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眾集團利潤下滑至三年最低點,工人要求漲薪7%否則罷工
大眾汽車集團就成本削減計劃與工會展開了第二輪談判。
據外媒報道,10月31日,大眾集團表示,不關閉德國工廠的唯一辦法就是——降薪10%。此前,大眾汽車集團計劃關閉3家德國工廠,作為其40億歐元成本削減計劃的一部分。
鑒于德國是歐洲的工業中心,中國電動車在大舉布局歐洲,又恰逢歐盟對華電動車最高達45.3%的總關稅額于本周生效。在特殊地位和敏感時期的雙重因素下,大眾汽車也不敢妄做決定。

當地時間2024年10月29日,德國,大眾汽車計劃關閉德國的三家工廠,并裁減數萬個職位,引發罷工浪潮。
“為了保持我們的競爭力,我們迫切需要降低勞動力成本。”負責與工會談判的大眾汽車人事主管Arne Meiswinkel表示。
大眾集團與工會的第二輪談判的同一天,大眾集團公布了2024年第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大眾汽車集團第三季度實現營收784.78億歐元,同比下降0.5%;營業利潤28.55億歐元,同比下降41.7%。今年前三季度,大眾汽車集團實現營收2372.79億歐元,同比增長0.9%;營業利潤129.07億歐元,同比減少20.5%。
據統計,這是大眾汽車集團三年以來的利潤最低點。這將進一步堅定大眾汽車集團高層對于降本的決心。
而在大眾方面提出“降薪10%是不關閉工廠的唯一解決方案”時,工會代表不僅不同意降薪和凍薪方案,還向前緊逼一步,表示,“除非加薪7%,否則將從12月開始罷工”。
大眾汽車工務委員會主席兼監事會成員DanielaCavallo說,從公司的角度來看,關閉工廠的選項仍然保留。公司和工會之間正在進行一場馬拉松式的談判,“今天充其量是馬拉松的開始信號,雙方終將明白他們必須一起沖過終點線”。
蕭條的環境和巨頭的式微讓員工感到沮喪。“我感到失望、恐懼”“我的‘家人’顯然不想要我了”這是在與大眾汽車集團談判時,員工在沃爾夫斯堡多用途體育場的桌板上寫下的內容。
大眾汽車集團財務主管Arno Antlitz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利潤下滑至三年來最低點,凸顯了大幅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迫切需要。他相信該公司可以與工人達成協議。他透露,大眾在中國正進行著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包括在軟件和駕駛輔助方面加大投入,預計在2026年或2027年在卷斗激烈的中國市場重新崛起。
另一邊,德國政府正在介入這場談判。政府發言人透露,不排除會提供國家援助的可能性。
自疫情以來,歐洲汽車市場汽車年銷量萎縮了約200萬輛規模,其中大眾汽車的年銷量減少了約50萬輛。而特斯拉和中國汽車制造商的親民車型在歐洲獲得了更多市場份額。
Arno Antlitz表示,我們支持自由和開放的市場,中國競爭對手已經開始在歐洲建立工廠。他說,“我們沒有忘記如何制造偉大的汽車,但我們的生產成本遠沒有競爭力。”由于工人和能源成本高昂,德國工廠的運營成本遠遠高于競爭對手的工廠。Antlitz說,“裁員會很艱難,但我們正面臨著重要而痛苦的決定。”
在中國,大眾汽車也不再像以前那樣強勢,性價比更高的中國智能電動車正在瘋狂搶占份額。第三季度,大眾在華銷量下降了15%,至711500輛。
今年迄今為止,大眾汽車的股價下跌了約20%,跌幅大于泛歐汽車指數10個百分點。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