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去尹山湖美術館:感受油畫藝術背后的故事與情感

文/應志剛
在喧囂塵世中,去看一場畫展,是一種心靈的洗禮,是一次靈魂的遠行。
它讓我們暫時擺脫日常的紛擾,沉浸在色彩與光影交織的世界里,感受藝術的純粹與深邃。
尹山湖美術館正在舉辦一場“時代印跡——油畫名家邀請展”,從美術館的公眾號上得知布展的消息后,心里一直牽掛。
今天,我終于站在了這些頂尖畫家的油畫作品之前,跨越時空與作者對話。
在靜謐的畫廊里,每一幅畫作都是一個故事,一個世界。
通過感悟創作者的情感與思想,讓我學會以更寬廣的視角去觀察世界,以更細膩的情感去體驗生活,讓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寧靜的天地,在紛擾的世界中保持一份純真與安寧。

在頗具江南園林“移步換景”的展廳風格中,透過幕墻的圓洞,首先進入眼簾的,是郭潤文的作品《廚娘》。
郭潤文的作品總是充滿了細膩的美感和人文情懷。
《廚娘》是一幅極具代表性的寫實油畫作品。
通過精致的光影運用和細膩的筆觸,捕捉到人物內心的寧靜與生活的真實感。
人物表情淡然,動作自然,呈現出一位普通勞動者的日常狀態,傳遞出一種深沉的力量與時間的沉淀。

展覽第一部分的畫作以人物畫為主。
畫家們以細膩的筆觸和溫暖的色塊,通過各種形式表達出自己的內心世界,賦予作品情感與靈魂,同時也表達著對于人性,對于現實,對于美好生活的不同理解與詮釋。
比如楊飛云的作品《云南布朗族少女》,色調溫暖而柔和,細膩的筆觸和質感處理使畫中的少女具有極強的現實感。
不但展現了布朗族少女的質樸與自然美感,而且人物稍顯局促的內心也準確地捕捉到了,體現出楊飛云對“真實之美”的藝術追求。

朝戈的畫作充滿深沉的氣息,《特日之鄉》這幅畫作將目光聚焦于一位藏族青年身上,以寫實主義手法、厚重的色彩和獨特的藝術語言表現了人性中的堅毅。
作品不以表現民族風情為目的,而是更關注內在精神,營造了對遠方的追求,呈現了一種永恒的力量感。

張立農的作品《溫情的土地》,是一幅充滿人文關懷的油畫。
以農村收獲的場景為背景,一位農村婦女的形象占據了大面積的畫面,用這樣一個高大的女性形象展現了土地的溫暖與生命的力量,表達了藝術家對土地和勞動者的深深敬意。

優秀的畫作是有生命和張力的,它不僅僅是一種靜態的存在,而是充滿著活力和情感,推動觀者不斷解讀作品背后的故事和意義,使藝術具有持久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站在朱春林的作品《鋪路石》面前,我一直在思考他為什么要畫這幅畫,為什么起這個名字。
畫面中工人們用石頭鋪砌道路,這是再簡單不過的,日常可見的勞動場景。
走出美術館的時候我還在思索。后來想起暑假時幾位學生來探望我,說起以前我曾幫助過他們的小事。
猛然驚悟,這幅作品會不會是畫家對前輩們的一種致敬,將他們比作了“鋪路石”?

偉大的藝術作品總是在時間中不斷“生長”,通過觀者的不同角度,作品的生命力和張力得以延續與豐富。
比如龐茂琨的作品,就給人一種觸手可及的溫情。
他的《花園中的母與女》,母親與女兒在花團錦簇的花園中并排而坐,溫暖的親情自然流露。
在這件作品中我們還可以看到龐茂琨純熟的色彩運用技法,近距離觀察在作品看不到具象的花朵的形象,僅是幾筆顏色,但遠遠欣賞朵朵鮮花甚是鮮活。

優秀的油畫人物作品通常具備深刻的情感表達、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以及精湛的技巧。
孫文剛的作品《藏族婦女》是一幅生動且富有情感的油畫。
通過對藏族女性的傳統服飾和生活環境的刻畫,融合了現實主義與個性化的藝術風格,使得每一個細節都蘊含了豐富的情感。
畫作通過細膩的筆觸和生動的色彩,展現了藏族婦女在日常生活中的堅韌與美麗,反映了她們的文化背景與情感世界。

徐青峰的作品《吐魯番的葡萄熟了》,以葡萄架作為背景,精心描繪了陽光下的一位新疆姑娘的美麗形象,人物呼之欲出。
據說,徐青峰為了此次主題創作,專程前往新疆體驗風土人情,收集創作素材,從烏魯木齊到吐魯番,從喀什到塔什庫爾干,收集了上千張創作素材。這幅作品不僅展現了徐青峰對新疆濃濃的異域風情的深刻理解,也展示了他高超的寫實功力和對光影、色彩的精湛把握。
這些優秀的作品,通過人物的面部表情、肢體動作和細致的細節刻畫,無一不是在傳達復雜的情感與思想,捕捉瞬間的生命力。

于小冬的作品《阿曼古麗》,是他在2019年創作的一幅油畫,體現了對人性光輝的關注和對古典油畫藝術的探索。
在《阿曼古麗》中,畫面中人物的面部表情和姿態展現了深厚的情感,以簡約而深刻的風格,成功地將善良和溫暖的主題融入到這幅畫作中,使其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共鳴感。

每一幅優秀的人物油畫作品,往往都能在色彩、光影、細節等方面展現藝術的張力與生命感。
常磊的藝術創作以寫實風格為主,他的作品具有一種靜謐的美感。
《母親和女兒》是一幅具有深刻情感與細膩筆觸的油畫作品。
通過精心構圖的畫面,展現了母女之間溫馨而復雜的情感紐帶,傳遞出家庭與親情的溫暖力量。
該作品不僅僅是對母女關系的描繪,更是對人性、情感與家庭價值的深刻探討。它觸動了觀者的內心,引發了對親情、成長與傳承的共鳴與思考。

展廳走廊兩側,展示的是一批靜物畫作品。
靜物畫往往更考驗畫家對光影、質感和色彩的掌控能力。
精確的筆觸、微妙的色調變化以及逼真的質感表現,能讓物體仿佛從畫布中躍然而出,帶來極強的視覺享受。
《老宅廚房》是朱春林的一幅布面油畫作品。
朱春林的繪畫世界往往是寧靜的,《老宅廚房》也不例外。
畫面整體營造出一種安靜、平和的氛圍,仿佛時間在這個空間里慢了下來。
這種寧靜的氛圍能讓觀者在欣賞作品時,內心也逐漸平靜,去感受老宅廚房所蘊含的歲月痕跡和生活氣息。

靜物畫常常給人一種內在的寧靜與冥想感。優秀的畫作,總能邀請觀眾進入一個內省的世界。
常磊《靜穆的偉大》這件作品描繪的是《命運三女神》,這是古希臘建筑物帕特農神廟東山墻上群雕《雅典娜誕生》中的一組雕像,3個無頭無臂的女神,名字分別叫做阿特洛波斯、克洛托和拉刻西斯。
三位女神身著長裙,體態優美多姿,錯落有致,尤其古代希臘式的寬大衣裙,刻畫得柔軟輕薄,衣紋線條流暢輕盈,透露出命運三女神的優美、豐滿而生命力旺盛的軀體,表現了古希臘雕塑藝術的高度水平,堪稱古希臘藝術珍品。
藝術家用一種朦朧的、斑駁的色彩展現了這組雕塑古老而永恒的質感。

步入尾廳,是一批風景畫作品。
風景油畫的風格多樣,印象派畫家通過筆觸表現光影的變化,而浪漫主義者則通過情感化的處理,使自然風景承載了更多的情緒與思想。
但風景油畫更考驗作者和觀眾,這是一種默契的互動,作者要在瞬間將內心的精神世界通過風景來呈現,而觀眾恰好又在一瞬間讀懂了作者想要表達的情緒與思想。

《草原一日》作為朝戈的風景畫代表作之一,傳達了對草原的崇敬和對自然的敬畏。
構圖就像是在放大鏡下的變形,團狀云中加入灰色調,就如同石頭般堅硬,牧場中的動物只是一個小點,綠色的草地和遠山的色彩不是為了美麗風景,而是在強調大地的厚重。

朱春林的《憶江南》畫面以白色墻體的徽派建筑為主,與淺綠的樹木和墨綠的山坡形成對比,體現了中國傳統繪畫中黑、白、灰的水墨韻味。
通過藝術的形式,讓觀眾能夠感受到江南水鄉的寧靜與和諧,以及那份淡淡的鄉愁和對美好時光的追憶。

謝巖的作品《蘆花綻放》,展現了他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捕捉與對情感的深刻表達。
通過蘆花的綻放,傳遞出一種自然中的寧靜與生命的力量,特別是作品中充滿詩意的氛圍和細節處理,令人仿佛置身于靜謐的蘆葦叢中,感受到風吹蘆花輕輕搖曳的美麗景象。

徐青峰的作品《逆光的白樺樹》,以白樺樹為主題,在逆光的照射下,白樺樹的樹干和枝葉被渲染得格外明亮,形成了強烈的視覺對比。
這幅作品通過逆光效果賦予白樺樹一種透光的輕盈感,同時也讓人感受到自然中的寧靜與力量,呈現出一種詩意的美感和深刻的情感體驗。

打聽了一下,尹山湖美術館的這次畫展將會持續到12月份。
這里還有眾多優秀畫家的作品等待諸位去“探秘”。
我想說的是,每一幅畫都是畫家自身對于世界的解讀,觀者無需帶著教科書般的沉重去觀展。
帶著開放的心態,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與感受來解讀作品,或許更能激發想象力,也更能深入地理解藝術家們通過畫布傳達的情感與思想。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