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法同“新”:“中法60年·建筑師圓桌對談”在景德鎮舉辦
“行于九域,施及外洋”。
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城市,千年瓷都景德鎮,一直是中西交流的要地。值中法建交60周年之際,10月24日,在法國駐華大使館的支持下,以“建筑語境與城市更新”為主題,“中法60年·建筑師圓桌對談”在景德鎮舉行。本次活動由天津大學主辦,天津大學建筑學院、中法文化遺產與城市研究中心承辦,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景德鎮陶文旅集團、北京華清安地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協辦,旨在進一步推動中法文化交流,共同探討新時代中法城市保護與更新的挑戰與機遇。

作為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景德鎮2021年入選全國首批城市更新試點名單,涌現了一系列具有影響力的城市更新樣本,其中,“景德鎮陶溪川文創產業園保護更新”獲得澎湃新聞“2023年度特別案例·城市更新高質量發展榜樣”。
法國駐華大使館技術合作專員歐洛朗在致辭中表示,陶溪川文創產業園體現了景德鎮在保護千年文化遺產的同時,通過工業遺產再利用,在發展文創產業振興經濟方面做出的努力,非常榮幸在這一場所進行一場中法兩國城市更新的交流與探討。歐洛朗指出,中法兩國的城市面臨相同的歷史文化保護與再利用的命題,法國大使館通過組織各種活動不斷加強兩國交流,如于今年舉辦“城市互聯——中法當代建筑展”,并將繼“150位中國建筑師在法國”項目后,計劃推出“150位中國規劃師在法國”項目。

歐洛朗
景德鎮陶文旅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子力在致辭中表示,這是他今年第二次參與中法60周年的交流活動,喚起了他對法國瓷都利摩日的想念,20多年前,景德鎮和利摩日就展開了友好交流,而如今,景德鎮終于也擁有了和利摩日相仿的美麗、愜意、松弛的狀態。劉子力回憶了2012年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張杰帶領團隊在景德鎮進行調查研究,花了3個月時間對于老城及老城周邊的工業遺產進行了價值評估、歷史評估、文化評估,景德鎮從此進入一條與世界接軌的、正確的遺產保護之路。用十幾年的時間從一個臟亂差的產業衰退的城市,蝶變為與利摩日一樣令人向往的城市,劉子力總結了四條經驗:空間的保護利用、產業的選擇、社群的重構、文化的重塑。

劉子力
包贊巴克建筑事務所首席設計師及創始人、社會學家伊麗莎白·德·包贊巴克在演講中分享了她的城市更新實踐。她在法國尼姆斯設計的羅馬歷史博物館位于羅馬圓形劇場對面,橫跨在羅馬城墻的廢墟上。為了讓新建筑在擁有2100年歷史的老建筑面前同樣具有強烈個性,她以方形的設計去回應競技場的圓形體態,以平行的線條去對話競技場的垂直線條。建筑物的底部是一個考古花園,也向公眾開放,加強了博物館和周圍城市結構之間的聯系。現在這個博物館每年有100萬游客,已經成為社會、歷史、經濟生活的中心。
直向建筑創始人/主持建筑師、法國建筑科學院外籍院士董功在演講中表示,在陶溪川可以非常明確地感受到,當城市的建設對這個城市的格局和歷史遺存足夠尊重,經過足夠長的時間,這種作為能夠給予的回報。董功將尊重的理念進一步延伸,認為有價值的遺存不僅僅是物體的空間,也包括這個城市中各種自然之物,并付諸陶溪川川上行酒店的設計。董功認為,在城市更新的項目中,建筑需要去面對很多真實的具體的限制,在此背景下,它的姿態往往與城市形成和諧的關系,也就是說,建筑從一個占領者變成一個環境的協調者,這可能是在全球目前建筑視野下的一個方向。

董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建筑學院教授、陜西省古跡遺址保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劉克成在演講中介紹了景德鎮設計學院老工業廠房改造項目。作為陶溪川文創產業園的二期,該項目以景德鎮十大瓷廠為民瓷廠為主,在一期將宇宙瓷廠轉型升級為“國際范、跨界經營”的文化創意街區的基礎上,二期定位為改變景德鎮未來年輕一代人口結構、文化結構的大學城,大學城原規劃為4所學校,在劉克成設計的學校中,校園的生活會與工廠的歷史彼此映照,工廠一位全國勞模在退休時,其在廠房中走過的路程已經相當于環繞赤道一周,劉克成沿著她曾經每日途經的路線設計了空中廊道,并將以語錄等形成與歷史的對話。

劉克成
法國波爾多國立高等建筑與景觀學院院長法比安·安塞爾在演講中指出,城市更新這一段表達有兩個潛在的概念:在城市中改造城市,不能搞擴展性的建設;在轉型的同時,要保護現有城市的全部或者部分,比如北京的中軸線。從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70年代,法國經歷了一個經濟快速增長的時期,法比安·安塞爾總結了在該時期法國城市更新的5種形式:拆除貧民區、老舊經濟活動用地城市化、空閑地塊城市化、建設新城、住宅區拓展。法比安·安塞爾謙遜地表示,法國有悠久的歷史及創新的精神,有很多成功經驗,也有很多失敗的教訓,中國的同行們完全可以創造出自己的城市更新策略。

法比安·安塞爾
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張杰在演講中回顧了陶溪川的13年更新之路。做過十幾年瓷廠廠長的劉子力在2011年冬找到張杰,當時他曾管理的14座工廠都已倒閉,擔負著5萬下崗工人的生計,試圖為衰敗的片區找到一條文旅轉型之路。張杰抓住了“北京有京漂、清華大學有校漂、景德鎮有景漂”的信息,鎖定景漂這一群體,從社群需求出發振興城市經濟。經過十幾年的有序推進,張杰表示,如今景德鎮呈現詩意的景象非常接近其2012年做城市規劃、城市設計想象愿景的一部分。張杰強調,從陶溪川到陶陽里,城市更新的目的是打破很多工廠封閉的狀態,使高大上的藝術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張杰
包贊巴克建筑事務所首席設計師及創始人克里斯蒂安·德·包贊巴克以視頻的方式發表演講。這位1994年普利茲克獎獲得者表示,城市向我們講述著時間的故事,向我們展示了祖先所做的一切,以及我們正在傳承給后代的一切。城市如同隱匿的日歷,因為它能夠激發我們對新事物的熱情,通過它的歷史延續給予我們安慰。通過分享他在法國的兩個案例,克里斯蒂安·德·包贊巴克表示,場地給了我們一些僅憑規劃所無法獲得的一些想法,場地向我們建議了美學解決方案以及實用的解決方案。
天津大學建筑學院教授、黨委副書記張春彥擔任本次活動的主持人,他指出,法國很早就制訂了關于城市更新、城市復興的法律法規,這對中國有很大的借鑒意義。張春彥表示,克里斯蒂安·德·包贊巴克特別贊同法國以開放整個街區來更新城市結構,這與張杰大師在景德鎮陶溪川項目中從廠區到街區的“演進”不謀而合。

張春彥
在張春彥的主持下,伊麗莎白·德·包贊巴克、亞歷山大·莫伊塞等中法建筑師就景德鎮更新感受展開圓桌討論。法國事務所AAUPC中國總代表、中國子公司總經理李勝用法語的“吸引力”和“交替”來形容景德鎮的更新;法國波爾多國立高等建筑與景觀學院教師、景觀規劃設計師紀堯姆·杜哈梅爾表示,景德鎮的更新不僅對這個城市及全地域的發展都是有好處的,而且是在歷史的發展框架當中也是非常棒的;法國VP建筑設計事務所集團合伙人宋國鴻表示,在景德鎮看到有這么多建筑師用心地做項目,期待國內其他城市有越來越多類似作品出現;法國波爾多國立高等建筑與景觀學院教師、城市規劃師紀堯姆·杜哈梅爾談到了圍繞城市更新的爭論,如要保護的對象是什么,哪些東西保護下來是有意義的;天津大學建筑學院教授、風景園林系副系主任胡一可指出不要再以上帝視角看,而是要以自己的肉身來感受項目;天津大學建筑學院副教授范西蓮認為不僅要從國家的層面,還要從地方的層面、居民的層面來審視問題;天津大學建筑學院副研究員彭亮提到,通過一期、二期不同的發展階段所對地方產生的影響,可以看到城市更新隨著時間慢慢發酵的過程。

最后,在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規劃師劉巖的主持下,圍繞中法建筑語境下的更新難點與策略、中法城市更新中的新現象與新思考,伊麗莎白·德·包贊巴克、法比安·安塞爾、張杰、劉克成展開精彩討論。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