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釋新聞|劉士余新履職的供銷總社是個什么單位?
“國是直通車”微信公號1月26日消息,1月26日,劉士余卸任證監會主席后,赴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擔任黨組副書記。
下午3點41分左右,身著米黃色風衣的劉士余在向證監會新任主席易會滿交接完工作后,乘車抵達了中國供銷集團大樓門口。下車后,在一眾身穿黑色西服的供銷總社領導迎接下,走入了大樓會議中心。顏色的差異,讓劉士余格外亮眼。
由于劉士余在任證監會主席期間,中國股市波動較大,引起輿論熱議,這讓他的職位更替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也自然成為媒體追逐的目標。
當日下午,大量提前獲知任免消息的京城媒體,不約而同地派記者兵分證監會和供銷總社兩路一探究竟,并對現場消息實時網絡直播。
在中國供銷集團大樓門口,有記者看到劉士余下車后,高喊:“劉主席,你對自己在證監會的工作滿意嗎?打幾分?”劉士余扭頭看了一眼記者,沒有作答,快步進入了供銷集團大樓。
4點整,在這里召開的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干部大會上,劉士余正式上任。這次會議由供銷合作總社黨組書記、理事會主任王俠主持。
會議大約開了半個小時左右,4點35分,劉士余走出大樓,乘車離開了供銷集團大樓。
浮沉供銷社
對于劉士余的新崗位,很多人覺得意料之外。因為提起“供銷社”,多數人腦中都會浮現“計劃經濟”的畫面,與劉士余以前的崗位匹配度并不大。
但也有人認為這一調動是在情理之中。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是全國供銷合作社的聯合組織,由國務院直接領導,正部級單位。總社設立理事會、監事會,實行理事會主任負責制。
的確,與共和國相差一歲的供銷社確實是計劃經濟的產物,1950年7月,中國成立了中華全國合作社聯合總社,統一領導和管理全國的供銷、消費、信用、生產、漁業和手工業合作社。4年后,更名為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建立了全國統一的供銷合作社系統。
在計劃經濟年代,供銷社靠“統購統銷”幾乎包攬了中國幾億農民的買與賣。在供銷社,小到柴米油鹽醬醋茶,大到種子化肥燃料一應俱全,并且由于物資匱乏,很多物品都要憑票購買,限量供應。
當然,農民生產的農副產品也必須通過供銷社才能走向全國各地。靠著“統購統銷”在中國運行了幾十年的供銷社,可謂是一塊“金字招牌”。
改革開放后,中國走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供銷社喪失壟斷地位,由于運行效率低下、特權思想僵化、收購售賣態度傲慢,也就逐漸淡出了人們視線,但并沒有退出歷史舞臺。
1982年,在國家機構改革中,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第三次與商業部(現已撤銷)合并,但保留了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的牌子,設立了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理事會,保留了省以下供銷合作社的獨立組織系統。
但在實踐中,中國認為農村原來的走不通,還得走合作經濟。1995年,黨中央、國務院根據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深化農村改革的要求,從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需要出發,決定恢復成立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
一塊有待重新“擦亮”的招牌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高層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強調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繼續辦好供銷合作社。
尤其是2015年,以中共中央、國務院的名義,下發了《關于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對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作出頂層設計,這是1995年供銷總社恢復成立后,時隔20年再次以黨中央、國務院名義出臺文件。
如今的供銷合作社的地位雖無法與昔日計劃經濟時期相比,但正在呈上升趨勢。
在本月15日,中新社國是直通車參加的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第六屆理事會第七次全體會議(全國供銷社系統年度工作會議)上,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黨組書記、理事會主任王俠表示,2018年供銷總社全系統實現銷售總額5.9萬億元人民幣,實現利潤468億元,資產總額1.6萬億元。目前有基層供銷社3.2萬家,基本把中國的鄉鎮全覆蓋了。
此外,供銷社系統還在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打造“網上供銷社”。目前,全系統共發展電商企業1571家,將10萬多個基層網點改造為電商服務站,帶動1000多個縣、10多萬種特色農產品上線銷售,全系統電商銷售年均增幅超過30%,并整合線下物流資源,建設縣鄉村三級電商服務和物流配送體系,開展到鄉、進村、入戶的快遞服務,打通農村電商“最后一公里”。
王俠在這次會上說,通過深化綜合改革,供銷合作社的社會形象和影響力明顯提升,在“三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供銷社”的招牌正在被重新擦亮。
對了,在2015的《決定》中,還提到了供銷合作社系統要穩步開展農村合作金融服務,開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試點等內容。這與劉士余以前的工作崗位是相契合的。
現在,劉士余成為了重新擦亮這一招牌的重要力量……
(原題為《劉士余新履職的供銷總社是個什么單位?》)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