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串燒《繁花》金曲,香港弦樂團在弓弦之上重溫1990年代
“《繁花》當時太火了,為什么這么火?我們開始研究,發現劇情和香港有微妙的聯系,還用了很多誕生在香港的歌曲。”香港弦樂團藝術總監姚玨于是決定,將熱播電視劇《繁花》里的金曲做成串燒。
10月28日晚,香港弦樂團帶著“繁花金曲串燒”亮相上海國際藝術節的“藝術天空”,在弓弦之上重溫1990年代流行金曲。

香港弦樂團快閃
當天下午,一支弦樂四重奏提前走進衡復音樂街區,在見證上海百年繁榮演變的黑石公寓面前,來了一次音樂快閃。
《繁花》以王家衛獨特的鏡頭語言講述了大時代下的“上海往事”,而劇中數十首1990年代的流行金曲更是“點睛之筆”。從深入人心的片頭主題曲到《偷心》《再回首》……劇中的一首首歌曲,經由四位演奏家之手響徹耳畔,又將人重新拉進火熱的劇情之中。
《繁花》之外,四位演奏家又動情奏響“顧嘉輝金曲回聲”。《上海灘》《當年情》《萬水千山總是情》……這些經由“港樂教父”顧嘉輝作曲的流行歌曲,也勾起了無數人的回憶。一位路過的金發姑娘受現場氛圍感染,忍不住跳起舞來,逗得人哈哈笑,連連送上暖心的掌聲。
“《繁花》在香港反響很熱烈,很多朋友跑來問我,那個年代的上海是什么樣的,我還得跟他們一句句解釋。”上海出身的姚玨笑說。穿著旗袍、踩著高跟鞋,姚玨早年和很多香港歌手合作過,還拉過張學友的歌。與流行音樂的觸電,也讓她找到了古典音樂親近大眾的突破口。

香港弦樂團快閃
姚玨曾經求學于上海音樂學院附中,從小在衡復音樂街區長大。“這一片以前是跳水池,是我學游泳的地方。”姚玨指著黑石公寓對面的上海交響音樂廳說。
16歲時,姚玨遠赴美國求學,先后在舊金山音樂學院、茱莉亞音樂學院深造。畢業后,她以獨奏家的身份活躍于世界舞臺。去到香港后,她擔任過香港演藝學院校董會的成員和學術事務委員會主席,也正是這段經歷讓她萌發了創立一支樂團的想法。
“十多年前,偌大的香港只有香港管弦樂團和香港小交響樂團。”姚玨說,香港演藝學院每年都有大量音樂專業學生畢業,全都涌向這兩支樂團,名額卻十分有限,絕大多數人只能去教書謀生,“站在舞臺上展示自己的才華,才是他們理想的歸處。”
2013年,香港弦樂團成立,創始團員11人。樂團立下兩項宗旨:為香港本地的青年音樂家提供舞臺;把音樂的快樂和能量帶到香港的每個角落。
姚玨發現,香港的市場并不缺好的古典樂團,香港弦樂團必須另辟蹊徑,走出自己的路。對民謠、流行歌曲進行改編,甚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創新表達,成為樂團的藝術底色。另一方面,樂團每年都有兩場和管弦樂團合作的音樂會,提升樂手演奏技藝的同時,也為樂團積累了更多古典曲目。

香港弦樂團亮相“藝術天空”
今年10月到12月,邁入第二個十年的香港弦樂團,開啟內地巡演,音樂足跡包括青島、上海、廣州、昆明、成都、西安、中山、珠海等14座城市。
巡演節目單中除了“繁花金曲串燒”“顧嘉輝金曲回聲”,還有樂團委約葉國輝創作的《粵劇幻想曲》和浸潤了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放馬山歌》《清平調》,以及維瓦爾第、達格·維倫等西方作曲家的古典之聲。
在創始人姚玨看來,這樣的曲目設計充分展現了香港弦樂團的特色與個性。“作為香港的樂團,我們要盡情展現香港融貫中西的多元文化,以及充滿活力、銳意創新的一面。”姚玨希望,樂團的每一次演奏,每分每秒都能抓住觀眾的心,也能讓人看到樂團的更多色彩。
上海是香港弦樂團巡演版圖中的重要一站。“上海是我的家,能帶著自己創辦的樂團參加上海國際藝術節,很有意義。”這些年,姚玨發現,家鄉的變化太大了,音樂的氛圍也很濃,很多好項目涌進上海,而她也經常被攪動心扉,專門從香港跑過來聽。
“香港和上海之間有密切連接,兩個城市應該有更多交流,也希望下一代的年輕藝術家之間密切對話,盡情發揮他們的才華。”姚玨展望說。

姚玨(中)和香港弦樂團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