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019歐洲有這些藝術盛事:包豪斯百年、達芬奇五百年……
從包豪斯創立百年、到雷諾阿去世百年、倫勃朗350年、達芬奇500年……2019的歐洲因為這些藝術史上赫赫有名、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人和事而迎來多場藝術盛事,“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kxwhcb.com)梳理2019年即將發生的紀念性的藝術藝術活動和展覽:
荷蘭

倫勃朗?哈爾曼松?凡?萊因(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1669)去世已有350年。

倫勃朗年少成名,惟半生潦倒。其作品在他在世時即享有盛名,幾乎當時所有重要的荷蘭畫家都出自他的門下。倫勃朗的頂峰之作當屬肖像畫包括自畫像以及取自圣經內容的繪畫。他的一系列自畫像如同一部獨一無二的自傳,畫家的自我審視真誠而不矯飾。

在倫勃朗的作品中,明暗對照法得到了充分的運用,著重捕捉光線和陰影的繪畫技術讓人物栩栩如生,他的光也被成為“地窖之光”。與同時代的畫家不同,倫勃朗表現的并非是人物的美貌或財富,而是經過深刻洞察后的人性與內在心理。寫實的呈現方式,毫不掩飾時間與歲月在模特身上留下的印記是倫勃朗作品的一大特點。他的作品題材多樣,從經典的歷史場景,故事傳說到日常生活場景與人像。倫勃朗一生留下600多幅油畫,300多幅蝕版畫和200多幅素描,幾乎畫了100多幅自畫像,而且幾乎他所有的家人都在他的畫中出現過。

荷蘭九個城市將陸續開展為期一年的紀念活動,其中最重要的是荷蘭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的展覽“倫勃朗和荷蘭黃金時代”(2019年2月15日-6月10日),展覽將展出其22幅油畫、60幅繪畫稿和300幅版畫,這也是迄今為止在單一展覽中呈現倫勃朗藝術最多、最全面的一次。在今年晚些時候(2019年10月11日-2020年1月19日)將有一個倫勃朗和委拉斯開茲的合展,在倫勃朗故居博物館也將陸續推出3個展覽,通過城市檔案講述倫勃朗的個人故事,其中第一個展覽,“倫勃朗的社交網絡”已經開始,并將持續至4月7日。
在海牙,皇家莫里茨美術館(Mauritshuis)展出的是被歸于倫勃朗名下的18幅作品;此外,在萊頓德萊因塔爾博物館(Leiden’s Museum De Lakenhal)將展出年輕的倫勃朗在1624-1634創作的作品(2019年11月3日-2020年2月9日);弗里斯博物館(Fries Museum)將有一個展覽獻給倫勃朗的妻子薩斯基亞。該展覽也在德國和英國巡展。

達?芬奇 500年
意大利,法國,英國

作為文藝復興最重要的藝術家,達?芬奇(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逝世500年,引來歐洲博物館競相紀念,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在文藝復興發生地意大利,其中在米蘭盎博羅削圖書館將其收藏的達?芬奇手稿為線索,以4個展覽講述達?芬奇在藝術、科學、土木工程等多方面的成就。4月佛羅倫薩的伽利略博物館,以及達?芬奇出生地的倫納迪亞諾博物館也將推出相關展覽。

在英國,達?芬奇的550件圖紙將于2019年2月1日-5月6日在12座城市巡展,隨后將與5月24日在白金漢宮的女王畫廊、11月22日在愛丁堡的女王畫廊舉行。在秋季的巴黎盧浮宮,也將盡可能多的展出17件達?芬奇或歸于其名下的作品。

達·芬奇常常被描述成一個博學者中的典型、一個有著“不可遏制的好奇心”和“極其活躍的創造性想象力”的人。他被廣泛地認同為迄今為止最偉大畫家之一,或許他還是所有人中擁有最多不同類型的天賦的人。按照藝術史學者海倫·加德納的說法,他的興趣到達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范圍和深度,而且“他的思想和人格似乎是超出常人的,而他本身卻是神秘又疏遠”
德國

1919年,沃爾特·格羅皮烏斯在德國創立革命性藝術學校, 雖然于1933年關閉,但包豪斯是迄今為止最具世界影響力的設計院校,它定義了一個時代,可謂現代建筑與設計的象征。這個名字不僅是名詞,也同樣被當作形容詞來使用,例如包豪斯風格、包豪斯面貌。今天距離它創立已有一個世紀之久。這場“現代主義運動”已然成為了歷史的一部分,并依然深刻地影響著當下。
目前,包含音樂會、戲劇和虛擬現實裝置項目的“包豪斯100年”系列活動開幕慶典已于柏林藝術學院舉行,但在德國,乃至歐洲包豪斯和現代主義建筑遍布,4月的魏瑪和9月的德紹、柏林三個新開幕的包豪斯博物館也將分別推出紀念展。
西班牙

1819年11月19日。普拉多博物館(Museo Nacional del Prado)在西班牙馬德里,如今是該國最大的美術館,收藏有從14世紀到19世紀來自全歐洲的繪畫、雕塑和各類工藝品。
普拉多博物館繼承了皇室珍藏,在19世紀末期就被譽為“世界四大美術館”之一。然而由于西班牙在20世紀的政治動蕩,其收藏增長緩慢,逐漸被不少博物館在總量上超越。但是普拉多擁有的杰作數量卻是后來者無法企及的,除了涵蓋歐洲所有流派和所有名家之外,還幾乎囊括了戈雅的全部精品。此外還有眾多西班牙本土畫家的代表作在這里集中展示。
在開幕200年之際,博物館也推出一系列紀念活動,包括對西班牙文藝復興畫家埃爾·格雷考和西班牙巴洛克時期畫家巴托洛梅·埃斯特萬·牟利羅回顧展(至3月10日),以及巴托洛梅·貝爾梅霍、委拉斯開茲、賈科梅蒂等畫家的展覽。
庫爾貝200年
法國
1819年6月10日,讓·德西雷·庫爾貝(Gustave Courbet)出生于法國杜省奧爾南,這座法瑞邊界的小鎮因為有這一位現實主義畫家而名聲大振,甚至被叫做“庫爾貝鄉村”。

這位農場主的兒子,在1839年去往巴黎學習法律,常到盧浮宮觀摩大師們的繪畫,并在父親的支持下改學繪畫。1849年,他回到家鄉,創作了《碎石工》(二戰期間被毀)、《奧南的葬禮》等如實反映生活的作品,成為現實主義藝術的領導人,他堅決反對舊的傳統觀念和習俗,成為背叛傳統畫派的新一代藝術家的領袖。
在他的名畫《畫室》畫出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的人物,還包括自己和模特。

他拒絕了拿破侖三世授予的榮譽軍團十字獎章,使他的人氣大增,1871年成立巴黎公社后,他被選為公社委員。巴黎公社失敗后,他被判決他入獄6個月并賠償30萬法郎,為躲避這筆債款,出獄后他只好逃亡國外,于1873年流亡瑞士。在瑞士死于飲酒過量造成的肝硬化。

為紀念庫爾貝誕辰200周年,他的家鄉將推出系列畫展,“庫爾貝回顧展”“庫爾貝-費迪南德·霍德勒”將陸續推出,中國畫家嚴培明將在庫爾貝工作室駐地,小鎮也將在2019年8月17日、18日兩日舉行以庫爾貝為主題的自行車比賽。
英格蘭

約翰·羅斯金(John Ruskin,1819年2月8日-1900年1月20日)是英國維多利亞時代主要的藝術評論家之一,也是英國藝術與工藝美術運動的發起人之一。
他寫作的題材涵蓋從地質到建筑、從神話到鳥類學、從文學到教育、從園藝學到政治經濟學包羅萬象。他的寫作風格和體裁同樣多變。羅斯金寫過從隨筆到專著、從詩歌到演講、從旅行指南到說明書、書信甚至到童話。早期較為刻意精雕的寫作風格,后來由較為平順的風格取代,以便能夠更有效率地傳遞他的思想。在他所有的作品中,他無一不在強調自然、藝術和社會之間的聯系。他本身亦為天才而多產的藝術家,以描述細節的水彩和素描研究巖石、植物、鳥類、風景、建筑結構和裝飾。
羅斯金在19世紀上半葉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都具有高度的影響力。之后經歷一段影響力下滑的時間后,到1960年代,在許多羅斯金學術作品的出版和研究后,他的影響力又重新建立。羅斯金的著作第一次受到重視是因為Modern Painters (1843)第一卷的出版,在此出版中羅斯金認為特納的藝術宗旨為“自然的真實”。從1850年代起,他推崇受他思想深厚影響的前拉斐爾學派藝術,并將注意力放到政治和社會焦點。他是牛津大學第一位Slade Professor of Fine Art也在牛津成立了羅斯金繪圖學校;1871 年,他開始了名為Fors Claviegera(1871-1884)的寫作。這部極度個人化和復雜的作品,他稱之為“寫給英國工人的信”,羅斯金建構了他理想社會的原理原則,最后,羅斯金建立了關心藝術和鄉村經濟生活的圣喬治公會,該基金會今日仍運作中。
在這一年中英格蘭布朗特伍德全年都有展覽,在他坎布里亞郡故居博物館中將陳列他的服裝、日本收藏、以及他對地質的興趣,還有一個專門討論英國畫家特納的展。2月8日,羅斯金的生日那天,在牛津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和倫敦皇家藝術學院會舉行與羅斯金相關的植物講座和讀書會。此外,Two Temple Place、 謝菲爾德千禧畫廊、約克美術館、等都有相關展覽。
老彼得·勃魯蓋爾 450年
比利時
2019年9月9日是老彼得·勃魯蓋爾(Pieter Bruegel de Oude,約1525年-1569年9月9日)去世450年的日子,他是文藝復興時期布拉班特公國的畫家,
專長于描寫居住鄉間的鄉民生活,相較于當時風行的意大利畫派,他以簡明的手法創作,其中影響他最深刻的,當屬古荷蘭畫家耶羅尼米斯·博斯。因此,勃魯蓋爾的昵稱為“農夫勃魯蓋爾”,以區別其他勃魯蓋爾家族成員。

他的長子小彼得·勃魯蓋爾(Pieter Brueghel the Younger,1564年)及老揚·勃魯蓋爾(Jan Brueghel the Elder,1568年),后來皆成為畫家。

在西方社會,勃魯蓋爾是第一批以個人需要而作畫的風景畫家,跳脫過去藝術淪為宗教寓言故事背景的窠臼。在1565年的冬季風景畫,是當時中世紀正處于小冰期的明確證明。1569年,老勃魯蓋爾長眠于布魯塞爾小堂教堂。

在他去世450年后,布魯塞爾比利時皇家圖書館的所藏全套勃魯蓋爾銅版畫將在洛林查爾斯宮(2019年10月15日-2020年2月16日)展出; 在比利時布魯塞中世紀的城堡大門哈萊門(Hallepoort )會開啟可以追溯到16世紀的虛擬現實之旅;在安特衛普的Museum Mayer van den Bergh將展出新修復完成的Dulle Griet。

雷諾阿 100年
法國
2019年12月3日是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阿(Pierre-Auguste Renoir)去世百年,為此法國蒙馬特博物館、雷諾阿花園、塞納河畔的河流畫廊(MuséedelaGrenouillère)等帶有雷諾阿地標性質的地點串聯。
雷諾阿以人物畫出名,這之中又以畫甜美、悠閑的氣氛還有豐滿、明亮的臉和手最為經典。印象派風格的雷諾阿,其特色在描繪迷人的感覺,從他的畫作中你很少感覺到苦痛或是宗教情懷,但常常能感受到家庭的溫暖。雷諾阿認為繪畫并非科學性的分析光線,也并非巧心的安排布局,因為繪畫是要帶給觀者愉悅,讓繪畫掛置的環境充滿了畫家想要的感覺。

雷諾阿最初的作品受到歐仁·德拉克羅瓦與讓-巴蒂斯·卡米耶·柯洛的影響。他也很佩服居斯塔夫·庫爾貝和愛德華·馬奈的風格,而他的早期作品將他們的風格融合其中。同時,雷諾阿也欣賞埃德加·德加的運動感。
他早期的成熟作品是典型的印象派風格,描述現實生活,并充滿了閃閃發亮的色彩和光線。然而,到了19世紀80年代中期,他打破了之前的風格,采用一個更加具有紀律性的技術來描繪人物畫,特別是女性。
雷諾阿于1881年意大利之旅中,看到拉斐爾和其他文藝復興時期大師的作品,也使他確信之前的呈現方式有誤。他在未來的幾年中,其畫作風格更加銳利,試圖返回古典主義風格。這段時期有時被稱為“安格爾時期”,他專注于繪畫,并強調外部的輪廓。

1890年后,他又改變了畫作風格,再次返回到早期作品的風格。從這個時期開始,他集中注意在裸體和家庭場景畫。
如今在法國埃蘇瓦埃的文化中心Du c?té des Renoir,將會舉行有關于藝術家生活和工作的永久性展覽,其中會包括雷諾阿的工作室,以及激發了繪畫靈感的花園。雷諾阿在法國里維埃拉的Cagnes-sur-Mer度過了他生命的最后12年。如今是雷諾阿故居博物館,里面布置有家具,14幅畫和30件雕塑。

注:本文部分信息來自于《衛報》《2019歐洲十大藝術盛事》,作者為Rachel Dixo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