上、組織管理不完善、缺乏可持續性等多個短板帶來的人旺財不旺,甚至于人也不旺。
旅游是綜合性產業,是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隨著游客消費更加多元和理性化,以勢頭漸起的鄉村旅游為代表的旅游業應圍繞特色化、性價比、可持續性等重點內容做好文章。
基于此,從鄉村振興的角度,元一智庫提出“農業產業文旅”全新概念。
農業產業文旅,本質是旅游,主體是農業產業,靈魂是文化,如一產+文旅,就是農文旅、鄉村旅游,以體驗農業生產及感受鄉村風貌為主;二產+文旅,是以初級農產品加工場所為依托,如農食工廠、農食博物館觀光旅游;三產+文旅,主要是農業非遺展覽等。是從產業鏈的角度出發,把農業產業的產地自然資源、社會資源、人文資源通過體驗設計,所形成的包含參觀、品鑒、體驗、購買等服務的全新旅游業態。
再來看兩個相近的概念,文旅產業、產業旅游。
所謂文旅產業,是以文化、創意和科技為核心,將旅游與文化深度融合,形成的具有較高價值和較強影響力的產業體系。
而產業旅游這一詞可查詢到的最早定義出現在2000年《南京化工大學學報》發表的論文“論產業旅游”中,產業旅游是指將產業的生產經營場所、生產過程、生產成果、管理經驗 作為旅游資源,吸引人們前來參觀、訪問、考察、學習和購買。產業旅游主要是針對第一和第二產業。
由此可見,“文旅產業”強調的是文化在旅游中的突出作用,“產業旅游”則是對生產、加工進行宣傳的一種方式。“農業產業文旅”很好地實現了二者的糅合,明確了文旅產業的實施對象、增加了產業旅游的文化內涵,把農食產業的“三個世界”——歷史人文世界、綠色生態世界、品質美味世界合為一體傳達、展示給消費者。
發展農業產業文旅,主要能解決目前存在的兩大問題:
從產業的角度講,農業產業文旅讓做好“土特產”文章有了新抓手。
何為和美鄉村?我認為最直觀的衡量標準就是,這個村里邊生產的優質的“土特產”是否能以高的品牌溢價在地賣出去。
各地推動鄉村振興,要把“土特產”這三個字琢磨透,依托農業農村特色資源,向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要效益,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效益。
很多地方“土特產”資源豐富,但面臨著優質不優價、藏在深閨人未識等問題,更有一種趨勢是被傍名牌的現象越來越突出,比如將A地生產的螃蟹運到B地銷售冒充B地特色蟹,根源在于特色產業沒有豎起招牌來,沒有與消費者進行充分的互動。
產業文旅所能解決的是,通過引導消費者去產地實際體驗,去看“一騎紅塵妃子笑”的荔枝是怎么種出來的,什么溫濕度及土壤條件最適合;去看蘇東坡詩中描述的“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的豬是怎么養出來的,吃的飼料及日常清潔如何;去看“故園冬竹應多筍,入饌江魚好自調”的江南魚類是如何養殖的,現代海洋漁業已經發達到何種程度,把餐桌上的食物、古詩詞里的食物具象化,以產業之實及文化內里塑強“土特產”,做好產業文旅這篇大文章。
比如袁家村的產業文旅實踐,帶火了小吃產業,每一種小吃背后都是一條供應鏈,每一個作坊也成為獨特的可供參觀體驗的場景,關中風情和文化盡顯其中。
從市場的角度講,農業產業文旅讓年輕人療愈養生有了新場景。
蓋洛普最新情緒報告顯示,全世界都處于壓力之中,每10個成年人中就有4個人曾感受到壓力。快節奏、高壓力之下,療愈經濟悄然興起。全球健康研究所預測,到2025年,療愈經濟的市場規模將達到7萬億美元。
如何療愈?當下市場不乏頌缽音療、芳香冥想等“五感療愈”方式,但從可持續的角度來看,去看看一杯茶是如何誕生的、一頓美食是怎么加工出來的,這些與切身生活體驗息息相關的農食如何從無到有再到優,“關心糧食和蔬菜”,食物所帶來的情緒療愈會讓我們更加從容地面對生活。
產業文旅實現的一大路徑是“鄉村有產業、城市有體驗”,是要在城市里邊打造讓城市居民能夠接觸了解到鄉村產業的場所,比如推拿店、茶館、飯館、民宿等,以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方式展示地域特色文化和物產,為療愈提供一種具有延展性和確切旅游目的地的新方式。
農業產業文旅是“文旅產業”和“農業生產”融合可持續發展的最佳路徑。產業文旅是農業、文化、旅游的綜合體,三者之間不是簡單相加,是沿著給本地人幸福(聯農帶農)、給外地人驚喜(滿足升級的消費需求)的可持續發展路線進行的農業產業升級、旅游升級、文化活化,通過新產業新業態的展示,加速城鄉融合。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