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警惕“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髖部骨折也被稱為“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包括股骨頸、轉子間或轉子下骨折,死亡率已成為繼心腦血管疾病和腫瘤后的第三位老年人殺手。
髖部骨折的危害
其實,骨折并不可怕,骨折臥床治療期間發生的肺炎、褥瘡、泌尿系感染、深靜脈血栓形成、肺栓塞、心腦血管意外等多種危險的并發癥才是導致患者死亡的真正原因,所以才有了“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之說。近年來的國內外大數據統計,至受傷后1年左右,大約30%的骨折患者就因各種情況而去世。
為什么老年人容易發生髖部骨折
老年人較高的跌倒概率是造成髖部骨折的主要危險因素。隨年齡增長,人體骨質疏松發生率升高,骨質變脆,更易發生骨折;肌肉彈性、神經調控能力、反應能力下降,引起肌肉力量及協調性降低、平衡能力明顯下降;長期的高血壓、糖尿病等內科疾病用藥,導致平衡肌下降;青光眼、白內障等視力因素,導致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視覺判斷偏差,面對坡道、臺階更易摔倒。以上普遍存在的跌倒風險,結合老年人獨有的骨骼、肌肉特性,使得老年人無法有效抵御髖部的有害應力,因此無需大的暴力即可引起骨折,例如平地跌倒、床上跌下、下肢的突然扭轉,甚至是無明顯外傷的情況下即可發生髖部骨折。
老年髖部骨折為什么要積極手術
許多老百姓認為,“ 傷筋動骨一百天” ,覺得躺著多休息就好了,尤其是年紀太大的患者。與其把老人送到醫院挨一刀子,還不如在家悉心照料著。而在很多老人的觀念里,動手術也是很折騰、很受罪的事,一定疼得要命。基于各種原因,很多老人耽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機。另外,長期臥床很容易使壓瘡、肺炎、泌尿系統感染等一系列并發癥找上門……其實,高齡早已不是最大的手術禁忌,早期手術治療,可減少因長期臥床造成的并發癥,降低致死率和致殘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所以老年髖部骨折手術更多的是“救命”的手術,不單單是治療骨折。那么,手術真的會很痛嗎?其實不然!我們創傷骨科ERAS病房廣受好評!
老年髖部骨折急診處理
急診應盡早評估,盡快收住院,部分醫療結構已設立老年髖部骨折急診綠色通道,建立標準化術前評估流程。患者在急診診療期間,應評估患者生命體征,關注容量狀況必要時口服或靜脈補液,進行鎮痛,壓瘡預防,保暖等處理。推薦由多學科團隊(包括骨科急診、內科急診、麻醉科急診等)對患者進行急診評估和治療。同時急診完成影像學檢查。
手術治療
老年髖部骨折患者有較高的死亡率和致殘率,保守治療死亡率和致殘率更高,因此手術治療應作為絕大多數患者的首選。手術風險的大小與患者的身體情況及治療團隊的經驗均密切相關。即使對傷前已經無法行走的患者,手術治療在緩解疼痛和預防臥床并發癥方面也存在巨大的優勢。對手術風險極大,或者預期存活時間很短的終末期患者,也應考慮手術治療在臨終關懷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緩解疼痛及便于護理方面。在術前評估中如存在嚴重合并癥,應綜合考慮風險收益比,并將此與患者和家屬充分溝通,醫患共同決定謹慎選擇手術治療還是保守治療。老年髖部骨折屬于限期手術,應盡快實施。
對股骨轉子部骨折,復位內固定是首選,目前多數采取透視下微創手術,術后可以早期負重,骨折愈合率高;關節置換的適應癥有限,包括:腫瘤導致的病理性骨折、傷前已存在嚴重髖關節關節炎、極其嚴重骨質疏松(如腎性骨病)、內固定失敗后的挽救性措施等。
康復鍛煉
老年髖部骨折致殘率高,及時有效的康復鍛煉可以最大程度恢復和維持患者的功能,而延遲的康復會導致肌肉萎縮,老年人的肌肉萎縮和功能退化很難恢復。康復鍛煉應在圍手術期和出院后積極進行。老年髖部骨折患者術后應該在鎮痛治療下進行積極康復鍛煉。由骨科醫師和康復科醫師等組成的多學科團隊共同參與制定康復方案,推薦在身體狀況允許的情況下,進行個性化康復訓練,包括從床上坐起到逐步負重行走。患者出院后需繼續進行有針對性的康復,提升患者的下肢力量和身體平衡,爭取早日恢復傷前功能狀態。
老年人如何預防跌倒
動作慢一點
老年人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日常生活中行動要慢。起床、起身、轉頭、轉身速度要慢;避免走過陡的樓梯、臺階和坡道;就算跌倒也不要急于起身,以免造成更嚴重的二次傷害。尤其夜間起床和坐立起身時,避免突然起身,引起頭暈跌到。
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
老年人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對改善平衡能力、控制體重、增加骨骼密度和肌肉力量、改善身體柔韌性等很有幫助,有助于降低跌倒的風險。比如,太極拳、八段錦、廣場舞、交誼舞都有助于降低跌倒風險,建議每周鍛煉3次以上,每次1小時左右(包括熱身和放松時間)。
增加肌肉含量可以延緩衰老和減少骨折風險,首先應當從年輕時候就多“儲存”肌肉,可以過多做一些抗阻力的訓練,比如啞鈴操、俯臥撐、負重器械訓練、舉重、彈力帶等。對于平衡和運動能力較弱、不能進行常規身體鍛煉的老年人,可以進行爬樓梯、坐立練習等功能鍛煉,也可使用沙袋、彈力帶進行肌肉力量鍛煉。鍛煉時應量力而行,循序漸進,運動強度以微微出汗,自我感覺舒適為宜。
學會使用輔具及保護性裝置
老年人可以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輔具,拐杖、助行器、髖關節保護內褲等。
排查和消除家中的安全隱患
保持家中和樓道通道無障礙,不要堆放雜物、電線;房間不要設置門檻,避免寵物碰撞。
保持地面防滑,及時擦干廚房及衛生間的水、油,保持底面干燥。合適的照明,保持光照充足,老年人對于照明度的要求比年輕人要高2-3倍,燈的開關應安裝在手易于觸及的地方,可使用聲控或感應式開關。選擇合適的家具和設施,要注意家具的高度與硬度。例如:床的高度要適宜,以老年人坐在床上時,腳剛好能接觸地面為佳;沙發不宜太低、太軟,以免老年人“深陷”其中而影響起身;常坐的椅子要有扶手,椅腳不要帶滑輪。常用物品應放在觸手可及處,避免將物品擺放過高,老年人往往要登高取物,容易跌落,尤其是有些老年人把椅子當梯子使用,非常危險;如果常用物品擺放過低,老人就經常需要彎腰或下蹲取物,直身或站立時容易因頭暈眼花而跌倒。
此外,預防骨質疏松,也是避免老人跌到后骨折的重要措施。
如何預防骨質疏松
首先可以通過骨密度檢測來確定骨質疏松的情況,若檢查有骨質疏松的情況應及時到正規醫院接受治療。
另外,要增強營養,合理補充鈣、維生素D、維生素K和蛋白質,增加骨密度。
補鈣:首先推薦的補鈣佳品是奶制品,包括牛奶、酸奶、奶酪。奶制品含鈣豐富,而且相對比較好吸收,不但能補鈣也能補充動物蛋白。另外可補充豆制品、海產品、堅果類。
補充維生素D:維生素D可以幫助鈣的吸收。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有魚類,特別是海魚、動物肝臟和蛋黃。曬太陽也可以幫助補充維生素D。
補充維生素K:維生素K是合成骨鈣素的重要原料。富含維生素K的食物是綠色蔬菜(菠菜、芹菜、油麥菜、生菜、圓白菜),動物肝臟、魚、奶制品。
補充蛋白質:骨骼中的膠原蛋白來源于人體攝入的蛋白質。優質蛋白主要來源于瘦肉、魚、蛋、奶。豆制品也可以提供蛋白。
老年人跌到比想象中嚴重,老年人和家庭成員應提高防跌倒的警覺性,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跌倒發生率,從而減輕骨折對老年人及社會造成的負擔。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