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十字路口的客運站|南昌客運市場轉型探索:車站輕量化,服務多樣化
【編者按】
車水馬龍,南來北往,熱鬧的汽車客運站曾經是幾代人的集體記憶。隨著時代變遷和交通出行方式的轉變,如今越來越多的客運站正身處“十字路口”,是停運關閉還是升級改造,客運站轉型路在何方?
澎湃新聞推出“十字路口的客運站”系列報道,實地調研走訪全國各代表性客運站,深度對話行業專家、客運從業者和管理部門,共同探討這一轉型之問。
南昌青山客運站,曾經承載著許多人的出行記憶。該客運站1994年建成投運,總占地面積7000平方米,是省會南昌往返上饒、九江等周邊地市的重要交通站點。
在最輝煌的2012年,青山客運站營運線路多達50余條,除了省內班線,還有發往湖北、湖南、江蘇、安徽、山東、河南、河北等省份的長途班線,一天可發170余班,日均發送旅客三四千人,節假日最高峰可達上萬人。此后,由于高鐵、網約車、私家車等多種出行方式的發展,青山客運站開始走下坡路,日發班次、客運量、營運收入逐年下降。
2023年8月初,交通運輸部等11個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加快推進汽車客運站轉型發展的通知》,提出“按照宜站則站、宜點則點的原則,優化客運站空間布局、等級結構和功能,合理整合調整等級客運站和便捷車站數量,加密停靠點設置,從大站集散向多點串聯轉變。”
2023年8月11日,服務市民近30年的青山客運站正式關閉,并同步轉型為青山客運驛站。如今,一年多時間過去,青山客運驛站是否得到旅客認可?在“去站場化”的新趨勢下,南昌客運市場的轉型之路又走得如何?
客運站“瘦身”,轉型為客運驛站
10月25日下午,記者來到青山客運驛站時看到,相比原來的客運站,這里已經大幅“瘦身”,占地面積僅有不到80平方米,其余部分已全部對外出租,員工數量也由原來的70多人減少到5人。
“客運驛站,是指具有明顯候車標志,為途經營運客車提供配客功能的旅客上落點,相當于不具備停車、始發功能的‘輕量化’客運站,因此不再需要大面積的站場和大量工作人員。”江西都市城際公交有限公司站務分公司經理助理歐陽駿介紹,青山客運站關閉后,原有班線被分流至南昌長途汽車站和徐坊客運站發班,目前途經青山客運驛站的,主要是九江共青城方向的班線。

青山客運驛站,旅客正在有序排隊乘車。受訪單位 供圖
共青城是九江市下轄的一個縣級市,轄區擁有多所高校,因此,在青山客運驛站乘車的旅客中,學生客流占到70%左右。一名正在候車的學生告訴記者,從南昌到共青城,坐客車只需10元就可以直達學校,而坐高鐵則要25元左右,且高鐵站離學校較遠,還得額外再花錢打車,“相比之下,還是客車更實惠,在客運驛站等車時間也很短,我幾乎每周都會坐客車往返。”
實際上,在南昌,從客運站轉型客運驛站的嘗試,早在幾年前就已經開始。2019年12月,為滿足廣大學生旅客就近乘車的快捷出行需求,首個客運驛站雛形——瑤湖西簡易客運停靠站,在南昌的瑤湖大學城片區設立。
2021年5月,瑤湖西停靠站升級改造為60平方米的客運驛站,并增設乘客候車休息區,配備自助售取票機、自助售貨機、手機免費充電設備、行包安檢儀、洗手臺等服務設施。此后,南大一附院、洪城大市場、南斯友好路、南昌火車站等人流密集區也先后設立客運驛站,以方便旅客中轉乘車。
雖然相比傳統的客運站,客運驛站的體量變小,但服務卻更優了。例如,在南大一附院(東湖院區)驛站,乘車旅客在驛站內就可以直接預約掛號,有效節省到醫院后的就診等待時間。江西都市城際公交有限公司生產運營部部長鄧皓敏介紹,在客運驛站,人和車基本都是“即來即走”,旅客不再需要長時間候車;同時,對于客運公司而言,通過“一站帶多點”的運營模式,也可以減少運營成本,從而實現降本增效。
據了解,目前南昌共有8個客運驛站,并設置了共享公交站臺31個,在主要城區基本完成了旅客運輸服務網絡的鋪設。今年前9個月,該模式共服務旅客近30萬人,成為公司在主營業務之外的有效補充。
依托客運站打造全域旅游集散中心
在南昌長途汽車站,每天上午9點,都有兩趟特殊的班車準時發車,這便是由南昌全域旅游集散中心推出的南昌“一日游”精品文旅線路。這兩條城市精品一日游線路分別途經八一起義紀念館或八一廣場、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海昏侯國遺址公園、滕王閣旅游區北園等南昌市主要地標性景點,游玩時間為一天,由政府補貼后,含景區門票、導游講解服務的價格均為每人86元。
據南昌全域旅游集散中心副經理涂蕓介紹,南昌長途汽車站緊鄰南昌火車站,于2016年正式投入使用,車站分為7層,其中地面共有6層,地下為社會車輛停車場。為順應客運站轉型發展的需要,經政府相關部門批準,2022年,江西都市城際公交有限公司以南昌長途汽車站為依托,打造推出南昌全域旅游集散中心,并于當年11月1日開始試運營。

南昌全域旅游集散中心。受訪單位 供圖
“過去,這里只有傳統的車站功能,如今新設了文旅創客空間、旅游產品超市、游客專用候車區、文旅展區、旅客轉游客出站通道、南昌重點文旅展區、旅游車專用發車位等各類功能區,以及孺子書房、南昌禮物旗艦店等。”涂蕓說,為推動客運與旅游充分融合,集散中心成立后,車站四到六層物業及臨街店鋪,也改變了過去“不挑不揀”的招租方式,轉而重點引入文旅產業關聯企業。
今年6月初入駐的一家旅行社門店負責人告訴記者,該旅行社主要承接國內、省內組團旅游以及出入境旅游業務,入駐前,門店設在南昌市其他地方,客戶群體以南昌本地人為主;入駐后,客戶來源變得更加豐富,尤其是來自省內其他地市和省外的客戶明顯增多。“前兩天,我們剛接待完一批來自江蘇的旅游團。”該負責人表示,當初選擇入駐,看中的正是這里作為集散中心的客流優勢,“因為會有很多外地人來車站坐車,而且旁邊就是火車站,一些坐火車的人也會在這里中轉。”
此外,為提升集散中心到各大景區的通達性,南昌至廬山、靖安等29條到達或途經4A及以上景區的班線車,也被集中到南昌長途汽車站始發;同時,除了自有的南昌“一日游”精品文旅線路,集散中心還與入駐的文旅企業合作,對29條班線車逐步推出“車票+門票+酒店”等組合旅游產品,并與入駐的15家旅行社(專線社)合作運營117條旅游線路,涉及云南、北京、河北、天津、江西省內等各景區景點,加快建成省會城市“落地散”服務中心和全省“落地散”服務網。
據統計,截至今年上半年,通過構建南昌旅游商圈,南昌全域旅游集散中心已吸引入駐文旅企業45家,解決就業人數500余人,實現經濟產值上億元,取得了較好的轉型效果。
客運“公交化”,推出“站點巴士”
近年來,隨著網約車行業的蓬勃發展,“滴滴出行”成為一款大眾常用的打車軟件。今年7月4日,南昌市民發現,在“滴滴出行”平臺首頁,新出現了“站點巴士”出行選項。
“這是和滴滴出行平臺合作,新推出的一項服務舉措。”鄧皓敏介紹,“站點巴士”是一種數字化班線客運新模式,“我們在廣東考察學習時,發現當地的這項業務非常成功,于是就把它引進到南昌來了。”
鄧皓敏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站點巴士”的最大特點是“網上購票、線上選點、動態可視、就近上車”,它將原有的“點到點”運輸,變為“多點對多點”運輸,同時將線上購票和車站購票改造為線上購票、掃碼購票,將車站檢票升級為上車檢票。在購票時,旅客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就近選擇上下車站點;乘車時,旅客還能在手機上查看每個站點的發車時間,合理安排行程,減少等待時長。這樣一來,既能方便旅客乘車,又能簡化上車程序,真正實現了客運“公交化”,同時通過在滕王閣、陶溪川、廬山等熱門景區設置上下車站點,還能將省內熱門景區串起來,為游客提供與火車不同的差異化出行服務。

乘坐“站點巴士”,旅客可自由選擇就近的上下車站點。購票頁面截圖
“去年年底,昌景黃高鐵開通運營,對我們的南昌往返景德鎮班線業務造成了較大沖擊,所以,‘站點巴士’開通的第一條線路,就是南昌往返景德鎮的,在前期階段,優惠票價僅需19.9元。”鄧皓敏稱,“站點巴士”開班首日旅客爆滿,在原有24趟發班的基礎上,公司又及時增開了20趟加班車。
“第一條線路開通后,市場表現良好,平時周末旅客數量可達上千人,節假日高峰期可達兩千人。”隨后,8月15日,南昌往返撫州、崇仁的“站點巴士”同日開通;8月29日,又新增南昌往返九江的第4條“站點巴士”線路。鄧皓敏提到,由于九江的鐵路系統發達,該公司南昌往返九江的客運班線原本已經停運,沒想到竟能以“站點巴士”的形式再次“復活”。
“和滴滴出行平臺合作,我們還可以精準獲取運營數據,并通過大數據分析,以旅客需求為導向,來設計班線運行的集散地和發班時間,設定班次、運行線路和停靠點。”鄧皓敏說,以南昌往返景德鎮的“站點巴士”為例,除了最先停靠的徐坊客運站、汽車西站、瑤湖西站,結合大數據分析,該線路后期還增加了八一廣場、地鐵大廈、南大一附院等9個人流量集中的公交站點作為途中停靠點,并進一步加密了發車班次。
“面對高鐵路網越織越密的發展趨勢,汽車客運必須實行差異化競爭。”鄧皓敏分析指出,雖然高鐵站數量逐漸增多,但其地理位置普遍遠離中心城區,而且高鐵票價通常較貴,因此,汽車客運必須做到“更快捷、更優惠、更省時”,才能贏得轉型的生機。
“未來,我們將推出更多的‘站點巴士’線路和停靠點,不斷完善線路走向、優化服務品質,滿足廣大旅客日常出行需求,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城際出行體驗。”鄧皓敏說。

海報設計 白浪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