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老年人,盯著霸總看啥?
老人們,真是短劇新韭菜嗎?
中老年霸總,真的威力無窮嗎?
近來,短劇市場迎來一波中老年熱。中老年劇在短劇榜單中紛紛“屠榜”。

某短劇熱度榜中,《閃婚老伴是豪門》上線后連續五日霸榜第一,抖音話題量已超23億。
《閃婚五十歲》《老炮兒之上陣父子兵》的抖音話題量也分別達6億、3億左右。
中老年題材的爆火,轉變了短劇行業的業內觀念:小鮮肉變成“老霸總”,同樣能成為“流量密碼”。
即便女主角換成了近50歲大媽,霸總套路依然頗具吸引力。
《保潔老媽無極歸來》中,27歲霸總與45歲保潔大媽相遇,非她不娶。
狗血的是,這個大媽還是霸總爸爸初戀、媽媽情敵。
結局更是離奇,大媽反轉逆襲,原是深藏不露的世界首富。
其中,剩女歧視、兒女欠債等矛盾被無限放大,當男女主角一方幾乎自暴自棄時,總有一個天降總裁或大佬,瞬間擺平所有困難。

全程巴掌扇得“啪啪”響,虐點與爽點齊飛,讓人欲罷不能。
中老年市場成為了短劇行業新的“流量藍海”。
然而,在這股熱潮背后,隱藏的卻是中老年人被資本圍獵、被套路消費的嚴峻現實。
有研究機構發表的報告顯示,在其調研的1022名短劇和微短劇用戶中,約有一半人群年齡在40歲以上,60歲及以上用戶占比12.1%。
可見,中老年群體,尤其是時間相對寬裕的老齡群體已經成為短劇的重要用戶。
老年人瘋狂追劇和花錢刷劇的新聞,層出不窮。
據潮新聞,家住浙江杭州的小張說,最近,他的媽媽“瘋”了。
為了追《保潔老媽無極歸來》,小張年過半百的老母親,接連不斷地砸進數千元看劇。
短劇癲狂,怎么就收割中老年人了?
霸總短劇有什么魔力,讓老年人們盯著看?
“中老年霸總”短劇,是否會成為一種長期流行的內容類型?
隨著越來越多跟風者出現,“中老年霸總”短劇題材有哪些風險需要警惕?
對此,財聯社記者崔銘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本猴以為:
并非短劇盯上老年人,而是又回來收割老年人了。
短劇興起之初,其實主要受眾群恰恰是閑暇時間較多卻不樂意追劇的中老年人。
究其所以,恰恰是從影視劇到網綜,都以年輕人特別是Z世代為主要目標受眾。
而短劇爆發之后,大量進入者繼續選擇中青年人群為目標受眾,再次冷落中老年人,反而讓曾經的流量池成為了新的藍海。

中老年霸總這類題材,確實較之短劇興起之初偏中青年、但中老年可以接受的爽文短劇,進行了迭代。
但究其實質,依然是爽文短劇的中老年版,即:
故事劇情和人物往而立之年以后上靠攏,屬于短劇在霸總題材已經不再被年輕人喜好后的再次垂直細分。
這種迭代,也會伴隨著中老年受眾對霸總題材的審美疲勞,而讓制作者在當下短劇更多的垂直細分題材中,繼續選擇“中老年化”的可能。
特別是武俠等1980年代風靡一時電視劇類型,完全可能通過仙俠題材的再包裝,成為下一個爆款放下。
因此中老年霸總短劇未必常青,但針對中老年的短劇垂直細分,則會繼續流行。
同時,中老年霸總短劇,勢必會此前霸總短劇的重蹈覆轍,在受眾審美疲勞后,通過更加奇葩乃至三俗的故事去煽情和引流。
需要注意的是,過度的爽文,盡管當下可能給處在人生后半段、未必志得意滿的部分中老年人帶來一定的情緒價值和心理代償。
但由于其過度渲染奇幻、奇特和奇葩的劇情走向,也可能會對中老年人看似早已穩定的三觀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甚至潛意識中效法短劇中的行為,而引發一些家庭如婆媳不和、社會如職場內斗等諸多矛盾。
目前而言,中老年霸總短劇,最需要規范的依然是題材,即:
不要過度渲染所謂的社會矛盾、階層矛盾,以及過度用“奇遇”來造成一種虛幻的假象。
其創作依然只能是源于現實、高于現實,但不能脫離現實。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