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看了福建永定剛結婚的新郎爭先恐后“被打”,誰還恐婚呀?

制圖@超級鄉村研究所
底圖/永定區融媒體中心 陳軍攝
福建,絕對是中國最有儀式感的省份之一。
可以這樣說,從年頭到年尾,但凡叫得上名號的節日,福建人一定會有相對應的民俗活動。
即便不是過節,他們在儀式性和傳統文化傳承方面的表現也相當突出。

福建土樓前的民俗活動圖源/永定區融媒體中心 陳軍攝
福建永定,客家故里。位于福建省龍巖市,其名取“永遠平定”之意。
這里不僅是客家人重要聚集地與集散地,還是世界文化遺產福建土樓的發源地和核心區,時至今日,仍保留著許多豐富多彩的客家民俗活動。

制圖@超級鄉村研究所
01 打新婚
在永定,有這樣一項民俗活動,讓人嘖嘖稱奇。
這就是有著500多年歷史,在永定區坎市鎮舉行的獨具特色的客家民俗活動——“打新婚”。
據傳,“打新婚”是為了喜祭盧氏的第五代開基祖“林婆太”,這位“林婆太”,年高百歲,兒孫滿堂。兒孫們為了圖個吉利,定于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一舉行“打新婚”活動,祈求人丁興旺、幸福安康。

打新婚圖源/永定區融媒體中心
打新婚怎么打?
首先要選出一名德高望重的福壽老人為“酒醉公”,負責敲打剛結婚的新人。據說,只要被這個酒醉公的面棰一打,來年可以喜得貴子!

酒醉公圖源/永定區融媒體中心 黃秋萍攝
通常,“酒醉公”會身著紅色唐裝,頭戴禮帽,腦后掛一張祭祀用的“血紙”,右手舉著一只面棰,用紅紙包著,寫有“早生貴子”4個字。
前一年剛結婚的新郎官們爭先恐后地請他“捶打”。

剛結婚的新郎官爭先恐后的請求被打圖源/北京發現紀實傳媒素材庫
“酒醉公”拿著面捶,從他們的左肩上輕輕滾打而下,再從下滾打上右肩,邊滾打,邊講些祝愿他們夫婦新婚添丁、幸福美滿的吉祥話。

酒醉公拿著面捶捶打新人圖源/永定區融媒體中心
“打新婚”這項民俗活動,參加的人不分男女、老少,只要是盧姓人都可參加。這一天,許多鄉鄰都回來湊個熱鬧,到處洋溢著濃濃的親情和祥和的氣氛。

熱鬧的打新婚現場圖源/永定區融媒體中心
02 作大福
從清乾隆54年(1789年)開始,每隔3年,在重陽節之后的農歷九月十一至十六,永定的百姓都要舉辦一場盛大的民間迎神盛會——作大福。
這一習俗在清朝康熙之前稱為“打醮(jiào)”,是民間開展的迎神賽會祈福活動,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習俗逐漸演變成了今天的“作大福”。

永定湖坑作大福圖源/永定區融媒體中心
“作大福”源于民間的祈福文化,也被稱為“做平安福”。
古時候,客家人以農業生產為主,算是“靠天吃飯”的營生。為了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六畜興旺,各村的村民會在秋天收獲之際聚在一起,拜祭祖先和天地,期盼“福氣”降臨。
所以,對于每家每戶而言,“作大福”是比過春節還重要的頭等大事。

作大福現場圖源/永定區融媒體中心 李藝爽攝
如此重要的民間活動自有一套約定熟成的流程。
一般來說,作大福的整個過程要持續六天,內容包括敬神、齋供、演戲、會客等。
作大福的活動內容包括敬神、演戲、會客等,整個過程持續六天。
第一天,會舉行迎神踩街活動,各村村民抬著“公王”(土地神)的牌位,依次起轎上路,前往大福場。霎時間,鼓樂喧天,火銃、鞭炮震天動地,隊伍浩浩蕩蕩,旌旗遮天蔽日,看熱鬧的人群熙熙攘攘,好不熱鬧。


迎神踩街圖源/北京發現紀實傳媒素材庫
待到各村的“公王”進了神臺,便可以開始上供了。
從第二天開始,各村輪流上供,每個村半天時間,上供的祭品包括青果、米糕等。上供是作大福期間的重要內容,這期間,大福場上夜夜演戲,熱鬧非常。


村民們正在上供燒香圖源/北京發現紀實傳媒素材庫
到了第五天,也就是農歷九月十五這一天,會迎來整個作大福的高潮——保生大帝出宮。
一大早,就有隊伍吹著喇叭、嗩吶,敲著大鼓、鑼鈸,護送“保生大帝”到大福場。
隨后進行開祭儀式,各村同時上供,主供全豬、全羊、全雞、全鴨。供場擺滿供桌,每兩戶人家共一張供桌。供桌上豬頭、肝花、雞鴨魚酒糕、糖果水果,應有盡有。 3


上供的供品圖源/北京發現紀實傳媒素材庫
最后一天,各村將“神靈”送回安奉,即表示“作大福”儀式結束。
“作大福”不僅僅是一場民俗盛宴,它更展示了客家人民豐富多彩的生活習俗,是客家人傳承了百年的信仰。

各村同時上供的壯觀場面圖源/永定區融媒體中心 熊川攝
03 走古事
走古事,也是一項傳統的客家民俗活動。
顧名思義,走古事就是將古代歷史上發生的事情以巡游演出的形式演繹一遍,整個過程有點像西方的圣誕節。
在永定,這是客家人每逢正月十五鬧元宵時的盛大活動,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熱鬧非凡的走古事圖源/永定區融媒體中心 熊川攝
走古事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裝扮古事棚(棚,為扮演古事的一個轎臺)。
每棚古事由村里的房族挑選身體健壯、膽量大的男童和女童,按戲劇內容裝扮,勾畫臉譜,身著戲袍,裝扮成主角人物。


兒童版的角色扮演圖源/北京發現紀實傳媒素材庫
古事棚的內容多以歷代傳說故事、戲曲及現實生活中人物或情節裝扮。
常見故事有魁星點燈、桃園三結義、五虎將、四進士、六國拜相、七仙女下凡、趙顏求壽、八仙過海等。
古事的表演形式也多種多樣,有徒步走的、板車推的、騎馬的、轎子抬的、三輪車踩的、轎車/小貨車裝扮成彩車載的,即傳統又現代。


八仙過海等走古事的題材圖源/永定區融媒體中心 熊川攝
古事走起來以后,場面相當壯觀,熱鬧非凡。
一百多年來,當地的老百姓通過這一盛大活動,表達了大家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美好心愿。


走古事是一項喜聞樂見的民俗活動圖源/北京發現紀實傳媒素材庫
其實,不論是 “作大福”“走古事”還是 “打新婚”,這些有意思的客家民俗都是當地百姓對傳統客家文化的堅守和傳承。同時,也表達了人們對天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希冀,和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如果有機會,可以到福建永定親身體驗這些民俗活動,絕對會讓你不虛此行。

永定民俗活動現場的供品圖源/永定區融媒體中心 黃秋萍攝
*部分素材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處理。
參考資料:
[1] 百度百科
[2] 福建永定:“酒醉公”手持搟面杖“打新婚”
[3] 風物 | 福建永定:福文化與做大福習俗
[4] 龍巖紀事 | 永定:撫市走古事
特別鳴謝:永定區融媒體中心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