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024年保護地球報告》發布,對“昆蒙框架”目標3的首次全球進展官方評估
【中國綠發會訊】

一頭浮出水面呼吸的儒艮。攝影:王敏幹|綠會融媒海洋與濕地(OceanWetlands)
海洋與濕地·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
近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世界保護監測中心(UNEP-WCMC)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聯合發布了一份新的官方進展報告《2024年保護地球報告》。報告發現,國際社會在到2030年保護地球30%面積的承諾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但進展必須加快。報告顯示,全球17.6%的陸地和內陸水域以及8.4%的海洋和沿海地區位于有記錄的保護區和保護區內。自2020年以來,保護范圍的增加值得慶祝,相當于哥倫比亞面積的2倍多。但這兩個領域的增幅都不到0.5個百分點。這意味著,到2030年,需要劃定的陸地面積大約相當于巴西和澳大利亞的總和,海上面積大于印度洋,才能實現全球目標。未來6年,全球保護覆蓋的面積需要緊急擴大,陸地面積需再擴大12.4%,海洋面積需再擴大21.6%。
各國政府致力于確保這些保護地有效、位置優越、生態連通、公平治理并維護人權。雖然在所有可以有意義地追蹤的要素上都取得了進展,但新數據表明,世界在保護區和保育區的質量和覆蓋范圍方面仍存在不足。
保護區和保育區對自然和人類都至關重要。它們在遏制和扭轉生物多樣性喪失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它們還提供重要的文化、精神和經濟效益,提供有助于保護地球、造福人類未來的生態系統服務。2022年12月,《生物多樣性公約》(CBD)締約方同意到2030年保護地球30%的陸地和海洋。這一承諾被稱為目標3,是“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簡稱昆蒙框架)下應對全球自然危機的4個目標和23個具體目標之一。通過這一目標,公約締約方承諾通過保護區和保育區保護自然,包括那些允許可持續利用資源、承認原住民和傳統領土的區域。
《2024年保護地球報告》是自2022年“昆蒙框架”通過以來首次對目標3所有要素的全球進展進行官方評估。

斑海豹。唐在林攝影。圖源:綠會斑海豹保護地
報告發現:
要到2030年實現30%的目標,保護區和保育區的陸地面積必須增加近1倍,海洋面積必須增加3倍以上。
自2020年以來,最強勁的進展是在海洋方面,但其中大部分是在國家水域。在國家管轄范圍以外的地區,覆蓋率仍然很低,占海洋和沿海保護區總面積的不到11%。盡管公海覆蓋了61%的海洋,但覆蓋率仍然很低。
數據不足以充分衡量和了解保護區和保育區的有效性。經評估,保護區覆蓋了不到5%的世界陸地。海洋領域的這一數字為1.3%。
保護區和保育區并不總是建立在最需要保護的地方。只有五分之一的被確定為對生物多樣性最重要的地區得到了充分保護。另外三分之一的重要地區完全不在保護區和保育區內。
生物多樣性在保護區和保育區內沒有得到充分體現。盡管四分之一的生態區域已經覆蓋了 30%,但有些仍然沒有,這意味著物種和生態系統的保護不均衡。
世界上只有8.5%的土地連接良好且受到保護。幾乎沒有證據表明保護區和保育區得到了公平的管理。據報道,只有0.2%的陸地覆蓋率和不到0.01%的海上覆蓋率進行了治理評估。不到4%的覆蓋率由原住民和當地社區管理。除了保護區和保育區外,原住民和傳統領土還覆蓋了全球陸地面積的至少13.6%。
“到2030年,保護區和保育區必須達到30%的目標,但同樣重要的是,這些區域必須有效,并且不會對居住在其內和周圍的人們產生負面影響,而這些人往往是這些區域最寶貴的監護人。今天的里程碑式報告顯示,過去四年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我們的進展還遠遠不夠,速度也不夠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執行主任Inger Andersen說。
“國家層面正在做出巨大努力,我們看到了一些進展。51個國家和地區的陸地覆蓋率已超過30%,31個國家和地區的海上覆蓋率已超過30%。這些成就表明,我們仍然有時間彌補不足,使保護區和自然保護區成為人類和自然應有的巨大資源,”她補充道。
《2024年保護地球報告》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世界保護監測中心的專家與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及其世界保護區委員會(WCPA)合作編寫。報告使用了各國政府和其他利益相關方向保護地球倡議報告的最新官方數據。報告還包含其他指標托管人和機構的專家貢獻。
該報告為之前國際商定的保護區10年目標與2030年目標之間提供了重要基準。

藕田是一種人工濕地。每一個傳統耕作方式的藕田,都充斥著生物多樣性的機會,都有人類可以保護和作為的空間,都有獨特的生態故事,可以成為良好的鸻鷸類水鳥的棲息地。攝影/李振文(中國綠發會鳥類專家)
“這份報告清楚地提醒我們,距離2030年僅剩6年,我們公平、有意義地保護地球30%的土地的機會正在關閉。‘30×30’是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但如果國際社會跨越國界、人口和部門共同努力,這一目標仍然觸手可及。至關重要的是,必須支持原住民成為其土地的管理者,他們的聲音和知識必須得到傾聽和重視。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總干事格雷特爾·阿吉拉爾(Grethel Aguilar)表示:“本報告所含數據將有助于為決策提供信息,以保持2030年目標的活力,并為人類和自然帶來持久的積極成果。”
2021年對保護區和自然保護區進行的上一次全球評估強調了加強保護區和自然保護區有效性的必要性,并確保公平地管理它們。目標3還要求在這些問題上取得進展,并指出保護區和自然保護區的行動應尊重原住民人民和當地社區的權利。
3年后,本報告發現沒有足夠的數據來評估保護區和自然保護區是否為人類和自然服務。目標中數據最缺乏的要素是這些地區是否具有積極的生物多樣性成果、是否為當地人民公平治理以及是否維護婦女、原住民人民和當地社區的權利。目前缺乏對有效性、公平治理和權利承認的有效衡量,需要做出更大努力。
這些發現表明,人們沒有充分關注確保保護區和自然保護區得到公平治理,也沒有充分關注原住民和當地社區的貢獻。
我們有充分的理由保持樂觀。2022年,《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同意制定一致的方法跟蹤進展情況,這可能有助于將注意力集中在目標3的所有要素上。他們還在《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中明確規定了人權保障措施。這些方法的轉變可能是革命性的,允許建立真正為人類和自然服務的保護區和自然保護區系統。
《2024年保護地球報告》的調查結果具有許多意義,可能指導各國做出實現目標3所需的緊急改變。首先,在加快增加保護區和自然保護區覆蓋率的同時,必須做出同等努力,確保這些地區連接良好且位于正確的位置。其次,顯然需要對原住民和傳統領土給予適當的承認和支持。第三,必須履行承諾,向發展中國家提供國際融資,資助保護區和自然保護區的擴大。根據《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各國承諾到2030年將各種來源的生物多樣性投資增加到每年至少2000億美元。最后,必須及時在全球層面提供數據,包括目標3中尚無法完全評估的方面。
報告承認,全面實施目標3的所有方面對所有國家來說都是一項挑戰。但它也帶來了巨大的回報,而它仍然是可以實現的。
(注:本文僅代表資訊,供讀者參考,不代表平臺觀點。)
編譯 | Daisy
審核| YJ排版 | 綠葉

【參考資料】
1.https://www.unep.org/news-and-stories/press-release/world-must-act-faster-protect-30-planet-2030
2.https://digitalreport.protectedplanet.net/
本文來自“海洋與濕地”微信公眾號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