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價格守不住了!"B+BBA"全線崩塌
標題用了字母,據說短一點會有流量。BBA不難理解,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奔馳寶馬奧迪,另一個B是指保時捷。
其實,崩塌最明顯的是保時捷,首先是銷量,然后傳遞到價格。還有另一個原因導致關注度極高,因為事情也鬧得最大。
今年一季度,保時捷中國銷量下跌了24%,特別是電動車賣不動,導致虧損嚴重。保時捷中國仍然選擇壓庫。
經銷商虧損嚴重,壓不住,集體反抗,上演了一場逼宮劇,奶兇奶兇的,還說要告到德國總部去。
這個事情其實是有標志性意義的。保時捷進入中國二十多年,一直扮演一個有地有糧的地主角色,廠商和經銷商都躺在蜜罐里生活。

現在,忽然就到了要經銷商和廠商矛盾激化,經銷商要造反的程度。套用一句大家經常說的老話,一個時代真的結束了。
經銷商和廠商的利益是綁定的,不是萬不得已,不會“揭竿而起”,當然,也不會往死里搞,無外乎是找廠商談一些有利的政策。
所以,事情很快就平息了,保時捷中國發布了一個不知所云的聯合聲明,雙方握手言和。
保時捷所在競爭區間,過去可以說是神一樣的存在,沒有其他品牌能撼動。即便如此,都不能幸免,品牌高度往下一級的BBA,自然好不到哪里去。
5月29日,寶馬傳出消息,鑒于市場大背景和國產品牌的巨大沖擊,決定給寶馬4S店開出多項大幅度補貼減免政策。
具體包括3%的價格折讓,幫助緩解現金流壓力,同時逾期付款違約利率降至2.5%,滯港車輛倉儲費降低50%。
寶馬的折讓早就開始,2023年上半年,一臺國產寶馬車型折讓5000元,一臺進口寶馬車型折讓8000元。
進入2023年下半年,市場進一步惡化,寶馬加大折讓力度,國產和進口寶馬的折讓都變成了12000元。
現在出臺3%的折讓,意味著一臺X6的折讓,可以達到1.8萬,一臺5系最高折讓可以達到1.5萬,給經銷商和市場的讓利進一步加大。
寶馬官方讓利,說到底是價格守不住了。
比如寶馬i3 35L,標價35.39萬,優惠完18.96萬,優惠高達16.43萬元。這是什么概念,相當于寶馬打五折多賣車。原來,寶馬也會打骨折的。

進店量一降再降,說白了就是消費萎靡。同城4S店沒辦法,開始惡性比價和搶客,撬客價達到5000元。
奔馳也好不到哪里去,以最好賣的E級為例,去年12月上市時,一分錢優惠都沒有,現在優惠高達8萬。
純電動車是所有合資品牌的墳墓,豪華品牌更甚。奔馳EQE,定價47.8萬元,能優惠20萬,優惠后27.8萬元。奔馳也打骨折了!

即使品牌力強如BBA,在購買力大幅度下滑面前,簡直不值一提。所以,品牌力不如BBA的,只要不至于倒下,趕緊降價吧,不打價格戰過不了這一關。
企業要有競爭力,無外乎兩個東西:一個是獨特性,人無我有;另一個是成本低,價格低。
保時捷、奔馳、寶馬、奧迪,過去占據獨特性,品牌高度和技術高度,帶動了產品力,進而拉動銷量。
不過,隨著電動化、智能化崛起,豪華品牌的技術高度在快速的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國產新能源車。通過電動化的技術路線,在產品上為客戶提供了與傳統品牌車同級別的體驗。
十年前,國產車15萬都算是一個頂峰,敢把價格往上定的品牌不多。現在的國產品牌,30萬、40萬隨處可見,直接沖擊了傳統燃油時代的豪華車。
更致命的是,國產品牌成本低。德系豪華品牌最大的優勢,無外乎是品牌力,國產品牌通過智能化,以及更高的配置、內飾、用料、服務,拉平差距。
消費者只要出現在兩者之間的選擇搖擺,就說明德系豪華已經失去權重,國產品牌獲得從未有過的機會。
過去站得有多高,摔得就有多重。基于德系豪華品牌過去的風光程度,現在說崩塌也不為過。雖然現在市場很卷,大家日子都不好過,但中國品牌相對在上升,未來,中國豪華品牌和BBA平分秋色也不是不可能。
說起卷,盡管德系豪華車在資金上更充裕,但從心里落差上看,他們可能更難受。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